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课堂笔记,绝对实用!(推荐)

 澹水老逸 2016-01-25

5:15 兰亭书法梦(尹敏朗诵版) 来自书法家

2016.1.23兰亭课堂笔记


(一)1、一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如何呼应?2、一幅作品中一个字如何挑起矛盾,又要处理好矛盾,使整幅作品熨帖,使它处处有矛盾又处处得体?


书法君: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是通过这几方面去处理的:

1、笔画勾连映带,这是最直接的呼应与连接方式;

2、笔画的长短、粗细,表现如音乐一样的韵律变化,字内气息生动,则呼应出焉;

3、字之间的大小、浓淡、疏密、呼应、揖让处理;

4、字、行之间的空间变化,以此使作品在整体层面上产生气息、气势上的生动变化,笔画与字内气息交流起来,呼应不是自然出现了吗?


作品中,如何挑起矛盾呢?

1、一个字中,以浓墨重彩、粗细变化显著的主笔,来突显局部的变化,有对比,就有了矛盾;

2、通过大幅提按,创造一种粗细变化明显、对比鲜明、有层次、有菱角的形式,如大撇大捺和形式鲜明的折笔等等,都可以突出地创造矛盾;

3、通过笔画与部首,甚至整个字的造险,来创造出一种形势,如高山坠石之险,飞流下直之势,它也是一种矛盾和变化,王大令和米元章都爱这么干;

4、通过墨色的浓淡粗细,形成整体上色彩的变化;

5、通过长线条、大空间的转换,来创造空间上的大小、疏密关系变化,当然写二王的书家很多采用这种手法来创造矛盾。


矛盾有了,又如何化解 ,使之和谐地存在,为我们的作品服务呢? 我前面讲了矛盾的创造里,有一个重要的是提按,它能显著矛盾关系;而化解这处矛盾,需要用到使转,使笔画的处理圆转如意,线条流畅而和谐。


(2)请问书君用兰亭的笔意写圣教序行不行? 临帖总临一个字体好还是和其他的一起临好啊,例如,既临摹苏轼又临圣教序,又临颜真卿可以吗?


书法君:用兰亭的笔意写圣教序,如果你已经是技法功底深厚的书法家,这么写当然不妨;如果是长期学兰亭序,想以圣教序来印证心里的想法,这也挺好;如果是以临摹学习兰亭序的状态去用兰亭笔意写圣教序,这是真没必要。学习者能得纯粹已经相当难了,何况这种方式呢?


处于入门阶段临帖的话,专精已是难能可贵,不要贪多。具有相当水准,想探索个人书法风格的人,广取博涉各种杂临,倒可能是一件美事。


(3)我比较喜欢魏碑、章草和怀素的草书,这三种书体怎样分配临习的顺序才能把三种书体都学好呢?


书法君:不知道你从何入门,目前的基础怎样,笔性又如何,只好泛泛而谈。其实这三者之间差别蛮大的,魏碑和章草之间可能微微近一点点,如果你的章草指皇象、索靖风格的话(如果指平复,则又远了一点),前二者和怀素草书之间在运笔方式上差很远。


也就是说,如果你时间足够而且有这个毅力,选其中一两种临摹是没问题的(当然书法入门最好别这么干),它们没有特别的互相促进关系,也不会有太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考虑的是书法基础、时间和毅力。


(4)如何在自己的审美能力下了解自己目前的水平?


书法君:审美能力和书写水准的高度,是成正比的,但是这里有两种背离情况:勤于临摹传统经典法帖、欣赏传统一路书法的人,眼界往往会比较高,甚至高于笔下的书写水平; 一味书写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创作而忽略传统法帖的人,即使笔下功夫不错创作也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但囿于对传统书法审美规律的认知浅薄,往往眼界远远低于书写水准。


我们做兰亭书法课,就是传播对传统、经典书法的审美认知,同时通过交流开阔视野。道法自然,我经常在书法的道理上,一方面贴近经典走进传统,另一方面常常以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现象去喻示,这样让大家对书法的理解更生动、更鲜活。我相信,我们群里书友的审美水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这一点,对比别的书法群,很明显。


书法君续上:前面这个问题,我问答不是很直接,但道理大致包含在里面了,想了解自己的书法水准,就努力多走近传统,除了临习之外还要多看,多了解各种经典法帖,同时对当代别人的作品,也多看看,这样避免自己陷入自说自说、囿于自我意识的窘境。 很多书法人,就是缺了这一环,让自己的意识放大、夸张,写得一手奇葩书法,可叹却是不自知。


(5)書君老师,小楷初學應該是以那個帖為主。還是找喜歡的臨。臨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初學)


书法君:

初学小楷,第一步明白哪些帖是经典,找出来;

第二步,逐一看一遍,或写一遍,看哪种最喜欢,通过书写又可知道哪种笔性最相合;

结合这三点:作品本身(选经典)+ 兴趣爱好(主观意识) + 笔性相合(主客观之间相符度),然后就可以选到合适的字帖了。 


未确定帖,无法针对性细说需要注意什么,只是初学必须要留意:

1、先明白这个帖到底是什么审美趣味取向,散漫古拙的,你往精细上写肯定是不合适的,细腻遒美的你往萧散一路上走,也不对路;

2、沉下心来,精临。


小楷选帖上,我大致列一下经典的名家或作品,随手罗列,挂一漏万: 钟太傅的小楷,王右军的黄庭经、乐毅论,王大令的洛神赋,颜鲁公的麻姑仙坛记、钟绍京的灵飞经(传为钟作)、张旭的郎官石柱记(记不太清,这个也很好)、赵松雪的汲黯传(传为赵作),王宠的游包山集(传)、文徽明的小楷作品如落花诗册、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以及祝允明的小楷等,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小楷名家或作品。其它的如伪欧阳率更的心经等等,也不错。


(6)请问老师,我的问题是,没有写正书的基础,可以学写行草吗?是不是没正书基础,结构会不好?如果一定要写正书,大篆可以吗?散氏盘呢?


