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月·散文|李存葆:龙城遐想1

 昵称30252515 2016-01-25

李存葆,山东五莲人。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山中,那十九座坟茔》 等。长篇报告文学《大王魂》、《沂蒙九章》(与王光明合作)获全国报告文学奖,散文《大河遗梦》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高山下的花环》入选1989年美国嘉兰德公司的“20世纪世界文学丛书”。


龙城遐想

文/李存葆

作家遇上数字,常会觉得干瘪枯燥,索然无味。然而对于科学家来讲,数字虽无色、无声、无味,但它常是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无远不届。天衣散合,造化沉浮,万物兴衰,亿载变幻,粒子之微,宇宙之大,无一能避开抽象数字所含纳的严谨的逻辑。

在玛雅历法中所预言的“世界末日说”像秋风过耳一样,于当今地球村闹哄哄喧嚷了一阵儿,又悄无声息地飘走的2012年岁尾,我又一次来到了被国土资源部命名的“中国龙城”——山东诸城市。在参观了有关恐龙的几个场馆之后,当地的恐龙研究专家脱口说出的一组数字,在我的心灵中引起极大的震撼:假若将有着46亿年的地球,换算成一天的24小时,曾统治过地球长达1.6亿年之久的恐龙在地球上存活了约50分钟;设若从160万年前,地球上始有古人类算起,迄今人类也不过生存了区区302秒;如果将初始农业文明作为人类文明史的起点,至今也只有5000余年,照此推算,人类文明史仅有卑不足道的01秒钟。

正是这组晓畅简洁的数字,触发我汗漫无边的联想,游云般飘忽的思绪,乃至对当今人类面临的诸多生存窘境,产生了解不开、排不尽的焦虑与追问。

诸城之所以被国土资源部绝无仅有地命名为“中国龙城”,是因为在这方土地上,包含着太多太多让全世界古生物学家叹为观止的有关恐龙的化石标本和元素。

大地靠大地创造出种种神话、童话和梦幻。大地靠大地建立起座座宫阙、殿堂和庙宇。大地里深藏着层层叠叠的生的成因、死的奥秘,更深埋着地球演变史的信据和生物进化史的显证。但大地从不会心甘情愿地让那些比比皆是、恒河沙数的成因与奥秘、信据和显证从地缝里蹦跳出来。

意外地发现常是一门科学发展的初始。即使世界首块恐龙化石的发现,也带有极大的偶然性。

1822年的某日,英国青年乡村医生曼特尔在巡诊路过苏塞克斯州的一采石场时,捡到一枚动物牙齿化石。回寓所后,他凭借广泛的学识、卓异的识力,确认此动物生长于白垩纪早期,并定名为“大鬣蜥”。这一意外发现,如春雷乍响,给恐龙研究的天幕撕裂开第一道缝隙。中国学者将此动物译为“禽龙”。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中生代那些庞大的、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化石时,又将此类动物称为“恐怖的蜥蜴”。龙在中国,普及时空,广被万象,是华夏民族的图腾。中国古生物学者将“恐怖的蜥蜴”又意译为“恐龙”。

前人留下的符号,是一个个未完成的追求,一个个未终结的期待。发现、寻找、超越,再发现、再寻找、再超越……至1989年南极洲也发现恐龙化石后,世界七大洲都有了恐龙化石出土。美国、加拿大、蒙古、法国、德国及非洲的一些国家先后成为恐龙化石大国。1915年,黑龙江畔的渔民在我国首次发现了恐龙化石,被俄国人强行采集开掘运回其国内,组装成了“满洲龙”。此后,对恐龙化石的发掘与研究,起步较晚的中华民族却后来居上。如今,除福建省和台湾省外,我国其他地域均有恐龙化石出土,其属种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跻身于世界恐龙化石大国的行列。

倘若把中国近百年以来对恐龙的发现、挖掘和研究,喻作一部卷帙浩繁的史诗;而诸城大量恐龙化石的产出,则是这部史诗中最绚丽多彩,最扣人心弦的章回。

科学是从广泛存在的偶然性中发展的。诸城能成为今日的中国龙城,也是由一次偶然的开掘奠基的。

距诸城市城区西南10公里处,有一村庄叫库沟。库沟村北有一条自然形成的大冲沟。它东西长800米,南北宽240米,深约15米,当地百姓称之为龙骨涧。1964年,国家地质部石油勘察大队,来龙骨涧普查石油资源时,挖掘出一块一米多长的古动物化石。此化石送到北京后,经古生物学家研究,认定是恐龙大家族中的鸭嘴龙化石。

