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按:
2014年05月28日端午节前夕,与文友邀请著名作家王剑冰先生小聚。聊天中,我把与阿若先生共同主持主编《中国散文选粹》《中国随笔选粹》两本书一事说给王剑冰先生听。特别提到说很多作者对随笔的概念还不是太清楚,造成投稿量不足,甚至部分作品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随笔,就请教王剑冰先生谈谈自己对散文与随笔的看法。
王剑冰先生是一位认真对待散文写作与研究的名家,且兼顾小说、诗歌、散文诗以及文学理论的大家,由于常年在全国各地讲学,我认为是问不倒王剑冰先生的,也就没有考虑太多,直接把问题反映给了王剑冰先生。王剑冰先生对文学的态度是认真的、严谨的,也是很健谈的。一席话下来,从王剑冰先生说散文、随笔的区别话题,我自己对散文、随笔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就让我想起今年4月份在济源王剑冰先生与小范围的散文爱好者讲《散文应该怎么写》,我把王剑冰先生的演讲整理后发博的几天时间里,转载、收藏、喜欢、复制《散文应该怎么写》一文达500余次,说明热爱散文的文学朋友,是希望或者说渴望散文理论的指导的心情,已经达到了火热的程度,鉴于上述情况,今天我把王剑冰先生谈散文与随笔的区别整理发博,与博友分享。特别是准备给《中国随笔选粹》投稿又拿不准自己的作品是散文还是随笔的作者,一个鉴别、学习的机会。
王剑冰:散文与随笔的区别
王剑冰:著名文学家、原《散文选刊》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散文学会会长。代表作《绝版的周庄》《吉安读水》《血脉大运河》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转载]王剑冰:散文与随笔的区别 [转载]王剑冰:散文与随笔的区别](http://image93.360doc.com/DownloadImg/2016/01/2511/65017445_1)
这是2014年04月29日聚会照片,从左至右分别为:张向前、张海峰、孙勇、王剑冰、邱春兰、潘新日
在孙勇的博客看到了《中国随笔选粹》的投稿,说心里话这些作品的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光从标题看,就能看得出来作者是用心写作的,甚至有个别作品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说到散文与随笔的区别,严格的界线没有,我举一个例子,漓江出版社搞的那个年度散文或者随笔选,说实话选的作品是有交叉的。散文里头有随笔,随笔里头也有散文,当然,大散文包括随笔,但随笔是散文的一个“支系”属于散文。包括广东《随笔》杂志,你能说它登的都是随笔吗!有些是实际意义上的散文。大概念的散文包括随笔,随笔不包括散文,你选散文的时候把随笔选进去了,这没有错,但是如果随笔选本里头选些散文的意味特别浓厚的话,就有点不妥了,如果你把《绝版的周庄》选进去了,那就有人说你了。
散文一个“散”字,但是强调了“文”;随笔呢,强调了一个“随”。随笔更接近于说话,散文呢更接近于文本。实际上随笔就是杂说,但是又不是杂文,杂文一般很硬朗、很精短,比较犀利,比较有思想。随笔呢可以随便一些,不需要那么锋芒毕露,甚至于不需要很深的思想。随笔的概念绝对不是“文”的那种概念,就是随便的那种概念,你把握住这一点就行了。
我也写随笔,那是受报社负责人委托在报纸上开专栏,人家给的命题就是写一些历史人物,我就写了一些关于历史人物方面的随笔。我知道有好多台湾人特别喜欢随笔,梁实秋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说说中年,说说老年,说说茶说说自己对世风的感受等等,这种带有随便说的文字都称之为随笔。反过来说它不随便的时候它文气足的时候那是“下午茶”,那种东西都是散文了。
散文和随笔的起笔法也不一样。咱进理发店,理发店有一种理发方法叫拉直板儿,还有那种烫发卷儿,烫的时候要非常认真的来做,还要往里拐一下,这全是散文;那些中年人老年人来到理发店,理发师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咔嚓,三两下弄弄走人,这就叫随笔(现场掌声、笑声响起)。我也就随便说说,不一定准确。再一点随笔也不一定只说理,它还要说生活,说着说着没了。不管怎么说,不管是随笔还是散文,都得有那个味,随笔幽默的成分更大一些,随笔的文字当中,那种激昂,那种狡黠,那种计诡,那种幽默,在随笔里头恰恰能释放得很好;而散文里边那种聪慧、那种细腻、那种真挚,在散文里头呀一看这个作者真精明啊真智慧啊!把文字炒得那么的细发呀!反来覆去做的那道菜,非常的精致,你读着读着两者都会让你拍一下案,特别是好的随笔会让你不断的拍案。
还有一点,年轻人要想写好随笔不太容易,年轻人一进入就进入散文了,但真正的好散文是能打动人的,读着能让人眼前一亮。
孙勇整理
2014年05月31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