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新裤子制版法—“O”式服装纸样设计系列教程

 畅想未来qq 2016-01-25

第一讲: 与裤子有关部分的人体分析

裤子是下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不同年龄、性别的的人在不同的季节和场合都可以穿着。裤子的种类很多,有男女西裤、休闲裤、牛仔裤等。裤子的结构也比较复杂,控制的部位也相对的多一些。但是不管多么复杂的服装结构最终都离不开人体,因为服装只是给人体做美化包装而已。所以要学习裤子的纸样制作,首先要对与裤子有关的人体部位进行分析。

图1-1

一、围度部分:

1、腰围: 在人体腰部的最细处,围度是水平围量一周。

2、腹围: 在腹部最丰满处(约在腰至横裆的上1/3处),围度是水平围量一周。

3、臀围: 在人体臀部翘起的最高处(约在腰至横裆的下1/3处),围度是水平围量一周。

4、腿根围:在横裆线下约3厘米处水平围量一周。

5、膝围: 在膝部水平围量一周。平围量一周(图1-1)。

图1-2

二、长度部分:

1、直档深:腰围到横档线的距离(本书中:中号男取27厘米、中号女取24厘米),直裆深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裤子在人体穿着时的舒适度和裤子的腰部造型(正常腰、低腰、高腰等)。测量方法、被测者坐在椅子上面,上身与椅面垂直,双腿并拢,小腿与地面垂直,这时在人体侧面测量腰围到椅面之间的距离,然后在测量值上加上2厘米左右的松量。

2、下档长:横档到脚口的长度,这一部分是裤管的设计区域。

3、大腿长:横档到膝围的长度,本书中:男中号长度取30-32厘米、女中号长度取28-30厘米。

4、前后中心线:图中前后分别过D、H两点的竖直线。

5、外侧缝线:又叫栋缝线和侧骨线、图中腿外侧经过B点的竖直线。

6、内侧缝线:又叫内档线,图中腿内侧经过F点的竖直线(图1-2)。

三、人体裆部纵剖面造型:

图1-3

通裆长(前后窿门总长):是指从人体前腰口M点经过裆底F点到后腰口N点的弧线总长,它的长度大小是由人体的直裆深和厚度决定的(图1-3)。

图1-4

由上图可以看出正常人体的前腹凸点偏上、后臀凸点偏下。前窿门弧线弯度偏平,后窿门弧线弯度偏弧。窿门弧线的画法可参照上图。 由于生理的不同,前窿门弧线女性可以设计的平一些,男性可以设计的凹一些(图1-4)。

第二讲:人体腿部前后中心线的确立

一:人体臀围横截面分析:

人体臀围横截面:指人体臀围的水平横剖面。

图2-1

人体立体窿门宽(臀厚):在臀围横截面上人体臀部的厚度就是人体的立体窿门宽,它的大小与人体的胖瘦成正比。男正常人体占臀围的0.18H—0.22H厘米,女正常人体占臀围的0.20H—0.25H厘米左右,在本书中男女正常人体都取0.20H厘米(图2-1)。

立体窿门宽=0.20H厘米

二、椭圆原理:

图2-2

在椭圆的周长计算方法中有一个近似的计算公式:椭圆的周长约等于两倍的长轴长加上一倍的短轴长(图2-2)。

c≈2a+b(a为长轴、b为短轴、c为周长)

三、拐角原理:

图2-3

由椭圆原理可以得出拐角弧线长c的近似计算公式(图2-3):

c≈a+1/2b(a≥b、长轴+短轴的一半)

四、人体腿部前后中心线的确立

书中取一中号(M)女性标准人体净尺寸为参照进行讲解

臀围(H) =90 厘米

直档深=24厘米

立体窿门宽取0.20H=18厘米

图2-4

由于人体臀部是两边对称的,所以这里只研究臀截面的一半。将上图中的臀宽分成四等份,臀厚分成两等份。因为面料在人体穿着时不会进入到人体的臀沟里面I点,只能经过G点,所以GBE弧长=1/2H,B为AC中点,则GB弧长=EB弧长=1/4H(误差忽略不计)。

取一块面料围绕GBEG一周(无松量),其中GBE弧长=1/2H,EG直线长度=立体窿门宽=0.20H。再将绕好的面料取下来展开,就能得到裤子腰围到膝围的半边平面展开图(图2-4、图2-5)。