其实,库沟村周围的百姓,对这种化石并不陌生。不知从何朝何代何年起,农人在掘水井、挖树根和犁地时,不时能见到这种大得出奇的像骨头一样的石头。有农人还意外地发现,将这种骨石研成粉末,涂抹外伤,竟有云南白药之奇效。此地有条涓河,两岸百姓世代流传的神话传说里云:很久很久以前,涓河里隐藏着白、黑两条巨龙。两龙为争夺地盘,常斗得双锋插云,难解难分。后来,在百姓的襄助下,善良的白龙终将凶残的黑龙战死。百姓捡到的骨石就是黑龙的遗骸。龙作为传说中的神灵,其骨自会被农人视为天赐之宝。“龙骨涧”一名遂由此而得。

我的故乡五莲县与诸城市毗邻。我儿时所住的村庄距库沟村仅有10公里之遥。库沟村周围百姓到我的故乡一带访亲串友时,常将龙骨粉作为疗伤的奇药相赠。但当时没有任何人,会将这骨石与恐龙联系在一起。

眼睛的光波是有限的,既看不清云遮雾罩的山顶,也穿不透土压石埋的深壑。唯有科学家那探求的精神光波,才能穿过被时空封闭的高墙,辐射到遥不可测的年代。1966年5月,来自北京的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们,住进了库沟村,钻进了龙骨涧。他们风餐露宿,胼手胝足,东挖西寻,用了两年的时间,采集到恐龙化石30余吨,并装架出了一具高8米、长15米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骨架。古生物学家将此龙命名为“巨型山东龙”。此龙不仅被写进《辞海》,而且在国内外巡展后,被恭请进常州市的中华恐龙园。

诸城的龙事,第一次声名远播。

曾统治地球长达16亿年的恐龙,留给当今人类的是一门极为深奥的、艰涩的,且涵盖了多学科、多门类的大学问。即使把当今最智慧的头颅集中在一起,他们也难以全部破译恐龙那被层层地壳所包裹、被邈远时空所湮没了的未知。近些年来,全世界的古生物学家所形成的共识是:恐龙分为鸟臀目和蜥臀目两大类。鸟臀目恐龙,均为植食恐龙,它们主食植物的茎叶。蜥臀目中的恐龙,或为植食,或为肉食;肉食恐龙以捕猎动物为生。目前,全世界已发现恐龙800余属,1000余种。中国是发现恐龙属种最多的国家之一。

写进《辞海》的鸭嘴龙——“巨型山东龙”,属鸟臀目中的恐龙。

发现的过程是伟大的。挥洒智慧和汗水的过程也是伟大的。1989年至1992年,中科院的恐龙专家又组织人马,在诸城市龙骨涧周围,对恐龙化石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和采集。专家那深邃的目光像巨大的筛子,又从地层里筛出了新的珍奇——巨型鸭嘴龙骨骼化石,后来,被恐龙专家赵喜进先生命名为“巨大诸城龙”。它高9米,长166米,荣登吉尼斯世界纪录。

“巨大诸城龙”的横空出世,让诸城的龙事,继“巨大山东龙”之后,再次名噪域内海外。

万物皆有时,时来不可失。面对千载难遇,天馈地赠的丰厚的恐龙化石资源,聪明的诸城人自会紧紧地攫住不放。于是,诸城市聘请了中科院的享有国际知名度的专家领衔,组织了一支专门的队伍,从2008年1月开始,历时三载,第三次展开了对恐龙化石的探查、发掘和采集。这次行动,计划之审慎,方案之周全,各方配合之紧密,都超过了前两次开掘。这支专门队伍,仍以龙骨涧为中心,向四周延伸,且把开掘重点放在距龙骨涧之南不远处的臧家庄的化石点上。

臧家庄仅有百户人家,是已故世纪诗翁臧克家的故里。在中国和世界地图上,根本不可能找到这个村庄的名字。见这次开掘将臧家庄的一片荆棘丛生的野坡作为重中之重,一些不明就里的人,曾认为这是一次劳民伤财的“豪赌”。

机遇不会帮助准备不周的人,偶然也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去追求它的人。正是这次发掘,让诸城人幸运地打开了一座珍异丰赡、洋洋大观的恐龙王国的地下宫殿。这宫殿的主体部分,就在臧家庄的那片野坡下。

这历时三年的发掘,相继产出了“世界四大龙王”,臧家庄就占其三。另外,臧家庄的化石点里,还发现了4000平方米、厚达七层的化石重叠区。

和龙骨涧一样,臧家庄带给世界恐龙学界的是一次次的拍案惊奇。

臧家庄产出了高11.3米,长18.7米的鸭嘴龙,被命名为“巨大华夏龙”。它刷新了此前“巨大诸城龙”的吉尼斯纪录,成为鸭嘴龙的新的世界龙王。

臧家庄产出了世界最大、亚洲唯一的蜥臀目中肉食恐龙——暴龙。它高4.6米,长11.6米,推算其体重可达7吨。这世界暴龙之王的出现,一时间使臧家庄成为世界恐龙专家们的兴奋点。

