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 妹至帖、平安 何如 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率我真 2016-01-24

 一、妹至帖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此贴为唐代根据东晋王羲之书法作品双钩廓填的摹搨本。因其篇首的“妹至”两字而得名。2行,17字。草书作品。作品无题跋和收藏印记,亦未见著录。1973年在“昭和兰亭纪念展”上首次公开于世。

  【材质】白麻纸墨迹

  【规格】纵25.3厘米,横5.3厘米

  【字数】2行,17字

  【收藏】日本中村富次郎

  《妹至帖》无题跋和收藏印记,亦未见著录。

释文

  妹至羸,情地难遣①,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视之②。[3]

注释

  ①妹至羸,情地难遣:“羸”,(因病)衰弱,《国语·周语》:“此羸者阳也。”注:“弱也。”[4]情地”:处境,置身之地。[5]

    ②须旦夕营视之:“营视”:看顾,照看。[6]

  《妹至帖》与其它王羲之墨迹本(唐摹本)用笔不尽相同,此帖书风畅达、圆劲。

 由于是《妹至帖》草书,线条的中部运动较快,与行草和行书书作品《丧乱帖》、《频有哀祸帖》等帖不同,由于草书和行草书的结体和速度不同,行书和行草作品更注重点画中实。例如,《妹至帖》发笔处除“情”字外,多露锋圆势反手写成,不似《丧乱帖》等帖那样方圆变化多端。收笔处多回旋变正手,如“至、情、地、遣、言、所、旦”等字,而这种变化在《频有哀祸帖》仅两处,计有“悲、增”二字;《孔伺中》(含《忧悬贴》)稍多,计“九、旦、想、能、忘”五字。

  同为草书,《妹至帖》与刻帖《十七贴》草书诸帖相比,许多字的写法和笔法相合之处较多,如“难”字的起笔与《朱处仁贴》“遂”字的起笔相似,“言”的笔势与《天鼠膏贴》“膏”字相同;“妹”字的结体与《胡母贴》的“妹”字一致;“旦”字欹侧变化亦与《旦夕贴》(《都邑贴》)同。[8]

收藏著录

  富田淳撰文介绍《妹至帖》:“被贴在'手鉴’上”的“手鉴”,是鉴定家鉴定古代墨迹时的比较资料。鉴定家将历代著名书迹分割成数行,收于册页,作为比较资料。

  《妹至帖》曾收于手鉴,并被切断成二行十七字,然后与《丧乱帖》、《孔侍中帖》运用同样纸张、同样技法制成为王书响拓本。源高名(914-982)《西宫记》中有醍醐天皇驾崩记录。据载,祔葬品中有王羲之书法三卷,即《乐毅论》、《兰亭序》、《羸》等三卷,原本此三卷并非原迹,醍醐天皇于917年(延喜十七年)借览保管于宜阳殿的“累代书法”,并令人模写之。富田淳表述:“有人指出,此处所见之《羸》或许是指《妹至帖》”。若《西宫记》记载是指《妹至帖》,《妹至帖》则也许亦与《丧乱帖》、《孔侍中帖》同样,是于公元710年至794年奈良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时代舶载来日本的王羲之帖之一。因收于手鉴,保存状态良好,在探讨向拓本技术上亦为珍贵材料。由于中国历代著录不见此文,作为王羲之研究的新资料甚为重要。[11]

 

二、平安、何如、奉橘贴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规格】该幅 24.7x47.3公分;隔水一 24.7x8.7公分;隔水二 24.7x8.4公分;隔水三 24.7x9公分;拖尾一 24.8x60.4公分;水四 24.9x4.5公分;隔水五 24.9x9.3公分;拖尾二 24.9x60.8公分;隔水六 24.9x12.9公分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均为尺牍。存双钩摹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隔水有宋徽宗题款“晋王羲之奉橘帖”。米芾书史谓“又有唐右军帖,双鉤蜡摹,末后一帖,是‘奉橘三百颗(帖作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奉橘帖》在唐代就很有名,诗人韦应物有诗句说:“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更待满林霜。”用的就是这件书蹟的典故。开皇十八年(598)三月二十七日参军学士诸葛颖,諮议参军开府学士柳顾言,释智果跋其尾。”

