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直“小中尉”们的八个“问号”

 在线一飘飘 2016-01-26


作者|情谊辉煌     图|网络

此文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兰色平台

近期,网络上流传一篇名为《可怜的小中尉之死》的文章,该文以一名任干满4年的军官“卫国”的第一视角,叙述了个人从学员、排长、机关干部到连队主官的工作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对当前部队体制,特别是裙带关系、论资排辈、机关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进行了隐晦的讽刺和抨击,同时,文章也把作者从刚进入军营的那种奋进的姿态到最后那种惯于感慨唏嘘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笔者感到,虽然该文主要写的是干龄刚满4年的干部的事,但影射的是当前基层绝大多数干部,如果不加以纠偏和引导,更多的官兵将受到思想干扰,工作生活状态也会受到冲击。下面,笔者从八个方面为“小中尉”们拉直“问号”,希望能够有所触动、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一问“小中尉”们,你们怎能对理想望而却步?

“卫国”与当前基层绝大多数干部一样,既是为了当初报国的满腔热血,也是为了干部的身份、稳定的工作和当时比较高的收入等现实因素。但是,“小中尉”们,你们在经历了党多年培养教育和部队4年的淬炼后,却因为“可能存在的”待遇不公、裙带关系就对自己的理想望而却步了么?你们不妨扪心自问:是不是在该坚持的时候没有多坚持一下?是不是在最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随大流的安逸?是不是听风就是雨,把“小道消息”当主流新闻?受到小小挫折,就止步不前,绝不是一名共和国军官的担当;勇于奋争,持续前行,才是合格干部的应有本色。“小中尉”们,你们虽然已在基层奋斗多年,但请永远不要丢下自己的理想而“轻装上路”。正如马云所说,“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二问“小中尉”们,你们在求学路上怎能不拼尽全力?

“卫国”在校期间能够专注于学业,取得了不少成绩。反观我们更为多数的基层干部,求学路上却将大量时间用在了娱乐和休息上,导致了现如今能力素质不过硬、知识储备不够用而感慨。笔者这里并不是希望“倒查”“小中尉”们的学习生涯如何如何,却是为多数“小中尉”们虚度的4年甚至5年而惋惜。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用在了电脑房、用在了篮球场、用在了白日梦中,到了蹉跎的年纪再后悔也是无益。求学路上的不知疲倦,才能换得部队生活的游刃有余。“小中尉”们,虽然你们当中有一部分已经错过了集中学习、外出学习的机会,但“亡羊补牢,尤未为晚”,要坚持向书本学、向工作学、向生活学,补精神之“钙”、能力之“缺”和素质之“短”。要相信,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面对军旅路上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问“小中尉”们,你们怎能在坚定信仰上用心不够?

从“卫国”的经历来看,军校4年的政治教育总体是欠缺的,不论是党员还是非党员,入学之初与毕业之前信仰信念的境界差距不大。这反映了2个问题:一是教育不到位,二是缺少自我修养、自我提高。关于教育这里不想着墨,关于修养,笔者感到,让“小中尉”们读起马列经典可能性不大,但是,通过教育学习,坚定对党的信仰或者坚定从军信念应不是难事,但“小中尉”们没有。信仰是共产党人的“魂”和“根”,魂未牢固,根不坚实,“小中尉”们怎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小中尉”们,你们作为一线带兵人,不论是从自身长远发展,还是从对部属的现实引领,都应更加注重提升信仰层次、丰富信仰内涵、坚定信仰方向,才能当好党的代表、战士的导师,才能无愧于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和岗位职责应有的担当。

四问“小中尉”们,你们在官之初怎能没有目标?

谁年轻时没有梦,“小中尉”“卫国”在刚入校、刚入营时也曾有过“将军梦”,然而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自己的斗志也逐渐被消磨、被淡忘,甚至连“调副团”这样的目标也不敢去想。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永远到不了目的地,一个人,不论身在何处,干什么工作,都是应该有目标的。“小中尉”们,你们虽然身在基层,但仍需“胸怀天下”,时刻关心国家和军队的时事大事;仍需“眼观六路”,时时关注单位动态;仍需“警醒自励”,坚持从国内外、上下级动态中思考,结合岗位调整、单位总结等时机,针对自己的思维水平、能力素质,设定好自己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不当庸官、不当昏官,才能保持应有敏锐、获得长足发展。

五问“小中尉”们,你们在创造机遇、面对机遇上怎能不全力以赴?