臧家庄产出了鸟臀目中的世界上最大的甲龙——“巨大诸城甲龙”。它高2米,长10米,足使世界其他地区出土的甲龙相形见绌。这世界甲龙之王的出现,使得臧家庄再次成为古生物学家们目光的聚焦点。

另一龙王,则出现在早已声播遐迩的龙骨涧南不远处“化石长廊”的一化石点上。它是世界目前所发现的鸟臀目中最原始、个体最大的角龙,被命名为“意外诸城龙”。说其意外,原因有二:一为这具世界角龙之王的骨架化石较为完整,是在一片鸭嘴龙骨骼化石中发现的,这种现象为世界所独有;二乃“意外诸城龙”是除北美以外,世界所发现的唯一真正意义上的角龙化石。这不仅模糊了尖角龙和开角龙之间的界限,颠覆与动摇了角龙科恐龙分类学和其间的演化关系,也支持了大型角龙起源于亚洲的假说。“意外诸城龙”所含有的新命题,会令古生物学家们超越孤独和惆怅,继续让探索和发现的思绪,在心底深处坚地荡漾。

“四大世界龙王”的发现,足使古生物学家和诸城人大喜过望。但更多的始料不及的发现,使诸城这片古老的土地,愈发显得神圣和神秘。

2011年,诸城在龙骨涧一化石点上挖掘出一块长4.6米、宽3.3米、高1米的立方体砾岩,里面嵌满了恐龙化石,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龙立方”。经专家鉴定,这立方体内,竟是一具完整的鸭嘴龙骨架。其集中性、稀有性和代表性,在世界恐龙化石发掘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几乎是在同时,在龙骨涧附近,诸城人经过开挖,还发现了一条世界上最长、最壮观的恐龙化石长廊。最令人费解的是,长廊北面岩壁上是白垩纪的岩层,但不见一块恐龙化石;而长廊南面的岩壁上,却缀满了近万块恐龙骨骼化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执行局的专家来此考察后惊呼:“这是无与伦比的地质奇观。”

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的诸城,曾孕育了上古明君虞舜,为炎黄子孙开化最早的地域之一。诸城西汉时置县,隋代始称诸城,宋时为密州治所。自宋以降,诸城更是诗书宝卷的流光之野,其耕耘风雅、播种斯文的遗韵,历千载而不衰。绝代词家苏东坡任密州太守时,他在超然台上“把酒问青天”,写下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他在龙骨涧一带“老夫聊发少年狂”,吟成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他梦中月夜抚松,醒来吟哦的悼亡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都是苏词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从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宋人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应是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丰碑。宋人赵明诚在婉约派词家代表人物、其妻李清照的协助下,完成的30卷本的《金石录》,至今仍是人们研究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之钟鼎彝器、金石铭文的必读书。清代体仁阁大学士、名相刘墉,《四库全书》总阅窦光鼐等历史文化名人,也都是诸城人的骄傲。如今,诸城在30余处恐龙化石点上,发现这么多的恐龙“世界之最”,无疑会给这座郁郁乎文化名城,平添了意义更加非凡的亮光奇彩。

凭借天缘、地缘、龙缘,1997年诸城就在北靠潍河的城区边,修建起一座占地1000余亩的恐龙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建有诸城恐龙博物馆,并将写入吉尼斯纪录的“巨大诸城龙”,陈列在馆内的显要位置。这恐龙博物馆的外形,像八条巨龙相互拥抱,给人以飞腾灵动之感。

近几年,诸城又依托龙骨涧和臧家庄的恐龙化石遗址,建起了山东诸城国家地质公园。公园内的场馆里,分别设有地球厅、化石群厅、鸭嘴龙厅、暴龙厅、角龙厅、甲龙厅和恐龙蛋厅等。另外,诸城人还在龙骨涧附近,修建了一条可穿越中生代时空、保持着原貌的恐龙化石长廊。这座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建筑,别出机杼,诡谲乖张,既蕴含着远古洪荒的某些美的元素,又糅进了当代人的审美意识。馆中厅内,声光电及动感影像的巧妙运用和演示,既能大体再现6500万年前诸城的自然环境,又能形象地演绎恐龙生存、繁衍和消亡的生命轨迹。

普遍是共有的世界。

个别是独有的世界。

独特是永恒的缩影。

纵观全世界凡有恐龙骨骼化石出土的地方,常是有骨骼化石而没有蛋化石,即使偶有骨骼化石和蛋化石,也绝不会再有恐龙足印化石。诸城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个例。近几年,诸城人不仅在城南一水库边的几个化石点内,发现了一批恐龙蛋,还在城东南20公里处皇龙沟的一片岩坡上,发现了世界上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恐龙足印化石……

两难具,三美并。诸城在龙事上出现的这种舍我其谁的独特,焉能不使恐龙爱好者趋之若鹜,焉能不令国内及世界的恐龙研究专家们近悦远来!

至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国土资源部将一顶沉甸甸的“中国龙城”之桂冠授予诸城,诸城应是当之无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