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开心农场的鹦鹉》 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美丽、牙齿锋利、然而又很温和的鹦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的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 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羽毛,黄得像香蕉。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 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吃草根,就喂了它一根,不料,它用嘴巴把草根咬断了——我只听见“咔嚓”一声,那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它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 这只鹦鹉很温和。因为怕它咬我,我就带着警惕,摸了摸它——还好,它没用嘴咬我,我放心了!它的羽毛摸起来像绵羊的毛,轻轻柔柔的,很舒服。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真像一顶皇冠!而且,它总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的让我抚摸。这真是一只可爱的鹦鹉!妈妈辅导: 开头就是“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鹦鹉,”(在我学习之前,她的日记就一直是开门见山)“它大部分是白色的,”(我问她,白得像什么?她就说了下一句)“白得像云朵,它的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我问她,黄得像什么?她就又说了下一句)“黄得像香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是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它的脚总是抓着铁杆。”(我问她,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怎么样……她就说了下一句)“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 开始说吃草这一段了,她说“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吃草,就喂了它一根,不料,它用嘴巴把草根咬断了,我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断了,它吃草时发出“咔嚓”的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它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这一段很好啊!我很满意。女儿对六根六尘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 最后一段有点问题“爸爸摸了摸鹦鹉,我带着警惕,也摸了摸它,它没用嘴咬我,我放心了!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这只鹦鹉太温和了”我总觉得不太好,只能让她先写下来。 我发现她把外形分开几个自然段写,这样有点问题,我就告诉她,外形应该合并成一个自然段。第一段里,“它的脚总是抓着铁杆”,我觉得和外形无关,应该去掉。第二段很好,就不动它了。最后那一段,我考虑好久,就让她把“这只鹦鹉太温和了”放在第一句,算是帽子,不知道对不对?我觉得“爸爸摸了摸鹦鹉”有点多余,就让她去掉了,让她改成“因为怕它咬我,我就带着警惕,摸了摸它”,她说羽毛摸起来像绵羊,我想就绵羊吧,也不去动它,因为我也想不出来怎么比喻更好一些,以前她写过一篇《小狗阿妹》,里面也有形容小狗的毛摸起来像毛毯,我总不能每次都告诉她摸起来像毛毯吧?我让她加上“轻轻柔柔的,”比较对称一些。“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这些是我引导她说出来的,后面“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这一句是我教她的。“真像一顶皇冠!”这一句是她自己说的。我发现。 这个“脚”好像很弱啊!可是我不知道怎么修改,只好这样了。才学习一个月,好像对“脚”掌握得不是很好,“脚”总是有点单薄的感觉,希望老师能够指导,谢谢老师啊!!老师点评: 有妈妈问这是几年级的孩子写的?我们可以明确地回答:这是一个二年级的孩子写的。应该说,收到这个作文的时候,孩子是刚刚一年级升二年级。我初步统计了一下,孩子写了四百多个字,对于刚升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讲,实在是不简单。字数写得多,写得丰富,写得生动。 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口说作文”。我们在妈妈的辅导过程中看到,这是一个口说的作文。关于口说作文,在这两天晚上的讲课中也特别重申了,请没有看过的朋友去认真地看看关于《金秋十月话作文的专题》。这个专题一共分三部分发出,上面有PPT,新浪亲子频道也进行了推荐。同样,关于口说作文,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也有比较系统地讲解。