  从六世纪南朝时期以来,歷代帝王都喜好收藏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当时将零散的书蹟裱背成一定长度的手卷,后来辗转流传,遭割裂重装,已不復原貌。这卷书蹟是用双鉤廓填的方式,复製了三件王羲之短札。《平安帖》行书兼草书,信中提到的“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何如帖》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近况。《奉橘帖》行书,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 

  这三帖中,除了从整幅尺牍中去玩赏其风韵外,还可细察对比每一字之遒丽。如“复”字,三帖出现四次,《平安》中“当復”之“復”为草书,《何如》帖中三个“復”字都是行书,《平安帖》运笔提按顿挫的变化较多,钩挑转折间,锋颖秀发,一些牵丝引带的草书笔法,也十分生动灵巧。《何如帖》较端整,三个“復”字,而无一雷同,或异其偏旁,或变其转折,都鲜活生动,结构精密,神思凝淀。《奉橘帖》字形大小偃仰,饶富变化,“三”字如横空掠燕,笔画互有照应,“百”字起笔上扬,末画斜下挫锋,笔锋几经转折,并露出贼毫,“未”字出现两次,笔法也不尽相同。其他如“白”、“奉”等字。也是变化不一。可谓从心所欲不逾矩。

  前二帖略见於褚遂良《右军书目》。《平安如何》二帖前尚有萧梁时代鑑书人徐僧权、唐怀充二人的“僧权”、“怀充”押署,故此帖鉤摹的上限,可能在梁隋之际,亦未可知。此三帖北宋初年藏駙马都尉李瑋家,尚有“李瑋图书”收藏印。后入宣和内府。再绍兴内府,明清為项元汴,及京口张氏(张覲辰、张玉裁、张孝思)笪重光等所藏。入清内府,未受重视,《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列次等,《三希堂法帖》亦未收入。惟古法帖為《宝晋斋帖》、《东书堂帖》、《戏鸿堂帖》、《墨池堂帖》等均曾摹刻,而次序各异。现藏故宫博物院,先后收入《故宫法书》,《晋王羲之墨跡》,《故宫歷代法书全集》;及二玄社精印。存真卷行於世。

 

   从六世纪南朝时期以来,历代帝王都喜好收藏王羲之等名家的信札,当时将零散的书迹裱背成一定长度的手卷,后来辗转流传,遭割裂重装,已不复原貌。这卷书迹是用双钩廓填的方式,复制了三件王羲之短札。这卷书迹是用双钩廓填的方式,复制了三件王羲之短札。《平安帖》行书兼草书,信中提到的“脩载”,是王羲之的堂兄弟。《何如帖》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近况。《何如帖》行书,问候对方并告知近况。《奉橘帖》行书,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奉橘帖》行书,赠送友人橘子并附上此信。

   释文1: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 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释文2: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 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 赖寻复白羲之白 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 不多得

 

