分享

汤祯兆:宫崎骏的接班人很可能是他

 蜀地渔人 2016-01-24



摘要ID:ipress  

细田守在吉卜力的经验,不啻就是故事分镜的人肉写照,幸好他仍属幸运儿,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成就后来的神话。


日本动画的皇座,是在宫崎骏膝下。他与高畑勋统领的吉卜力皇朝,大抵上作为英雄冢的名声早已远扬——简言之,就是除了他们两人自身以外,外人不可能在其中扬名立万。对不起!其实不仅外人,连“自己人”的命运也不会有异,对宫崎骏之子宫崎吾朗批评最狠的就是宫崎骏自己。《地海传说》差一点在最后阶段把宫崎吾朗从导演一职拉下马来。

不过也不可全怪责宫崎骏独裁,因为《地海传说》即使票房不俗,但的确千疮百孔,被日本评论界讽为全年最大烂片,可说令吉卜力蒙上污点。

提起宫崎骏父子的龃龉,旨在带出宫崎吾朗因为有铃木敏夫撑腰才可以逃过一劫,反过来今时今日在已声名鹊起,被捧为宫崎骏接捧人的动画巨匠细田守(2015年的《怪物之子》成为年度最备受关注的日本焦点动画作),当年却没有他的好运气。


细田守作品《怪物之子》


不少人都知道《哈尔移动城堡》原来的导演正是细田守,不过制作正要进入原画绘画的阶段,吉卜力才临时把他拉下马,表面理由是新导演没有票房上保证,实际因由外人当然不得而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套在创作人身上更百发百中--大师(自然也就是宫崎骏)往往也是魔鬼的影子化身。

我想起当年细田守的故事分镜,已制作超过了三分之二,那一大批宝贵珍品,无论后来被宫崎骏接手活用,还是弃诸一角,其实都勾起了创作的虚无感慨。事实上,故事分镜本身的存在命运就是这样--它是动画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凭依,导演透过它来表达出镜头摆位乃至角色造型等要求条件,但完成作品后一般便会被视为垃圾弃掉。细田守在吉卜力的经验,不啻就是故事分镜的人肉写照,幸好他仍属幸运儿,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成就后来的神话


改编的植入元素

当然,说细田守是幸运儿,前提是他才华横溢,足以抵销吉卜力的挫折。长篇首作《海贼王!祭典男爵与神秘岛》(2005)大受欢迎,令他可以起死回生,不过当中的个人郁结投影,已经淡化了凭《海贼王》品牌沾光的片面说法。接下来屡获大奖的《跳跃吧!时空少女》(2006)才真正把他纳回展现才华的正轨。


▲ 《穿越时空的少女》动画版海报


首先,筒井康隆的原著小说《穿越时空的少女》自1967年出版以来,已经在日本改编了七次,最著名的应是1983年由大林宣彦执导,由原田知世担任主角真琴的真人版。

既然已有大量的珠玉在前,细田守的压力自不在话下。其实他细致地为《跳跃吧!时空少女》寻找00年代的时代氛围。原著中来自未来的千昭,他回到过去的时空是为了让已绝迹的植物重生——希望把仍存活的植物带至未来去重植,本来带来环保及宏观的地球保育眼光。可是在细田守的版本中,千昭回来只想看美术馆的一幅画,因为在他的时代画作已在战火中毁掉。


▲ 《穿越时空的少女》中来自未来的千昭


细田守直言乃因他认为今天的年轻人看未来已经有另一份触觉。在以往如手冢治虫的年代中,动画家对未来的想象往往环绕一些宏观的蓝图,例如空中有管道让汽车行驶等,那是从社会出发乃至宏观人类文明的想象世界。而他指出今天的想象已倾向个人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未来看法,所以也认定千昭回来不过为了个人内心的欲望——看一幅画,正是对心象探索的象征投影,动力正好由外在转移至内心去。


▲ 千昭与真琴


与此同时,原著中真琴也不懂得控制穿越时空的超能力,但在细田守版中却描述她学懂了如何操控能力,这也是现今一代对自主命运高度重视的写照缩影。导演正好透过以上的植入元素,来令作品渗入当前的时代气息,当然也投影了由吉卜力离巢而去后的自主命运及自力更生情意结在内。


