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眼鲷-大目鱼

 赵东华 2016-01-24

大眼鲷属的一种。又称大目鱼,大目莲。体稍延长,侧扁;头中等大;吻颇短;眼大;口大,向上倾斜;下颌稍长于上颌,向前方突出;牙细小,圆锥形;前鳃盖偶角处有一个带锯齿缘的强大棘;体被栉鳞,细小而粗糙,坚固不易脱落;侧线完全;背鳍鳍棘向后逐渐增长;背鳍鳍条部与臀鳍同型;胸鳍短小,腹鳍长大,鳍膜间有黑色斑点;尾鳍上下叶向后呈丝状延长。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

    大眼鲷

  • 拉丁学名

    Priacanthus tayenus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硬骨鱼纲

 
  • 亚纲

    幅鳍亚纲

  • 鲈形目

  • 亚目

    鲈亚目

  • 大眼鲷科

  • 分布区域

    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

折叠编辑本段正文

鲈形目大眼鲷科、大眼鲷属的1种。又名大目鱼,大目莲。体稍延长,侧扁;头中等大;吻颇短,约为眼径3/5;眼大,约占头长1/2;口大,向上倾斜;下颌稍长于上颌,向长尾大眼鲷长尾大眼鲷

前方突出;牙细小,圆锥形,上颌多行,下颌1行,犁骨及腭骨具绒毛齿;前鳃盖偶角处有一个带锯齿缘的强大棘;体被栉鳞,细小而粗糙,坚固不易脱落;侧线完全;背鳍鳍棘向后逐渐增长;第3~5鳍条末端稍延长,背鳍鳍条部与臀下叶向后呈丝状延长。

为暖水性底层鱼类,分布于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自印度尼西亚到日本;中国主要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沙泥、水深25~75米的海区。游泳缓慢, 不作长距离洄游。南海鱼群的生殖期为1~2月,于水深20~30米处产卵繁殖。食物主要为长尾类、桡足类和端足类等。一般体长 120~160毫米, 体重120~200克,大者可达250毫米。在南海常年均可捕获,冬春旺汛。因皮厚肉粗,多制成干品,部分鲜销。

折叠编辑本段分布

本鱼分布于东印度西太平洋区、包括印尼、菲律宾、日本南部、澳洲等海域。

折叠编辑本段深度

水深4~100米。

折叠编辑本段特征

本鱼体略高,侧扁,呈长卵圆形;体最高处位于背鳍第VI棘附近。眼特大,瞳孔大半位于体中线下方。吻短。口裂大,近乎垂直;下颌突出,颌骨、锄骨和腭骨均具齿。前鳃骨后缘及下缘具锯齿并具有一枚后向之长强棘。头及体部皆被有粗糙坚实不易脱落之栉鳞;侧线完全,侧线鳞孔数72~82枚。体背侧呈鲜红色,腹侧则为银白色。其明显特征为前鳃盖骨后下方及鳃盖骨后方有一硬棘突出,且背鳍、腹鳍及臀鳍上散布著一些鲜黄色斑点,有些排列成行,有些则否。背鳍单一,具硬棘10枚,软条12~14枚;臀鳍与背鳍几相对,具硬棘3枚,软条13~14枚;背鳍及臀鳍后端圆形;胸鳍短小;腹鳍中长,短于头长;尾鳍截形,上下略突。体长可达30厘米。

折叠编辑本段生态

白天栖息在珊瑚礁下的洞穴,身上偶会出现斑驳的暗纹。夜间则成群到水层中间觅食,以较大型的浮游生物如蟹的幼苗、小鱼或是头足类为食。此时体色大多有银色条纹。

折叠编辑本段经济利用

为鲜美的食用鱼,适合红烧或煮姜丝清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