书法君:没有写正书的基础,未尝不可以写行草,只是,若缺了正书基础这一环,以后会囿于行草,已有的基础很难支持更宽广领域里的书风探索,而且还有沦入野狐禅之嫌有正书的底子,无论是笔法上的细腻程度,还是结字上的功夫都更好,书法的路子会更宽广,能向传统挖掘更深,向前走得更远。


至于你想写大篆、散氏盘,是出于什么目的呢?它们确实能够提升线条的老师,提高笔法的丰富度,是有好处的。但跟行草的其它技法上的要求,还是隔蛮远的。有大毅力、有恒心花时间,无不可。


(7)写圣教圆转多,如何克服呢?


书法君:嗯,说明你意识到写圣教序此帖上比较关键的一点了。对于圣教序的临习诀窍,我以前提了两个字,方与圆。方以造形,圆以融意。方笔能将笔画的形式感表现得更突出,笔法上的矛盾变化与层次感都更丰富,而这些笔画形式各自张扬、矛盾也突显出来之后,如何融为一体呢?那就是以使转为主要处理方式的圆笔。


如果你觉得自己书写上,圆转太多,可能感觉线条绵软,形式感不明朗对吧?那么,除了圆之外,方笔上加重表现好了,如何处理?提按两个字上多琢磨。


(8)我臨聖教有兩年了還未換帖,最近靜臨了兩頁感覺有些提高,怎樣做更有成效?怎樣才能增強筆力呢?


书法君:可以参考上一问,笔力的表现,也包含在书写动作的几个关键点上:一是静态的形式处理,二是动态的气息、气势表现。通过提按上的强化,能够丰富笔画的形式感,笔式的粗细、菱角分明,具有静态的形式之美;通过使转,让线条有了方向感、力量感等方面的动态感,线条如引弦之弓,饱含运动的张力之美。


(9)书君,书写时,笔法使转提按是练字熟悉后,自然表现出来的,还是故意练习提按使转而表演出来的?


书法君:提按、使转,是书法行笔上最基础的两种形态。无意识临摹时,也会需要用到这两种笔法处理方式,尤其是精临古人法帖、要想写好写像,必然会用到,只是自然的练习,对运笔的理解就流于表面,不能深入到意识层面。  


在学习中,提按能让笔法的形式更鲜明、层次感更丰富,使转能让笔法更融洽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气息也更生动。留意了这两种基本的笔法处理方式,就相当于行动有了纲领,有了意识,有了自主性,你知道为什么这么行笔,如何行笔,不再是跟着古人法帖亦步亦趋,这也是带领自己走向脱帖创作的一个好方法。


(10)写张千碑除了有伊秉寿等的写法外,还能有哪些写法呢?比较创新一点的。


书法君:汉隶中张迁碑与衡方碑比较接近。伊秉绶主要得力于衡方碑


张迁碑是隶书上的一条大道,很多人从它里面汲取隶书营养,然后另取别的字体成就自己的风格。张迁的风格太鲜明、太硬朗也太顽固,要么直接学它、一直学它,出来就写张迁碑,写好也挺了不起;要么另取别的字体,以它的笔意相杂,比如学爨宝子,比如学衡方之类的,但你想主学张迁又自我变化成另一种鲜明的风格?目前我还没见谁找到很好的路子。

对于这种传统、经典的作品,尊重、深入,也是一种创新。未必要自我标榜,完全另辟蹊径,如果能圆满当然好,事实上,这很难。


(11)书法君,学了智永千字文后我今年主功方向应该如何选择,是雁塔圣教序还是行书集王圣教序,还是学其他,有些迷茫!


书法君:从你目前的临作来看,雁塔圣教序也有感觉了,智永和褚都还不错。具体情况,你再将这几种包括怀仁集字圣教序都临一遍,然后告诉我你的想法,你喜欢怎样的风格、学习时间和目标上的安排,我结合你的笔性再进行判断。


(12)臨帖過程中,筆速會放慢,會不會把寫變成了描?怎麼才能防止?怎麼區分寫和描?請書君指點迷津,謝謝!


书法君:书法行笔过程中,有疾驰骤行,亦有轻袍缓行,张驰缓疾一如音乐旋律,无论是单调的大小高底变化,还是音节的长短间隙安排,都是一种符合视觉、听觉上审美规律的美。


笔速放慢,在于让笔法更沉凝、线条更实在、更饱满,形态上的变化也更丰富,而不至于一条平板的平线从头划到尾,正如一首歌同一个音节、同一个声贝、同一个节奏,谁也受不了。 


我们或欣赏沿途风景,或月底庭中漫步,是一种感受更多的慢,可以看看沿途的美女,可以一杯小酒对月小酌,它是丰富,不是重复、不是刻板的强化。慢下来,不表示脚步在原地打转、机械式重复、跺脚 ,而是一边向前一边体悟更多。同样的道理,放慢运笔,并不是让你用笔去机械式地重复、描画。


如何共分描与书写?描是一种重复、刻板、刻意强化的动作,而书写是一种以目的为指向,缓慢而自然地向前走的过程,嗯,更重要的是过程,不是目的。


(13)我临贴几年,临写还行,一旦自己写,就感觉怪怪的,怎么也写不出好的字,请问该怎么办?


书法君:这里面的问题,一是你平常惯于亦步亦趋,却未形成意识,不能出帖。二是没有掌握原帖的精髓,技法上的未能踏实掌握、意趣上的未能深刻理解;三是没有形成出帖后用于创作的一套方法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