《夏日大作战》的寄托


▲ 《夏日大作战》海报


来到《夏日大作战》(2009),细田守的野心更大。他在与Ian Condry(参看《The Soul Of Anime》)的分享中,提到此作很清楚是一齣“家族剧”——所以他以自己出生地富山县作为背景,把当地真田氏家族领地故事融入电影,与此同时也把妻子于上山市的家族关系,化为电影中阵内家的蓝本,以上一切均说明导演把过去的成长体验,彻底投进新作中作创作素材。

男主角小几健二本是一名高二生,数学天赋高但因落选于国际奥数赛的选拔赛,心情难以平伏,凑巧一直心仪的学姐筱原夏希邀请他一起回乡过暑假,自然二话不说答允。原来此行夏希是要拜托他扮演自己的未婚夫,以便好让曾祖母放下心头大石。

而在过程中,健二和夏希家族(即阵内家族)逐步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虚拟世界网络战争中,其中更加牵涉到全球整体人类的命运,他们的对手是名为“爱的机器”的人工智能系统,结果所有人包括病重的曾祖母同样奋起以自己的方法,来动员大家应付危难。结果健二看透“爱的机器”爱比赛的特色,于是由夏希以她的账号,在网络中与牠进行二人制的花札竞赛,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撃退对手回复和平。

Ian Condry认为电影最动人的地方,就是在面对全球性危难之际,所有人不分世代均站在同一阵线向对手还撃,网络战争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我认为当中正好曲折地反映出细田守的郁结——吉卜力的负面经验,从侧面也说出宫崎骏皇朝的自私本质。吉卜力成就的皇朝是宫崎骏自身,但从吉卜力成功“毕业”的新人导演连寥若晨星也谈不上,绝大部分属出师未捷身先死之流。细田守的“家族性”,放回动画界的范畴内而观之,便更清楚可看到他的寄托肺腑之言。


雨和雪的命运


若沿用吉卜力情意结的方向,去思考细田守的《狼的孩子雨和雪》(2012),自然又会得出另一种体会来。把细田守的吉卜力负面经验作为基础,去理解作品的内容,绝非凭空想象而来。事实上,《狼的孩子雨和雪》的核心命题,就是在处理父亲缺席的情况下,单亲母亲和半人半狼的孩子可以怎样成长的故事。


▲《狼的孩子雨和雪》


父亲缺席的隐喻,不难令人想起吉卜力乃至宫崎骏的形象,吉卜力当然属最成功的当代日本动画制作室,可是他们的极权独断风格,简言之也十分吻合传统上的严父形象。从另一角度观看,子女如果不离开父亲阴影成长,也不可能明白自己应走的路途。

之所以《狼的孩子雨和雪》是明显地把母性作为成长契机的电影——因为母亲的选择由城入乡,才得以令雨和雪自行去选择为人为狼的人生命运。

电影中的母亲不断以弱者自居——既不断表白自己不懂养育雨和雪,甚至连雨决定要当狼做森林王,仍自责没有为他做甚么。但其实正是这一股庞大的母性阴柔力量,才能够令两姊弟有足够的独立空间去成长自决。

用细田守的经历作对照,被吉卜力背叛开除,正好就等于雨和雪的父亲被杀的事实,也唯其如此,才得以进入人生低谷去认识世界——是的,雨和雪在乡间的成长体会,就等同动画界在吉卜力以外还有更辽阔天空的投射。能够放下心结,才得以回头明察一切正是成长的代价,当中的坎坷也是趣味的一种来的。


《怪物之子》的修补家庭法


《怪物之子》海报


日本动画电影,一向爱把矛头焦点置于家庭关系上。即使是宫崎骏的青少年乃至孩童的成长物语,背后均离不开坚实的家庭父母勾连设定,《千与千寻》(2001)的大冒险,肇始启端不外乎不成器的双亲;而《崖上的波儿》(2008)的孩童交往,更加直接刺激了父母辈的敏感神经,令大家不得不好好去反省育子的信念是甚么。

细田守作为继宫崎骏后,最为人注目的日本动画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同样一直紧扣家族重构乃至育儿心经的范畴。《夏日大作战》(2009)正好以长野县的大家族物语为本,而《狼的孩子雨和雪》(2012)更进一步以异类婚姻的构思,把一名单亲母亲,如何抚育怀有狼族血统的子女成长,作为电影的核心焦点所在。