BG=BE=1/4H=22.5厘米

GF=EF=1/2立体窿门宽=0.10H=9厘米

图2-5

在上面平面展开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拐角原理设计出人体腿部(裤片)的前后中心线。人体腿部(裤片)前后中心线的确立对于不同的人体一共有三种可能:

(一)、a> b时(臀厚大于1/2臀宽、AC>CE、则a> b)

1、前片中心线的确立

图2-6

根据拐角原理上图中:

前片中心线外侧的BD(弧线长)≈BC+1/2DC≈a+1/2b

中心线内侧的长度 FED(拐线长)=FE+DE=a+b

因为中心线两侧都有一个a的长度,所以先在横裆线上截取BL=EF=0.10H=9厘米,剩下的长度外侧占1/2b,内侧占b,呈1:2的关系,所以再将横档线剩下的长度LE三等份,中心线外侧的BD(弧线长)占一份,中心线内侧的FED(拐线长)占两份,过D点的直线即为人体(裤片)的前中心线(图2-6、图2-7)。

图2-7

2、后片中心线的确立

图2-8

根据拐角原理上图中:

后片中心线外侧的BH(弧线长)≈BA+1/2AH≈a+1/2b

中心线内侧的长度FGH(拐线长)=GF+GH=a+b

因为中心线两侧都有一个a的长度,所以先在横裆线上截取BL=GF=0.10H=9厘米,剩下的长度外侧占1/2b,内侧占b,呈1:2的关系,所以再将横档线剩下的长度LG三等份,中心线外侧的BH(弧线长)占一份,中心线内侧的FGH(拐线长)占两份

,过H点的直线即为人体(裤片)的后中心线(图2-8、图2-9)。

图2-9

(二)、a< b(臀厚小于1/2臀宽AC< CE,则a< b)

1、前片中心线的确立

图2-10

根据拐角原理上图中:

前片中心线外侧的BD(弧线长)≈ DC +1/2 BC≈b +1/2a

中心线内侧的长度 FED(拐线长)= DE + EF=b + a

因为中心线外侧有一个1/2a的长度,所以先在横裆线上截取BL=1/2EF=0.05H=4.5厘米,剩下的长度外侧占b,内侧占b,呈1:1的关系,所以再将横档线剩下的长度两等份,中心线外侧的BD(弧线长)占一份,中心线内侧的FED(拐线长)占一份,过D点的直线即为人体(裤片)的前中心线(图2-10、图2-11)。

图2-11

2、后片中心线的确立

图2-12

根据拐角原理上图中:

后片中心线外侧的BH(弧线长)≈1/2BA+AH≈b+1/2a

中心线内侧的长度FGH(拐线长)= GH + GF= b+a

因为中心线外侧有一个1/2a的长度,所以先在横裆线上截取BL=1/2GF=0.05H=4.5厘米,剩下的长度外侧占b,内侧占b,呈1:1的关系,所以再将横档线剩下的长度LG两等份,中心线外侧的BH(弧线长)占一份,中心线内侧的FGH(拐线长)占一份,过H点的直线即为人体(裤片)的后中心线(图2-12、图2-13)。

图2-13

(三)、a= b(臀厚等于1/2臀宽AC=CE,则a=b)

对于a= b时,可以用第一种,也可以用第二种方法来确定前后中心线。

(四)、臀厚与臀宽的临界关系

测量上面几个结构图中DE=HG=0.10H=9厘米,说明当人体立体窿门宽(臀厚)取0.20H时,臀厚正好等于1/2臀宽,所以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1、当人体立体窿门宽= 0.20H时、则臀厚=1/2臀宽、即a = b时、确定前后中心线时可用第(一)和第(二)种方法。

2、当人体立体窿门宽>0.20H时、则臀厚>1/2臀宽、即a>b时、确定前后中心线时只能用第(一)种方法。

3、当人体立体窿门宽<0.20H时、则臀厚<1/2臀宽、即a< b时、确定前后中心线时只能用第(二)种方法。

因为现实中的正常人体臀厚都是大于等于0.20H,所以在本书后面确定人体(裤片)前后中心线时都是采用第一种方法。

第三讲:人体腿部前后中心线的侧向旋转原理

一、侧旋原因

由于人体的骨盆呈前宽后窄的外“八”字型,所以人体的臀部后面是内收的,而前面是外张的,导致人的腿和脚也是呈外“八”字型,也有少数人的腿和脚呈内“八”字型和“H”平行线型的,下面就对这三种情况进行详细讲解。

