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证明”难题到底有多难破

 庸庸学馆 2016-01-25

“开证明”难题到底有多难破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艾梧

据报道,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去民政局为一研究会注册登记,民政局要求他提交无犯罪记录证明。然而,去年8月公安部官方微博就已公示,“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派出所民警以此为依据不予开具。曹志伟跑了3趟也未能办好“无犯罪证明”。

自2013年本届政府提出简政放权改革,至今已将满三年时间,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窗口作风,也被列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专项整改事项。然而啼笑皆非的“开证明”难题却依然如牛皮癣一般坚强存在,继续束缚社会活力和人们的改革获得感。问题出在了哪里?

从性质上看,“开证明”之所以成为难题,不全是庸懒散奢的不正之风造成的,也有部门沟通不畅、协调不力的原因。经过过去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可以说主观作风导致的“开证明”难题已经越来越少,故意刁难、蛮横无理、吃拿卡要现象偃旗息鼓了。然而,体制机制上的梗阻依然严重,一些单位和企业对证明的需求也不见减弱,这无疑是当前“开证明”依然难的病根。

去年民政部、公安部等多个部委接连下发通知,专门整治各领域滥开证明现象,明确规定了一些不再开具的证明。这的确是个兴国利民之举。但是,“开证明”难题并非一个部门、一个领域的改革就能轻易化解,它之所以“久病难医”,关键原因就在于所开证明常常跨越部门和地域。唯有综合施治、多拳出击,方能从源头上解决乱要证明的问题。拿“无犯罪证明”来说,公安部微博宣布此类证明不再为个人开具,无犯罪记录是公安机关内部掌握的情况。如果有群众想去开“无犯罪证明”,根据现有规定,派出所的确有理由拒绝。如此一来,“开证明”依然“肠梗阻”。

返本溯源去看,公安部砍掉的证明事项,为什么民政部门依然我行我素地索要证明?倘若“东边日出西边雨”,部门之间不合作、不协调,办事群众难免居于中间两头受气。部门之间权力割据、互不买账,不仅会激化办事难的矛盾,也会消解改革成果,影响群众的获得感。改革措施没有实现有效对接和部门联动,正是导致曹志伟所遇尴尬的根本原因。这提示我们,破解“开证明”难题,不仅要推动政务信息联网,更要力促改革举措联动。只有各部门联合把脉,共同推动简政放权改革,才能真正砍掉各类无谓的证明和繁琐的手续。(艾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