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产机器人崛起样本:埃夫特跑步前进

 davidmowei 2016-01-25
  【高工机器人专稿】
   【文/李慧珍】从“零”起步到卖出1000台机器人/年,从奇瑞汽车公司不到10人的装备发展技术科到400多名员工的专业化队伍,2007年才成立的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埃夫特”)历经八载,已经发展成为国产机器人产业的领头羊之一。
  
  “我们今年到目前为止已经销售了1000台机器人,保守估计今年能完成1200台。”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埃夫特”) 董事长许礼进介绍今年的“战绩”时信心满满。
  
  尽管相较于四大家族,1200台的销量还不足以称道,但这一数字对于埃夫特和国产机器人厂商而言意义重大。2014年,埃夫特机器人本体销量才接近800台,今年同比增长超过50%,破千台的销量在国内本体同行中已是走在前列。
  
  但回望创业历程,许礼进坦言,埃夫特是沿着“试错—改进—提升”的发展轨迹,迅速积累着从单机试制到系统集成的丰富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跨国公司本土化布局速度不断提速,进一步压缩国产机器人的“试错”机会,而埃夫特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其正不断加快自主研发兼外部并购步伐,试图通过整合外界资源,来迅速做强做大。
  
  2014年11月,埃夫特宣布收购意大利CMA喷涂机器人公司,此举填补了埃夫特在防爆型喷涂机器人领域的空白。
  
  但埃夫特的野心还远不止如此,“我们将在年底宣布与另外几家国外机器人公司的合作以及并购。”许礼进表示。
  
  合纵连横 加强成本控制
  
  作为机器人本体成本控制最为关键的核心零部件领域,一直是扼制国产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拦路虎”。
  
  以减速器为例,外资巨头可以从其战略合作伙伴优先拿到批量、质优、价低的减速器。而国产机器人企业由于需要进口采购零部件,加上进口关税和采购平均单价高,在与外资品牌的市场竞争中丧失了价格优势,利润低微。
  
  “由于目前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同等条件下,我们平均每台整机的制造成本就要比外企高很多。”许礼进表示,国产机器人产业需要联合上下游产业链抱团发展。
  
  埃夫特的对策是整合产业链资源,大多通过资本层面的合作,把与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以及下游系统集成商之间的单纯采购关系,转变成利益共同体,从而降低成本。
  
  事实上,相比于国内其他机器人企业等在机器人控制、驱动等方面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同行企业,从应用行业起家的埃夫特在整合关键零部件领域需求尤为迫切、布局动作也更为迅速。
  
  2015年11月22日,埃夫特召开的合作伙伴会议上,来自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清能德创电气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上海翡叶动力有限公司、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均纷纷亮相。
  
  不难发现,上述企业分别专注在机器人控制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减速器领域,基本覆盖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
  
  一位接近埃夫特的行业人士表示,埃夫特近两年已经先后完成了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布局。
  
  “我们目前的机器人本体中,已经有30%的控制器来源于与固高成立的合资公司。”许礼进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除着力打通上游供应商,达到共同研发、降低机器人及成套设备的成本之外,埃夫特也正不断加快与下游系统集成商的合作。
  
  2014年,埃夫特与慈星股份共同合资组建宁波慈星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慈星机器人”),主要以埃夫特工业机器人的销售和系统集成为主,重点开发纺织行业的应用、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的焊接搬运、电子及小家电行业精装配、五金行业打磨等行业等集成。
  
  经过8年的成长与沉淀,埃夫特已经与各合作伙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信赖关系。首先与细分行业核心伙伴、行业规模级系统集成商和行业新兴集成商形成技术合作、产品输出关系;其次建立了3个全球研发中心、9个办事处和100多家系统集成合作伙伴。
  
  “扩张大规模再赚钱”
  
  相较于目前国内大多数本体厂商,脱身于奇瑞汽车公司的埃夫特,拥有在汽车整车市场多年的试用和完善机会,其也是较早批量应用于主流汽车企业的国产机器人企业,这也为埃夫特后期的市场开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较于国内同行业,我们的机器人经过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奇瑞工厂的试用阶段,目前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了。”许礼进表示。
  
  目前,埃夫特规模化量产并已推向市场的产品涵盖了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打磨机器人等,并成功在汽车、卫浴、家电、日化、酿酒等行业的生产线上成功运用。
  
  “今年我们已经完成合同额5个多亿,实现营业收入4个多亿(含税)。”许礼进表示,其中来自机器人本体与部分系统集成的销售各占一半。
  
  尽管埃夫特的成绩在国产机器人企业中已是佼佼者,但许礼进却仍表示,目前做机器人本体几乎没什么利润可言。“由于核心零部件进口,我们在整机制造上就比外企高出很多,另外,我们的机器人本体价格平均比外企要便宜20%-30%。”
  
  事实上,埃夫特所遇到的问题同样是眼下众多国产机器人本体厂商普遍面临的瓶颈。
  
  对此,许礼进表示,埃夫特的应对策略是先将工业机器人应用规模做大,通过应用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只有形成规模效应后才能够赚钱。
  
  据悉,埃夫特引进了国际先进的机器人加工制造和装配工艺体系,精密加工装配过程将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形成年产1万台各型号工业机器人的能力,目前相关工厂已经正式运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