二、侧旋方法和步骤

(一)、“H”平行线型

对于“H”平行线型的体型,前后中心线不需要侧向旋转。

图3-1

图3-2

由上图可以看出:

1、“H” 平行线型的体型,中心线就是原始的前后中心线。

2、前后窿门相等。

3、在臀截面图里面的小圆可以作为腿部的任何一个横截面,如腿根围、膝围、脚口围等。在这里假设为脚口围、且十字架在圆的中心,则脚口被十字架平均分为四份,前后脚口各占两份,所以前后脚口相等(图3-1、图3-2)。

(二)、外“八”字型

因为外“八”字型体型的人体,前后中心线向外侧方向旋转了一个角度,所以要将“H”平行线型的人体前后中心线向外侧方向旋转,使其呈外“八”字型才能符合外“八”字型人体,中心线的侧旋量大小是和人体臀部腿部外“八”字型的程度成正比。在本书中侧旋量a取值为1厘米(人体实际侧旋量为0.5—1.5 厘米左右)。

图3-3

1、将上图中的虚线十字架向外侧方向旋转a的量。此时侧缝点向后偏移a的量,即侧缝线向后偏移了a的量,窿门中点向前偏移a的量,即内缝线向前偏移了a的量, 所以前臀围增加a的量,后臀围减少a的量,前窿门减少a的量,后窿门增加a的量(图3-3 )。

2、里面的小圆在这里假设为脚口围,且十字架在圆的中心,则脚口被十字架平均分为四份,前后脚口各占两份,所以前后脚口相等,经过侧旋以后前后脚口仍然相等(图3-3 )。

图3- 4

3、将上图中侧旋后十字架里的横线向前平移一个a的量。这时侧缝点又回到了原来的中点,即侧缝线又向前偏移了一个a的量回到了原来的侧缝线位置,前后臀围又回复到相等。但是前窿门又减少了一个a的量,后窿门又增加了一个a的量,即内缝线又向前偏移了a的量,这样前窿门就减少了2a的量,后窿门就增加了2a的量(图3-4 )。

4、当十字架里的横线向前平移一个a的量后,前脚口也就减少了2a的量,后脚口也就增加了2a的量,当a=1厘米时、前后脚口差量等于4厘米、这就是传统裤子纸样前脚口减2厘米、后脚口加2厘米的由来(图3-4 )。

图3-5

5、经过外侧旋以后前后挺缝线都向前偏移了一个a的量,内缝线向前偏移了2a的量,前后膝围就相差4a的量(图3-5 )。

(三)、内“八”字型

对于内“八”字型体型的人体前后中心线向内侧方向旋转了一个角度,所以要将“H”平行线型的人体前后中心线进行内侧方向旋转,使其呈内“八”字型才能符合内“八”字型的人体,中心线内侧旋量的大小是和人体臀部腿部的内“八”字型的程度成正比的。(由于在实际人体中很少有这种

体型,所以在这里只是作理论讲解)。

图3-6

1、将上图中的虚线十字架向内侧方向旋转a的量,此时侧缝点向前偏移a的量,即侧缝线向前偏移了a的量,窿门中点向后偏移a的量,即内缝线向后偏移了a的量,所以后臀围增加a的量,前臀围减少a的量,前窿门增加a的量,后窿门减少a的量(图3-6)。

2、里面的小圆在这里假设为脚口围、且十字架在圆的中心,则脚口被十字架平均分为四份,前后脚口各占两份,所以前后脚口和膝围相等。经过侧旋以后前后脚口仍然相等(图3-6)。

图3-7

3、将上图中侧旋后十字架里的横线向后平移一个a的量,这时侧缝点又回到了原来的中点,即侧缝线又向后偏移了一个a的量回到了原来的侧缝线位置,前后臀围又回复到相等。但是前窿门又增加了一个a的量,后窿门又减少了一个a的量,即内缝线又向后偏移了a的量,这样前窿门就增加了2a的量,后窿门就减少了2a的量(图3-7)。

