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谷孙|一味地关注单词,是危险的”孤立主义“

 2015fancy 2016-01-26

  中国的英语学生最关注的学习策略之一是怎么背记英语单词,似乎掌握了单词加语法就有了用英语交流的本钱。权威机构发布的某级学生应掌握的数以千计的单词量,国外各种难度颇高的所谓verbal tests,更加剧了学生的单词焦虑。

  单词固然重要,可四十几万的英语词,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把其中的多少化作自己的心理词汇库存呢? 有人问我:你是编辞典的,你识得又常用多少英语词啊? 天知道! 我只好反问:你识得又常用多少汉字呢? 其实英语要说得准确又流利,写得漂亮,很重要的一种技能在于熟悉词际关系,不是有人说过“认识一个词就是了解这个词的伙伴关系”吗? 可见联词成组,方见功夫。


  于是就有了掌握词的搭配关系的必要,于是搭配词典甚至搭配的搜索引擎也就应运而生。记得笔者学英语之初,常说“drink your soup”(相对中文的“喝汤”,何其等值!),后来看到听到英语民族的人笔下口中都说“eat your soup”,才改了过来,把这一动词+名词的搭配存入自己的心理词库。

  同样,今天我改学生卷子时,常遇到一些单词全对、搭配可疑的用法,如“in major charge” (介词+名词,其间插入形容词似不合习惯)、“make advantage of”(动词+ 名词+ 介词,make应作take)、“bolts and nuts”(两名词叠加,顺序颠倒)等等。这些都显示学英语的异族人在单词焦虑有时可能被人为放大的同时,搭配意识反显薄弱。无怪乎,在海外教英语的一些有识之士要警告说,一味关注单词是“危险的孤立主义”(dangerously isolationist)。


  每个人心理词库中都有一部分属搭配库存。譬如,一看到形容词abysmal, 我的第一反应是后接名词poverty 或ignorance;一看到动词sweat,几乎同时想到副词profusely, 或——更俗一点——副词性词组(或称状语)like a pig, 表示“大汗淋漓”的意思;一看到名词cat和dog,顿时会联想到猫叫meow 或pur以及狗吠bark或growl; 高速公路上一遇到大塞车, 英语心理库存立刻提供a bad/terrible/massive/king-sized traffic jam的搭配;近日看世界杯足球赛,如碰上一场势均力敌的赛事,脑际顿时浮现a close/tight/seesaw/ding-dong match。搭配的要害是必须符合英语的习惯,但在总体符合习惯的前提下,偶尔出以奇崛的修辞搭配,可说是更高一点的修养境界。

  话说回来,搭配(collocation)本身是个内涵和外延界定不甚清晰的概念,追本溯源,还当归于拉丁文的collocatio/collocationis,译成英语,即是putting together。


  一般说来,搭配词典虽都以实词(notional words)立条,所指仍有严格和宽泛之别。严格的把搭配与短语动词、习语(亦称“片语”、“熟语”)区分并排除在外;宽泛的则包容任何出现在主词前后的词,甚至连许多复合名词(如riding boots)也被视作搭配。粗线条地说,英国系统搭配词典多产,且倾向于宽泛。而美国系统少有此类专门化的分类词典,倒是宁可多出一些俚语等“另类”词典。

  牛津的这部搭配词典(即使在前言中)不以诞漫之说胜,而是循名责实,以预见高阶学生的疑难和需要为目标,宽严结合,既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种实词为主干,由本根生发,连抱枝叶,长短相形,前后相随,又不一概排斥短语动词(如reach out、reach for), 甚至还收入若干复合词(如combat readiness)作为名词+名词的搭配,不但满足读者临渴掘井式的查阅需要,而且哪位有心人如肯花功夫把全书通读一遍,相信更可收“积微成大,陟遐自迩”之效。稍觉遗憾的是,曾多次见过“do one's bank before leaving town”(离城前跑一次银行)之类的用法,在本词典中未得佐证——当然在其他类似性质和规模的辞书中亦均未查得。

  (本文原载于《余墨二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