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健康长寿的最高准则

 老玉米330 2016-01-26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之宗,其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学对人的生命、身体、疾病、诊断治疗及养生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这些内容构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医学理论体系,后世中医学都是在此基础上丰富、完善和发展进步的。

养生,时下很受国人的追棒!《黄帝内经》中涉及到的内容大约有40多篇,它确立的养生原则、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方法为后世所遵循、阐发。我们今天学习这些内容,对指引我们养生实践仍有重要意义。

你懂得养生之道,不拘于一法一技、一方一招,而是大理,方能以不变应万变,以大道驾驭小技、小术,就不会被忽悠了,因为你掌握了此道,别人是不可能忽悠你的!因为你明白了养生的道理不是高深的,让人高不可攀,也没有什么神秘的玄乎的绝招,让人捉摸不透,产生“迷信”。关键就在于正确的生活处事态度和良好的生活理解方式,我们要通过顺应自然、随时调整生活以达到健康长寿的预期目标,肯定于平淡中见神奇!细节做起,它决定养生的成败!

《黄帝内经》中“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一直被视为是养生的基本法则,形与神俱则是养生要达到的状态和境界。我们应该奉此为养生之圭臬、学之习之。

让我给大家来解读一下,你就知道了。

法于阴阳:是告诉大家要顺应天地阴阳的消长变化规律,建立与天地阴阳变化协调一致的生活方式方法,达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和谐交融互通的状态,这才能顺天时与地利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我们强调养生保健,法于阴阳不但要应一年四季阴阳的变化,而且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中,饮食、起居、情志、房事、运动等等生活的诸多方面。当下,许多人“天人相应”理念全无,跟老天对着干,对天地之阴阳变化,或回避,或对抗,或抵制,该睡不睡,该起不起,冬天该加衣不加,夏天该落衣而不为,这种作为是有违养生之道的,后果不堪设想!欲得养生之道,就必服从天地阴阳之道。这是因为天地阴阳之变化才能保证身体阴阳调和。促使身体的阴阳调和正是中医治病的终极目标,它是保证健康长寿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要牢记:阴阳调和是养生健康长寿的最高准则。

和于术数:何谓“术数”?一般认为是指养身健体的方法,包括导引、按摩、太极拳、五禽戏等等。和于术数就是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以达到健体强身、延年益寿的目的。也有人认为,术数与天文、历法、五行相关联,和于术数是指人的生活起居不仅要合乎阴阳大法,还要合乎天地间更具体的法则,合乎天地变化的数,如不同节气、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等。在生活上,工作中都应有所变化。无论哪种观点,能够做到“和”,才是得养生的精髓。你能与天地相和、与社会相和、与身心相和、生活方式与自身相和,那就一定能健康长寿。

饮食有节:是强调人的生活有赖于饮食供给和调养。但饮食必须有所节制,这也是阴阳平衡的道和理。食量的节制,不多不少;寒温的节制,不冷不热;五味的节制,酸苦甘辛咸不多不过等等,一日三餐,应规律而均衡;饮食过量,伤脾害胃,饮食不足,亦伤害脾胃;过热、过寒之饮食均易伤脾胃;五味有所偏、有所过亦可导致疾病发生,所以要“谨和五味”。

起居有常:是指工作和休息要符合自然界阴阳变化的法则,依四季不同变化,起居与之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力求最大限度和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同步,坚持作息规律,建起与自然协调的秩序,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才能保持阴阳平衡脏腑调和,这是健康长寿之基本支撑条件。

不妄劳作:就是不该过度强力劳作,过度操劳,我们说的“透支体力”而伤害身体。《黄帝内经》讲的劳伤,主要是形劳、心劳、房劳。

【形劳】指体力劳作运动过度,伤及身体;心劳即指思虑过度,欲望太强,若不加节制,必然会耗伤人体气血,影响健康。心肝脾肺肾五脏属阴,阴气即五脏之气,人的精神魂魄意志藏于五脏之内,若心态平和、宁静致远,则精神健旺,精力充沛;若躁动烦乱,“心急火燎”就会伤精耗气,消神亡志,故要“心安而不惧”,“淫邪不能惑其心”。

【房劳】即房事无节,纵欲伤身。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伤则髓枯,髓枯则命绝。故古人将纵欲比作“破骨之斧锯”。所以,节制性欲,保全固护好精气,向来是历代养生家所提倡的一个原则。

我还要告诉大家,过劳伤身体,而过逸的不良后果也不亚于过劳。现在说的“生活方式病”就是过度追求安逸所致。从中医而言,劳逸结合,动静相参,刚柔相济才能达到气血畅行、经络畅通,脏腑调和,人命长寿。它告诉我们长寿之人都有长期坚持适度劳动和运动的良好习惯。

知道了以上《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基本法则,你遵循之、信任之、感悟之,你就能愉悦之、长寿之。接下来就让大家行动起来守住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这份养生遗产,延年益寿吧!

作者简介

《黄帝内经》健康长寿的最高准则

葛元靖:男,1962年生,汉族,主任医师,教授。1985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曾任昆明市中医医院副院长,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现任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秘书长,云南省针灸学会秘书长,还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云南省学会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临床、管理、学术交流和中医药文化的科学普及工作,是我省中医药界知名专家。

曾荣获“全国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贡献奖”、“云南省‘十一五’科普先进工作者”、“云南省医学会第二届、第三届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等荣誉。

长期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医疗临床学术交流和管理工作。学术上尊伤寒扶阳之法、倡疏调气机之要解决临床之疑难杂症,综合调治、突出中医临床思维之优势和特点,疗效显著。对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采用中医之法辨证论治、屡起沉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退行性骨关节病等及全身各种劳损。

主持完成省级以上中医药科研课题5项,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计300余万字;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平台推荐最受欢迎的健康精品文章:

这些症状表明你是痰湿体质,该调理了

瑜伽——最疏肝的养生运动

这些表现说明肝气郁结了

本平台为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官方今日头条号,如您还未订阅,请添加订阅,免费获取更多实用权威健康养生内容,或可关注“云南中医”微信号(yunnanzhongyi)。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