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理工男:你的青春不曾这般颓唐

 黄德一 2016-01-25

图来自清华大学崔彧


作者:孙辰朔


毕业一年后的那次小聚,你躺在沙发上仰望天花板,向我讲述着最近不如意的生活:重复性工作日复一日,像是卡在职业瓶颈,干活没激情。坐不住,恨不得每隔十分钟就要掏出手机刷刷朋友圈。床头堆满了双十一淘来的书籍,大部分到现在连扉页都没翻开过。

 

我知道,你的青春不曾这般颓唐。那年校运会,伴随一声怒吼,你率先冲过终点线,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风神”。在校园广播站,大喇叭时常传出你那富有磁性的声音,熟悉的人都知道,播音是你的钟爱。你曾踌躇满志,说赚到第一桶金后要去硅谷创业。

 

听我说这些,你却摆摆手,落寞地自嘲:“青春这东西,心老了还能有吗?”


你的这句话,恐怕喊出了不少同辈的心声。作为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青春浪漫,往往难敌事故变迁。当理想实现的速度还赶不上时代前行的脚步,当现实中的琐碎和安逸一遍又一遍考验着年轻的心,当社会上对于物质富裕的向往已经成为热潮,这些时候,“不自信”和“未老先衰”最容易在心中生根发芽,而且还会正反馈般地进一步加剧活力和朝气的丧失。

 

可是,明明刚毕业不久,在别人看来都还捧着一张娃娃脸,正在各方面条件大好的年纪,怎能如此轻易地把自己缴械?那时,我真的很想接下你的话茬:“只要精神在,青春还很长。”

 

精神是有力量的。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今天,人们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前提已经具备。但也正是因为条件好了,有时我们反而看不清精神的力量,忽略精神的价值。还是古人说的精辟:“有精神之谓富,有廉耻之谓贵”,能够在温饱的基础上让精神也富有起来的人,是真正的富有。

 

所以,不妨深读手头那些厚实的书。早在十六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就在其笔记中归纳了读书“怡情、博采、长才”之功效。透过文字,我们可以领略前人的思维、情感和意志,看到一生中难以尽收眼底的槛外山光。昨天读书少的你也许会问,人生“荆棘载途,何可扫也”?殊不知,前人早在书中把路铺好,找到它,你便赢了。

 

不妨再坚持一下那些让你有所寄托的爱好。还记得吗,在晚上能看见星星的学校操场,我们一起跑过几千圈。你曾告诉一开始跑两公里都会气喘吁吁的我,调整好姿势,再坚持一下,争取跑到十公里。我把这个过程当作修炼,久久为功,步速、呼吸、肌肉协调了,竟渐感苦中带甜。爱好,不仅是“遣有涯之生”的良好途径,还能帮助我们梳理浮躁心态,激发潜在灵感,探索灵魂深处。

 

不要忘了从过往经历中汲取一点珍贵的东西。四年大学生活,在教室图书馆中,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态度。在集体宿舍里,我们体会的不仅是友谊与温暖,更是奉献包容的道理。在志愿公益的现场,我们传递的不仅是爱心,更是担当责任的品格。这些,是毕业季都不曾带走的精神洗礼。

 

其实,这些道理讲过之后你都懂得。当大风吹散雾霾,那股不顾一切的精神头和闯劲强势回归后,慵懒空虚和暮气沉沉的状态被一扫而空,你还是一如既往地蓬勃向上、富有朝气。


— THE END —


孙辰朔,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在读,曾任自动化系研团总支书记、研究生德育工作助理,爱读书、爱写作的清华理工男。微信:scsweeet,微博:朔方之辰。






灼见

讲新知识青年的故事

聚合有穿透力的思想观点

聚合有愉悦感的艺术作品


微信:penetratingview 今日头条灼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