《狼的孩子雨和雪》的父亲早逝而带来的“缺席”状态,在《怪物之子》(2015演变成与父亲离别,而母亲亡故,于是九太成为孤儿。当他由现实中的涩谷进入“怪物”畛域涩天街后,身边所遇到的都是善意的好人,从不同方面去协助九太成长,而他与异域的相处也融洽无间。可是亦师亦父的熊彻,正好与九太的相处出现紧张关系,也是从侧面勾勒出“朋友父子”相处模式的可能冲突所在。

表面上父亲“缺席”及家庭崩坏的处境,在细田守世界中得以延续,但熊彻作为“代父”角色的出现,绝非导演认为的解决问题策略──而熊彻的粗暴以及孩子气,无宁不啻是当今日本父辈的镜像对倒映照。细田守在《狼的孩子雨和雪》中,安排结局为男孩雨决定寻回自己的狼性,回归森林承担宿命上的责任,而母亲继续与女儿雪在偏远的郊乡生活下去,虽然后者作生活在“人间”,但显然那是离群独处的选择──和雨的抉择不过属五十步和百步的分别。反过来而言,在《怪物之子》中导演基本上为亲子之后,安排了一个最终大团圆的和解之局。当中的关键,我看并非是亲子两代之间的任何转化,又或是成熟度的突破,导演要突出的是两种育儿环境,所带来的变化分别。

《狼的孩子雨和雪》选择的是闭封环境的育儿法,自知为异类于是隐匿式的方法去悄然成长,但《怪物之子》却强调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无论在原属的涩谷现实人间,又或是怪物盘踞的异度畛域,九太及一众角色之一举一动,均可说是在公共空间下于众人目光注视中,来加以互动发展──也可以说,是一种受公众认同及肯定的育儿历程。

其中有趣的地方,是细田守没有企图去掩饰亲子互不相知心底感受的永恒宿命,但他尝试的回应是在公共空间育成下的亲子关系,其实也侧面地减低了脱繮失控的可能性。把私密化的亲子关系,以公有化的布局去重构,作为一种回应时代流弊的探索,看来的而且确是一具启发性的思路。


《怪物之子》的吉卜力解读

如果不嫌过分引申联想,熊彻作为吉卜力又或是宫崎骏的隠喻,而九太看成了导演的自我投影,大抵也未尝不可作为一重解读方向。即使不作深刻的探究,《怪物之子》不断与吉卜力系统的对话,大体也属显然易见的是。

就由少年的名字说起吧。在涩谷流连的孤儿莲,盲打误撞进入涩天街后,一直不肯告任何人告之自己的真姓名,反而是熊彻得知他只有九岁后,便擅自以“九太”来为他命名。吉卜力的粉丝自然登时联想起《千与千寻》的名字隐喻,千寻误入神隐世界后,被汤婆婆直指“千寻”乃“奢侈”的名字,于是在契约书上仅以“千”名字,当中正好反映出一种在上位者与下属(徒弟)之间的支配关系,也是修练的过程肇始。

在《千与千寻》中,小千与白龙的寻找真名历程,基本上就是故事的主轴核心,也就是成人礼及通过考验的隐喻基础。可是在《怪物之子》中,细田守透过熊彻的命名,正好显示出吉卜力麾下的宫崎骏法则,一种造物主式高高在上的支配者角度,但在动画中少年正好在涩谷的现实世界中,保留了莲的名字,并以此来与少女枫交往──是的,在细田守构思的秩序中,莲与九太的身份从来可以并行不悖,而且是可以互动相长育成的。

所以任何观众看到熊彻教导九太的片段,大概也难以不捧腹大笑,因为熊彻作为宫崎骏形象化身的窝囊相,由衷而言也实在太过呼之欲出。当中既包含成为“宗师”的心理欲求讽刺,同时更精准的恶劣教学法──从不懂如何令徒弟明白,只懂不断破口大骂。最头来是九太自己决定由模仿熊彻一举一动开始,以步法作为隐喻作为默记了基本功,再回头尝试以对等的关系,令熊彻得到教学相长的刺激,同样成为更出色的武士。



最后熊彻成为剑仙,与九太/莲结合,填满他的心中黑洞──可理解为借《新世纪福音战士》而来的补完计划原型构思,当然是一种理解的和解之路。背后承载了细田守与吉卜力/宫崎骏的和解寄托,同时也是日本家庭崩坏母题的解拆之局,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到细田守的气度。

是的,下一个日本动画大师,我肯是是细田守。


【注】本文原标题《宫崎骏接班人现身了》。




作者:汤祯兆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香港影评人、作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