4、侧旋后的十字架里的横线向后平移一个a的量后,前脚口就增加了2a的量,后脚口就减少了2a的量(图3-7)。

图3-8

5、经过内侧旋以后前后挺缝线都向后偏移了一个a的量,内缝线向后偏移了2a的量,前后脚口和膝围就相差4a的量(图3-8)。

上述三种情形,对于正常人体来讲大多数属于第二种体型,所以在本书后面都是采用第二种侧旋原理进行讲解和应用。

第四讲:裤管的前倾量设计原理

一、人体腿部的前倾量设计原理

因为人体的腿相对于臀部是整体向前倾移的,所以在设计裤子纸样时就要将裤管像人体的腿一样设计一个前倾量。

图4-1

A为臀围的中点,B为腿根围的中点,图中B偏前于A的量为b,b就叫腿部(裤管)的前倾量。它的大小与人体腿部偏前的程度成正比。对于正常人体b在1-2厘米左右,书中取值为1厘米(图4-1)。

图4-2

因为在实际制版中,版师习惯取经过B点的竖直线作为裤子的侧缝线,侧缝线就会随人体的腿部一起向前偏移b的量,窿门宽中点及内缝线也会随人体的腿部一起向前偏移b的量,所以后臀围增加b的量,前臀围减少b的量。后窿门增加b的量,前窿门减少b的量(图4-2)。

图4-3

上图为裤管前倾1厘米的结构图,前臀围和前窿门各减少1厘米,后臀围和后窿门各增加1厘米(图4-3)。

图4-4

将上图中前倾1厘米后的虚线十字架向外侧方向旋转a的量,其侧旋原理和第三讲中裤管没前倾时的侧旋原理一样(图4-4)。

图4-5

将上图中侧旋后十字架里的横线向前平移一个a的量,其平移原理和第三讲中裤管没前倾时的平移原理一样(图4-5)。

图4-6

上图为裤管前倾1厘米、前后中心线经过侧旋1厘米以后的裤子基础纸样,从图中可以看出前后臀围互借了1厘米,前后窿门互借了3厘米(侧旋时互借2厘米、前倾时互借1厘米)(图4-6)。

第五讲:裤管部分造型设计原理(臀下部分设计)

对于裤子主要由臀上臀下两部分组成,这一讲主要对裤子臀下部分做详细讲解,裤管的造型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直筒裤设计原理

图5-1

图5-2

管前倾1厘,按照裤长要求补出膝围下面部分就是直筒裤的纸样(图5-1、图5-2),腰口设计见后面第十讲。

二、大脚裤设计原理

图5-3

图5-4

大脚裤是在直筒裤的基础上,将腰口的省道合并(根据需要可部分合并)脚口展开形成的(图5-3、图5-4),腰口设计见后面第十讲。

三、小脚裤设计原理

图5-5

小脚裤的脚口围小于腿根围,即裤子的裤腿从腿根到脚口的围度逐渐缩小呈圆锥形。下面我们取女中号(M)人体尺寸进行设计讲解。

规格设计:

裤长(L): 100厘米(含腰头宽4厘米)

腰围(W): 70厘米

臀围(H): 90厘米

膝围(KF): 未定

脚口(CF): 未定

大腿长 28-30厘米

直档深:24厘米(含4厘米腰头)

图5-6

小脚裤的脚口收小,我们以裤腿前后中心线为分界线将裤腿分为两部分来讲解,下面首先以直筒裤为参照,讲解裤腿的组成原理,然后在直筒裤的基础上运用圆台展开原理和窿门切线原理变化出小脚裤(图5-6)。

(一)、前后中心线外侧裤腿设计原理

直筒裤由上图可以看出前后中心线外侧近似为半个圆柱形,当膝围收小时变成小脚裤时符合圆台展开原理,所以前后中心线的外侧可以直接运用圆台表面展开原理进行脚口变小(图5-7)。

圆台表面展开成扇面形

图5-7

图5-8

上面结构图经过1厘米的裤管前倾、1厘米的前后中心线侧旋。

因为裤管前倾1厘米,所以侧缝线和内缝线同时向前移1厘米。又因为前后中心线侧旋1厘米,所以前后中心线同时向前移1厘米,内缝线向前移2厘米,前后脚口和膝围互借2厘米。

