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湖因何而诞生?谁创造并改造了西湖?

 江海报览 2016-01-25



西湖因何而诞生?

谁创造并改造了西湖?

西湖的美丽从哪里开始?




说起西湖的来历

得从汤药文化圈说起




我们的祖先曾经在传统医药的站位上来划分我们的文化版图:黄河流域是针灸文化圈;长江流域是本草文化圈;江南一带则是汤药文化圈。




这种汤药文化圈的概括真是挖到了江南文化的最为本质的特征,它与“针灸”“本草”截然不同的是“汤药”的汤字盖指液体,而两个读作“商”音的“汤”字便可以用来形容横无际涯的水势,因此这汤药文化圈的说法是直截了当的扑向了水的主题。



时光倒置

西湖的前世是什么样子?




侏罗纪末期至白垩纪时期时的西湖地区正处在强烈的火山喷发期,炙热的岩浆不停地从岩缝中喷涌而出,岩浆不停地流淌,燃烧,终于有一天,外流的大量岩浆导致了地壳的塌陷,于是火山口成了洼地,而这洼地,便成了以后西湖的基础。




潟湖的出现,造就了东南大地上的西湖


接下来的沧海桑田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只是这片洼地的轮回却从来没有因为岁月的缘由而停下它的脚步,直到一万二千年前后,海潮的出没使它变成了潟湖,后来海水终于退去,于是一个被后人称作西湖的湖泊便出现在了东南大地。



谁谓河之,一苇杭之


2002年,浙江的考古工作者在仅与西湖有一江之隔的萧山发现了已有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文化遗址,它比著名的河姆渡遗址还要提早一千年,在跨湖桥遗址中有一只经历了8000年的独木舟,这件文物是对中国水文化的最为形象的注解。



8000年前所打造的船只虽然搁浅,但是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先民们所生活过的东南大地却留下了无尽的连天水网。


网,是岁月的脉络。船,是泽畔的图腾。


古老的《诗经》是先民的歌唱,站在水边的先民们曾经这样唱到:“谁谓河之,一苇杭之”,这个“杭”字与水上行舟的“航”字原本就是一个字。但是当舟船文化随着海潮的退落渐渐远去,文明却在大地上扎下了深根,于是便有了杭州的出现,出现在水的家乡。



谁改造了西湖?


在所有表达乡情的词汇里,有一个人们常常会用到的成语“离乡背井”,“井”是家乡的象征。


不过,杭州人对于井的情感来自于一种更为特殊的缘由。正因为杭州的出现是源于海潮的起落,所以在相当漫长的时间里,这座城市的饮用之水都带着海潮的咸苦,因此城中居民对生活用水的依赖便唯有储满淡水的西湖,可是全城的居民如果都去西湖取水,期间是怎样的奔波劳苦可想而知,直到唐代宗时李泌来任杭州刺史,这一道苦涩的难题才得到解决。



不过这李泌却也是离乡背井,因为他的家乡是在那一片遥远的八百里秦川。按照史料记载,李泌的办法是开凿六井,然而这六口水井说是井,实际上却是水池,池中的水道又径与西湖相通,自六井开凿以后,西湖之水才在真正的意义上注入杭州古城,滋润了千家万户。



西湖的美丽从哪里开始?


当杭州遇上白居易


正因为这六井依然存在的缘故,今天当我们扒着井栏,向井中探头而望的时候,便一眼望到了唐朝,但是我们望见的不仅是李泌的恩泽,而且还望见了另一位杭州刺史(白居易)的功德。


公元787年,李泌离开杭州,公元832年白居易来到杭州任刺史,此时距李泌开凿六井已经四十年,由于这时的西湖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所以每遇旱天,西湖便变得很浅,而一逢雨季,湖水又溢满全城。



为了整治西湖,白居易便主持了一项为期三年的水利工程,并在自西湖北岸至武林门一带,修造了一条长长的堤坝,这道堤坝经过古城的变迁,早已不复存在,但是杭州的历史却永远不会忘记它。




如今,断桥所在的白沙堤已改称白堤,一个“白“字,是一种巧合,又是一种忆念。杭州的百姓们曾在这里迎接过白居易,却又希望这位理水的诗人不要“抛得杭州”,而在美丽的白堤之上作千载勾留。




当西湖的垂柳飘去了唐诗的雪絮,水畔的枝条就开出来宋词的杏花,开着开着就开成了那一行优美的佳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当杭州遇上苏东坡

苏东坡第二次久住西湖,是在出任杭州太守的那三年时间里,不过苏东坡初来任上便遇到了大旱之年,遇到了河床袒露,遇到了井水干涸,然而到了第二年,杭州却又是洪涝成灾,于是一项浚治运河,浚治六井,浚治西湖的水利工程,便在这位诗人太守的任内铺开了浩大的场面。



20万众民工的汗水从骄阳似火的盛夏一直洒到了阴霾冷冽的寒冬。


据《杭州府志》记载,浚治西湖的时候,由于苏东坡的决意而为与百般筹措,工程进展尚称顺利,但唯一剩下的困扰,就是满湖的淤泥杂草无处安置,而这些淤泥杂草恰恰为西湖美景中十分独到的苏堤埋下了伏笔,世间许多所谓的弃物,最终的去向往往如此。



非是不堪为器用,都因良匠未留心。


苏堤的出现不但让南来北往的车马行人不再环湖绕行,而且为空阔的水面,平添了一道贯通两岸的六桥风光。



充满诗情画意的苏堤,是政绩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苏东坡的创造总是独具匠心,正由于这种缘故,他那首仅仅二十八个字的晴雨之歌,才会成为永久流传的西湖绝唱。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纪录片《西湖云水》↓↓↓



人文西湖的美丽还在继续,她是世世代代的杭州人与自然对话的结果,西湖早已是杭州的化身,她的美要靠我们一起来创造。


只要西湖不干

便是活的遗产



/End/


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整理编辑

素材来源:腾讯视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