我还要强调一下,口说作文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对于刚刚学习写作文孩子,对于写作文有困难的孩子,都是十分重要的,请大家不要小看。 第二个问题我们也看到了,这篇作文写得特别的生动,也特别的仔细。其实,就写作文来讲,仔细了就生动,生动了必然需要仔细。那么仔细的方法是什么?仔细的方法不只是眼睛去看。刘姥姥进大观园——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尝到的、摸到的、想到的都要有,换句话来讲,眼、耳、鼻、舌、身、意这些系统要全部动用起来才叫观察。这样的观察才可能仔细,这样的仔细才会写得生动。我们再换个说法,叫“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耳听八方”还不够,还要“嘴大吃四方”——味法。“嘴大吃四方”也不行,还要长着小狗一样的鼻子——要闻,依此类推。总而言之,六根全用才叫观察,观察全面才叫仔细;只有仔细,才能生动。 有一些妈妈学了一段时间了,对于六根六尘的方法还是不理解。看看这位妈妈的辅导,好简单的啊!妈妈就是在问像什么?像什么?像什么?再来看一下:“它大部分是白色的,”(我问她,白得像什么?她就说了下一句)“白得像云朵,它的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我问她,黄得像什么?她就又说了下一句)“黄得像香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是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它的脚总是抓着铁杆。” 我们以前讲过,怎么样跟孩子讲六根六尘。就是问:“这是什么,像什么?吃的是什么味道,这个味道像什么?”比如我们说吃苹果,我们就问:“吃的时候是什么味道?”孩子会回答:“是甜的或是酸的。”我们就接着问:“甜的像什么?酸的像什么?”这不就是“味意通用”了吗?我们问孩子:“苹果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回答:“是红扑扑的。”我们再问:“红的像什么?”接而引导孩子说:“红的像太阳、像孩子的小脸、像火焰……”就是这样的简单,大道要致简,不要搞那么复杂,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我们也看到了孩子的作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然后有“身”、有“脚”,这个意识就是作文观。什么叫“作文观”?就是盖房子时的“四梁八柱”——就是结构。没有“四梁八柱”,没有结构,这房子装修得再好,别说是地震,就是拎一下,就散了啊。作文也是,没有结构,豆腐都不算,只能算豆腐渣。 第四点,就是孩子的对称意识。比如:“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羽毛,黄得像香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的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这一句话,不仅只是“色意通用”,而且还是以对称的句式展开的。分别从鹦鹉的头、鹦鹉的眼皮、鹦鹉的眼珠和鹦鹉的嘴巴来展开的。所以,我们要讲对称是主流,对称可以让人感受到文字的节律。 好,我们下面就本着提升孩子水平的原则来进行具体的点评。 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美丽、牙齿锋利、然而又很温和的鹦鹉。 这个头是开门见山的,是有了开门见山的意识的。为什么我们要讲开门见山?就是直奔主题。一方面是联接着主题,另一方面也是下面身子的一个纲。 我们在《作文,多大点事儿》这本书里讲过“头”的意义。头,不只是开头的头,还是头脑的头,要有思想、有主题。那么这个思想、主题是怎么体现的呢?是用“身子”来体现。这就是理,这个理讲明白了,就有体会了。 我们来看本文的头,写了三个方面:一是鹦鹉的美丽,二是鹦鹉牙齿锋利,三是鹦鹉的温和。这是“头”要表达的思想,但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去看“身子”,是不是就看出问题了?“身子”并没有完全为这个“头”服务,还是有一些偏差的。对不?我们明白了这个理,从整体上考虑,先把这个题目改动一下,叫《开心农场的可爱鹦鹉》。所以,我们的“头”就可以写得概括一些,“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可爱的鹦鹉。”这样就与题目更加贴切,就更加体现了开门见山。 我们看下文: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羽毛,黄得像香蕉。它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里面的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青黑色的。这些颜色在一起,显得这只鹦鹉很美丽。 “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这是本段的“帽子”,戴得好!“身子”,刚才我们分析了,是以对称句的形式展开的,非常好,很严谨,很有逻辑,也很有顺序。我们还可以再提高一下: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远远看去,就像一抹白云悬在半空。我们加了一句“远远看去,就像一抹白云悬在半空。”这是什么?是意法。什么是意法?就是想象,就是比喻。过去,联想电脑有一个很著名的广告,叫“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同样的,我们套用一下这个说法,“孩子不会比喻(意法),作文将会怎样?” 我们再看下一句:头顶上还有一些是黄色的羽毛,黄得像香蕉。