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镇论艺摘选

 南宫藏文 2016-01-25
《四友图》跋①(① 此段跋记见于《梅道人遗墨》。《大观录》亦记此跋。)
  古泉老师,每以纸索作墨戏,勉而为之,一日出此卷嘱之,欲补于后,以供清玩。遂作一补之。古泉呼童汲幽澜泉,瀹凤髓茶,延之于明碧轩,焚香独坐终日,略无半点尘俗,涴人聊书此,以识岁月也。至正五年冬十月四日,梅花道人书。
  题《草亭诗意图》②(② 选自《梅道人遗墨》。)
  依村构草亭,端方意匠宏。
  林深禽鸟乐,尘远竹松清。
  泉石供延赏,琴书悦性情。
  何当谢凡近,任适慰平生。
  至正七年丁亥冬十月,为元泽戏作草亭诗意,梅沙弥书。
  忘法才能得趣③(③ 选自《梅道人遗墨》,标题为编者加。)
  墨竹之法。公家有息斋李学士行世者竹谱,备言其详。岂在山野赘词,但欲以墨迹摹其仿佛。息斋谱中亦言宋人文湖州之趣,盖文竹绝为稀少,倘偶好事家出示多赝欠真,令学人慕而不坚,所以异其笔法也。与可之竹大概出于自然,不求形似,与老画工略不相入。但传与可之名,不见真迹者多,纵遇真迹,亦涉狐疑臆度。赏会之家,如胸中流出,则易以验辨。如其以他人清论,徒为喋喋评详,贻笑大方之家多矣。余之谬言亦多!但公力入笔砚,文学之余,久学钝熟,与笔墨两忘,自然见文湖州之趣,元不费力也。至正八年戊子秋九月,梅花老朽墨戏。
  墨戏乃陶写性情①(① 选自《梅道人遗墨》。)
  写竹之真,初以墨戏,然陶写性情终胜别用心也。可行索作,余老朽,亦嗜此五十年矣,尚未得一笔中程。此无他,亦进之无力故也。公其勉力,久久能与笔墨相忘,方信此语不虚也。
  《竹谱》跋②(② 此段跋记见于《梅道人遗墨》。《六砚斋三笔》记吴镇竹谱亦有此语。大同小异。)
  曹操字孟德感桥玄知己,及后经过玄墓,自为祭文曰:“承从容誓约之言,徂殁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哉!余与芝田作竹谱而不倦者,亦此意也。
  〔又〕
  成不成,奇不奇,口不能言心自知。聊写此言相娱嬉。此余寤语也。
  〔又〕
  墨竹虽一艺,而欲精之,非心力之到者不能,故古今惟文与可一人而已,他无闻也。余力学三十秋,始克窥与可一二,况初学者耶!然不知后之能视余笔者几人乎?至正九年二月望后二日书。
  墨戏应自有天趣
  梅花道人戏为可行作此竹谱③(③ 此段题记见于《梅道人遗墨》。),时暮春三月,憩于槜李春波之客舍,因抽架头之纸,随笔为此数竿,虽出一时兴绪,亦自有天趣。可行游研池久矣,笔力想亦健矣!他时观此拙作亦可发笑而已。以竹谱言之,则吾岂敢。至正十年春三月杜鹃花发时,梅花道人顿首。可行以为何如?
  题画三首选一①(① 选自《元诗选》二集上,7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我爱晚风清,新篁动清节。
  ■■空洞手,抱此岁寒叶。
  相对两忘言,只可自怡悦。
  惜我鄙吝才,幽闲养其拙。
  野服支扶筇,时来笞上枻。
  夕阳欲下山,林间已新月。

  意在笔前,所作有天趣自然之妙②(② 选自《墨竹谱册》,《元四家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题为编者加。)
  东坡先生有诗云:老可曾为竹写真,小坡(原注:东坡子迈)今与石传神。至正己丑间,有客自天申来,持小坡竹石,为余观,得见真迹,因诵简斋诗云‘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书至此,陡觉意趣似有所得。夫画竹之法,当先师意,然后以笔法求之可也。倘得意在笔前,则所作有天趣自然之妙。如其泥于笔法,求其形似者,岂可同日语耶!因作此纸,为佛奴宝之。吾老矣,惜其所学欠精。后生者当有精力之时,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略亲于研池游戏,终胜别用心,亦不可终焉。溺于此,但能玩而不流,斯可矣。至正庚寅夏五月一日。梅华人戏墨于醉李春波陋室。
  画《竹》自题③(③ 《元诗选》二集上,7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图画书之绪,毫素寄所适。
  垂垂岁月久,残断争宝惜。
  始由笔砚成,渐次忘笔墨。
  心手两相忘,融化同造物。
  轩窗云霭溶,屏障石突兀。
  林麓缪槎牙,禽乌翥翰翮。
  可怜俗浇漓,摸摩竟纷出。
  装褫杂真赝,丹粉■绚赫。
  千金易敝帚,十袭宝燕石。
  米也百世士,赏会神所识。
  伶伦世无有,奇响竟寥寂。
  良药难再遇,抱恨长太息。
  题《竹石轴》①(① 选自《故宫书画图录》(4),167页。)
  梅花道人学竹半生,今老矣。历观文苏之作,至于真迹未易得。独钱塘鲜于家藏脱堵一枝,非俗习之比。力追万一之不及,何哉。盖笔力未熟之故也如此。友人出此纸索勉为之,以为他年有鉴识之士,方以愚言之不谬也。至正七年(1347年)丁亥初冬。作于槜李春波之客舍。
  题《晴江列岫图》卷(1351年)②(② 选自《故宫书画图录》(17),323页。)
  镇僻处穷居,寡营敛迹,孑立独行,谢绝世事。非有意存乎其间,懒性使然也。暇则焚香诵书,游戏翰墨。时作短幅小方,稍不惬意,即投之水火。或交知见爱之,遂以相赠。当于人心者,十有八九矣。往岁嘉遯先生,以长缣数幅索画,岂以余画为足重乎?予何敢辞。不谓淹滞二载。而先生亦不我咎,真有以知我也。今年秋,乃境其卷,为书若此。惟先生略其妍媸而并忘其罪愆,则镇幸甚。八月下浣。梅华庵吴镇识。
题《仿荆浩唐人渔父图》卷①(① 选自《故宫书画图录》(17),第348页。)
  余喜关仝山水清劲可爱,观其笔法出于荆浩。后见荆画唐人渔父图,有如此制作,遂效而为一轴。流散易去。至正十二年壬辰秋九月廿一日梅道人书于武塘慈云之僧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