从“小中尉”们的整体来看,“卫国”在部队的发展是比较顺的,这也离不开他院校时期打下的基础、部队工作中的积极向上以及领导给予的赏识。而发展受限的“小中尉”们,有的是缺少一定的能力,却也没有为创造机遇而埋头准备;有的是面对机遇却没有好好把握,错过了机会而不自知。在部队常说的机遇,主要是2项:一是能写,二是能跑,也就是军事素质与政工能力,而这两项能力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准备。笔者感到,没有准备好的“小中尉”们,请你们抓紧时间做好准备,因为时间不等人,新的“小中尉”们就要来了;已经准备好“小中尉”们,请你们珍惜每一次可能的机会,要知道,在部队,一名基层干部展示能力的平台不多,展示水平的次数也有限,如果不全力以赴,怎么能体现出自己比别人强呢?

六问“小中尉”们,你们对待工作怎能“应付应付”?

文中提到,“基层很累,天天迎检,编造各种文字材料应付”,“平时和营长连长们打打牌,应付应付检查”,既道出了基层的无奈,也讲出了干部的心声。诚然,基层很苦,因此,基层干部“混日子”的也不少,原因各异,有的是因为看到了个人发展尽头,有的是感觉受到“不公”的待遇,有的是简单地随了大流,想过舒坦日子。但是“小中尉”们,你们要记住《士兵突击》中的一句话,“别混日子,小心日子把你混了”。要明白,真正“混日子”的干部永远是少数。嘴上喊着“应付应付行了”,表面上显得不在乎的干部,往往是做给“小中尉”们看的,最值得“小中尉”们警醒。基层干部正处在成长进步的出发线,起点大多相同,能力素质也差得不多,而10年、20年过后,产生差距的往往就在这平常的工作中。所以,“小中尉”们一定要远离“应付”心态,强化精品意识,少些“混”的思想,多些精益求精的念头,把责任举过头顶,把标准刻在脑中,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到极致,把大事做到精彩,人生怎能不出彩?

七问“小中尉”们,你们对名利得失怎能看得如此之重?

文中的“卫国”在机关和连队2次立功愿望都没有实现,虽然没有“撂挑子”的行为,却也有了“激流勇退”的心思,工作劲头也不是那么足了。这个现象虽然折射出立功受奖搞平衡照顾的问题,但“小中尉”们不妨自问:是不是自己还不够优秀?是不是还没有达到让各级叹服的工作业绩和能力水平?收获总是与付出成正比的,但是收获与付出在空间、时间上不一定是顺延的关系。一个一直在顺境中生存的人永远不会长大。“小中尉”们,你们在名利得失上受到挫折时,正是境界提升的最佳时机。为什么奖励给了他而没有给你?他比你强在哪里?要学会反思而不是抱怨,常思自身之短,常学他人优长,学会变压力为动力,调整好心态,明确新目标,才能在逆境成长中收获更多。

八问“小中尉”们,你们怎能人云亦云没有主心骨?

“卫国”们07年入伍,11年(或12年)到部队,经受部队大熔炉锤炼已3年以上。但是笔者感到,他们的心理还处在“激扬洒脱”的学生期,还会“愤青”,还容易受他人言论和行为的干扰,人云亦去,没有定见,有时甚至因为他人一句话,改变了自己原本的追求。俗话讲,“人有主心骨,工作不忙乱”。笔者认为,“人有主心骨,军旅不偏向”。“小中尉”们,不管成家与否,你们都是家庭未来的顶梁柱,更是部队未来的中坚,你们的方向就代表了个人家庭的方向,更代表着部队未来的发展,在这样的使命催生中,你们更是要树牢主心骨,人人有定见。这个定见是什么?笔者感到,最主要的就是要把职责制度学好,把原则要求弄懂,并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就能够做事事有主见、有原则,军旅就能行得正、不偏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