三、七月贴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都下帖》,传王羲之书,麻纸摹本,纵27.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五行半,四十五字又五半字。钤有绘“御府宝绘”、“群玉中秘”、“项元汴印”、“安氏仪周书画之章”、“姑熟曹氏珍玩”、“乾隆鉴赏”等。
    七月都下帖,是《秋月帖》和《都下帖》二帖合装裱为一卷,为东晋王羲之行草书。《七月帖》经南宋高宗(1127-1162)内府收藏后,曾归金章宗(1189-1208),此帖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都下帖》末行有几字仅存其半,“仁”字以下二十七字裁割。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温,蔡公为蔡谟,此帖作成于356年(穆帝永和十二年),此时王羲之已辞官年余,但仍不能忘怀朝廷戎机。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七月帖》上有「绍兴」朱文联玺,及「明昌宝玩」,可知此帖经南宋高宗(一一二七~一一六二)内府收藏後,曾归金章宗(一一八九~一二○八)。行笔流畅散逸,却乏遒力。由帖文可知,羲之与来信问候者皆身体、心绪欠佳。《都下帖》末行有几字仅存其半,参考《淳化阁帖》所刻,显然是裁割「仁」字以下二十七字。帖中所提桓公是指桓温,蔡公为蔡谟,此帖作成於穆帝永和十二年(三五六)此时王羲之已辞官年馀,但仍不能忘怀朝廷戎机。
   此帖当为王氏赢弱乏力之时所书,行笔略显不畅,缺乏遒劲感。
   释文
   《秋月帖》释文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叹!信反,得去月七日书,知足下故羸疾,(而)(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吾故羸乏,力不具,王羲之白。
   《都下帖》释文得都下九日书。见桓公当阳去月九日书。久当至洛,但运迟可忧耳。蔡公遂危(当为委)笃,又加(zhi )下,日数十行,深可忧虑。得仁(祖廿六日问,疾更危笃,深可忧! 当今人物眇然,而艰疾若此,令人短气。)(此帖‘仁’字下裁去27 字。)
 

四、其书贴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王羲之《其书帖》临本,纸本。3行,24字。草书。此帖为近代罗振玉收录于《贞松堂藏历代名人法书》,为敦煌文书中所见‘晋人尺牍'中的一件。

    释文: 其书,遂不得付使人,想知之。然其有书,数载何以如此断绝耶。

 

五、三月贴
王羲之 <wbr> <wbr>妹至帖、平安 <wbr>何如 <wbr>奉橘贴、七月都下帖、其书帖、三月贴合集
水墨纸本手卷   书法:25cm ×18cm 题跋:27cm ×175cm

    三月帖  再临本,纸本。5行,42字。草书。《右军书记》有著录:‘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近反亦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胜。更寒外,足下何如?吾劣劣,力遣知问。王羲之顿首。’著文与此帖文字稍异。
   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艺术史上,似乎还没有人能享有东晋书家王羲之一般的待遇:人们视王书的唐宋摹临本为王书真本。这与其说是因为唐宋摹临本的水准极高以致可以乱真、可以当真,毋宁说是人们对“书圣”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至高无上的推崇;而现实情况是,即便那些可等同于真本的唐宋王书摹临本,传世也不啻凤毛麟角,且绝大多数被奉为无上至宝庋藏于国际上各大公私收藏机构。而清初艺坛领袖、“四王”之首的王时敏家藏的王羲之《三月帖》大概是传世而流于民间最重要的王书之一。
    时敏旧藏的王书《三月帖》,作五列,内容为“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近返□,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胜。更寒外迴,足下如何?吾劣劣,遣问知。王羲之顿首。”此《三月帖》目前可知最早见于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所记或为此帖原本?),随后散见于官私著录,如《宣和书谱》、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四、李调元《诸家藏书谱》、赵尔萃《傲徕山房五朝墨迹》及朱家溍《历代著录法书目》等。
    尽管帖纸多有剥落,但可辨认的藏印仍极为可观,自“弘文馆藏”而下,有“□□殿宝”、“朱熹”、“松雪斋”、“九思”、“张羽”等印,可见其流传之序;其后跋则囊括王时敏一脉并当时各有名之收藏家墨宝,其前更有康熙御笔“霜拓风盘”四字引首,但未被《石渠宝笈》收录,当是未入内府;而据王时敏子王撰、王掞及孙王原祁跋,《三月帖》与王家的渊源,极富传奇色彩。
   释文:  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近返□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胜。更寒外回,足下
如何?吾劣劣,遣问知。王羲之顿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