根据圆台展开原理,直接连接前后片臀围侧缝点和膝围大点,再取前后膝围的四分点分别作前后侧缝的垂直线(图5-8)。

(二)、前后中心线内侧裤腿设计原理

图5-9

腿部前后中心线内侧是由三个面组成的复合几何体,前后中心线到前后窿门中心线之间是两个近似为矩形的平面,裆部是一个U形平面。怎么才能将前后中心线内侧膝围进行收小呢?这里就要运用到切线原理(详细原理见“O”式配袖)(图5-9)。

1、切线原理在前裤片中的应用

对于切线原理一共有三种状态,下面先以前裤片膝围以上部分为例进行讲解。

(1)、第一种情况前膝围以前中心线两边平分,O点正好落在前窿门中心线M上时,则就直接在内缝线N上取G点,过G点作前窿门弧线的切线,切点为C(图5-10)。

图5-10

图5-11

量取切点C到腰口线J点之间的弧线距离,然后从腰口线J点在前窿门中心线上量取等长距离点D,即JC的弧长等于JD的直线长(图5-11)。

第六讲 裤管窿门变形设计原理

一、平面窿门的缩小原理

图6-1

在第四讲中我们已经知道人体的腿部有一个前倾量,从而人体腿根后部相对于臀凸就会有一个很大的凹陷,凹陷的程度和臀凸的隆起程度成正比,这个凹陷的量就是后窿门的缩小量,缩小量的大小与裤腿的前倾量约呈两倍的关系。如裤腿的前倾量为1时,则后窿门可以缩小2厘米左右(图6-1)。

图6-2

在上面几讲中我们裤子版型的窿门一直取得是人体的立体窿门0.20H,

采用这个窿门做出的裤子会在人体的后臀下有一个很大的空隙量(图6-2中的阴影部分),这样做出的裤子裤管在大腿部位是宽松的。如果我们想设计出裤管在大腿部位是紧身合体的,要怎样处理呢?这里就涉及到裤子窿门的变形设计。

图6-3

上图中假设我们把裤子版的后片平面窿门缩小a的量,a值正常紧身裤在1-3厘米左右,取值越大做出的裤子裤腿越紧,本书中取1.5-2厘米(图6-3)。

图6-4

虽然裤子的平面版型中后窿门缩小了a的量,但是人体的后窿门还是那么大,这样就导致裤子在穿到人体上时,裤子的后臀部就会被人体的后臀部向外撑开。这样裤子在人体的后臀下空隙量(图6-4中的阴影部分)就会大为减少,裤管也就变得更加紧身贴体。

图6-5

裤子后窿门减少后的平面窿门的最小值就是人体腿根围的直径D,假设一个人的腿根围为48厘米,给这个人体做特紧身的裤子,则他的最**面窿门为48/3(π 取3)即16厘米,用这个窿门做出的裤子腿根部是最紧身的,但是活动量也是最少的,只能用于高弹面料(图6-5)。

二、平面窿门的缩小方法

图6-6

取上一讲中的后片,将原来的后窿门中心线向前移动1.5厘米,这样就将后窿门的宽度缩小了1.5厘米,再将缩小后的窿门(图6-6中移出的窿门部分)回移到原来的后窿门中心线上(图6-7)。

图6-7

图6-8

如图6-8重新修顺新的后窿门弧线(实线部分),此时后片的窿门变形就完成了,完成图(图6-9)。

图6-9

缩小后的窿门弧线长会比原来的窿门弧线长缩短一个量a,a值正常在0.5-1厘米左右,

图6-10

将后窿门缩小后的后片后窿门中线上抬a的量,再将腰口线重新修顺,这样就补进了缩短的a量,整个后窿门变形就完成了(图6-10)。

三、平面窿门缩小后的裤管设计原理

平面窿门缩小后的裤管设计原理和第五讲中平面窿门没有缩小时的裤管设计原理是一样的。在本讲里面只做一个简单的讲解。

设:裤长=100厘米(含4厘米腰)

臀围=90厘米

膝围=20厘米

脚口=18厘米

(一)、直筒裤设计原理

图6-11

由图6-11可以看出裤管经过前倾、侧旋和后窿门缩小变形后的直筒裤比没有变化之前的直桶裤后臀处显得更合体。(结构制图略)

(二)、大脚裤设计原理

图6-12

由图6-12同样可以看出裤管经过前倾、侧旋和后窿门缩小变形后的喇叭裤比没有变化之前的喇叭裤在后臀处显得更合体。(结构制图略)

内容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