我们换个写法,叫“驴头不对马嘴”句:“白云”还顶着一片香蕉,那是它头上的黄色羽毛。前面比喻鹦鹉像白云,现在我们用白云指代为鹦鹉,然后我们不说它“头顶上”是什么,我们就说它“头顶着”什么。这样是不是就觉得有趣了许多? 鹦鹉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天空下的眼珠很圆,且黑,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黑色的,黑色里还略泛着青光。这些颜色在一起,很斑斓、很夺目,像贴在家门的门神。小鹦鹉身着彩甲,昂首挺立,英武的样子还真像是门神呢!在这里,我们用“蓝得像天空。天空下的眼珠很圆,黑得像黑色的珍珠”仍然是借代。我们再按着“孩子不会比喻(意法),作文将会怎样”的原则,把鹦鹉想象成英武的门神,是不是就有趣了? 我不知道它会不会吃草根,就喂了它一根。不料,它用嘴巴把草根咬断了——我只听见“咔嚓”一声,那声音就像照相机拍照的声音!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它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这一段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我们精简一下:小门神的武器很厉害。我就喂了它一根草,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齐齐地被斩断。那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盯着我,我感觉我像这位小将军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既然是门神,就要有武器。所以,我们就把鹦鹉的嘴当成武器——大刀;既然是大刀,我们就不用咬断,而是用斩断;既然是斩断,我们就用“齐齐的”。为什么自豪?因为我领导着门神、领导着将军。这样,就把理由说得更清楚了。 再改一下,不要用“它都会用目光盯着我”,而改成“追随着我”。小门神的武器很厉害。我就喂了它一根草,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齐齐的被斩断。那声音就像照相机的声音!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追随着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位小将军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 我们再看下面的原文: 这只鹦鹉很温和。因为怕它咬我,我就带着警惕,摸了摸它——还好,它没用嘴咬我,我放心了!它的羽毛摸起来像绵羊的毛,轻轻柔柔的,很舒服。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真像一顶皇冠!而且,它总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地让我抚摸。 前面第二个对称段,我们为小鹦鹉戴了一个帽:小门神的武器很厉害。现在,小作者也戴了一个帽,这个帽子的意识很好。但是,为了承上启下,我们再丰富一下,“鹦鹉的样子英武威严,但它的性情却很温和。” 鹦鹉的样子英武威严,但它的性情却很温和。我用手摸了摸它,总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它不会用大刀砍人的手。它的羽毛摸起来像绵羊的毛,轻轻柔柔的,很舒服。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还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真像一顶皇冠!仿佛是在接受我的检阅。 在这里,我们丰富了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还是用意法,“它不会用大刀砍人的手”,不直接说咬,因为我们把鹦鹉比作了将军手持大刀。我们也用了一个意法:仿佛是在接受我的检阅。来进一步表示鹦鹉的温和、服贴。最后,我们加个脚:这只鹦鹉真的好让人喜爱! 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作文。我们曾经讲过,什么是立意?立意不是振臂一呼,立意就是把东西表达清楚。比如,我们知道朱自清写过一篇《背影》,写的是父子情深,并没有写全天下的人都是自己的父亲。鲁迅写过一篇《少年闰土》,写的是兄弟情深,并没有振臂一呼,说四海之内皆兄弟。说简单点,再强调一下:立意,就是表达清楚。点评后的作文: 今天,我在开心农场里看见一只可爱的鹦鹉。 这只鹦鹉的颜色太漂亮了!它大部分是白色的,白得像云朵。远远看去,就像一抹白云悬在半空。“白云”还顶着一片香蕉,那是它头上的黄色羽毛。 鹦鹉的眼皮是浅蓝色的,蓝得像天空。天空下的眼珠很圆,且黑,黑得像黑色的珍珠。它的嘴巴和脚是黑色的,黑色里还略泛着青光。这些颜色在一起,很斑斓、很夺目,像贴在门上的门神。小鹦鹉身着彩甲,昂首挺立,英武的样子还真是门神呢! 小门神的武器很厉害。我喂了它一根草,它的嘴巴锋利得像把大刀!只听见“咔嚓”一声,草根齐齐的被斩断。那声音就像照相机拍照的声音!当我不喂它的时候,它就会一直望着我,我走到哪里,它都会用目光追随着我,感觉自己就是这位小将军的领导一样,特别自豪! 鹦鹉的样子英武威严,但它的性情却很温和。我用手摸了摸它,总是一动不动、安安静静的。它不会用大刀砍人的手。它的羽毛摸起来像绵羊的毛,轻轻柔柔的,很舒服。当我摸它的时候,它头顶上的羽毛还会竖起来,形成一个漂亮的圆弧形,真像一顶皇冠!仿佛是在接受我的检阅。 |
|
来自: 昵称30360981 > 《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