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蔚县

 老刘tdrhg 2016-01-26

9月初,与洛桑丹曲在路上行走的影子四人一起游走冀西,最后一站为蔚县。

在洛哥说这个计划之前,我恰好看到一篇谈中国地名读音的文章,知道蔚县的蔚读“玉”,当地人读“雨”,而我此前看到这个县时都读成wei县。所以,当洛哥跟我说要去蔚yu县时,我明白了是去哪里,要不然还真不知他说的是哪里。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是中国有名的剪纸之乡。距北京约200公里,古称蔚州,殷商时期为代国,春秋属晋,战国归赵,秦设代郡,北周宣武帝时始置蔚州,是著名的“幽云十六州”之一,1913年改州为县。悠久的历史,为蔚县留下了大量令人惊叹不已的人文景观。其中国家级保护单位有玉皇阁、南安寺塔、释迦寺、代王城遗址及汉墓群。

这次去蔚县,因为是最后一站,行程安排得比较紧张,匆忙之间,只去了南安寺塔、玉皇阁,以及一个小小的剪纸厂。

找到南安寺塔时,真有点让我们吃惊,好歹也是国家级的保护文物,怎么就像自家后院的一个水塔一样,看不同有任何保护措施。塔基就成为一个剪纸小作坊的外墙。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南安寺塔旁边有一家“喜花剪纸厂”。走进去,两三间房内,十来人正在制作剪纸。我不懂这些程序,只好看热闹似的乱拍一通。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据资料介绍,蔚县剪纸源于明代,是一种风格独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拿小巧锐利的雕刀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其基本制作工艺为:设计造型——薰样——雕刻——染色。

     在中国品种繁多的剪纸纵横中,蔚县剪纸独树一帜,它是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色剪纸,其工艺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六道工序。
  一、画:设计人员根据自己的思路或客户的要求把图案画下来,通称为画样子。
  二、订:将画好的样子订在宣纸上(一般一次五十张宣纸为宜)并用剪子按着样子的大小分成小块。
  三、浸:把订好的货放进水里等浸透后拿出,再将其所含的水份挤净,放在阳光下晒干即可。
  四、刻:将浸好的货放在蜡板上,根据图案的要求进行刻制。
  五、染:给刻好的产品着色。原料是品色、洒粉;工具是毛笔、净报纸。
  六:包:把通过上述五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用纸式塑料包装或书本、镜框、金铂等形式。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从喜花剪纸厂出来,回望南安寺塔,就这样栖身于民宅之中。不过看样子还保存得比较好。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的旧城很小,跟我老家的一个小镇差不多。十字路口的每个小摊上都支起一个小喇叭,歇斯底里地叫卖自己的商品。喇叭太多了,所以我们一个都没听清,只是一片的嘈杂之声。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从蔚县城出来后,我们直奔蔚县最后一站玉皇阁。玉皇阁又名靖边楼,位于蔚州城北城垣之上,是全国重点文物单位。蔚州久为兵家重镇,“为京师之肘腋,宣大之喉襟。”城垣北楼为抵御外族之最前沿,故名靖边楼。

     玉皇阁座北朝南,分前后两院,平面布局严谨,殿宇宏丽,气势壮阔。玉皇阁大殿外观三层,实为两层。在殿内玉皇大帝塑像两侧的墙壁上,绘制着“五岳大帝”及“王母娘娘”像。东西两壁上绘有"三十六雷公"像。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从玉皇阁上远眺,沃野千里,一派乡村风光。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玉皇阁的旁边一所学校,一个大运动场上,许多孩子在踢球玩耍。有些学生攀到铁栏杆上看到我们。面对镜头,做着鬼脸。还是洛哥最有爱心,从车里拿出一包棒棒糖,结果引来孩子们的疯抢。在路上说,你这是二桃杀三士啊,让他们打起来了怎么办。洛哥说,有那么多,他们应该分得下的。看着孩子们欢快的样子,想起了自己的小学生涯,一晃20年过去了,真让人感叹。

蔚县——中国剪纸之乡纪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