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国平:开放性问题对数学教育发展的意义

 许愿真 2016-01-26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新技术革命也不断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人才的紧缺,这就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有更高数学素养、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就开始出现的一种新数学题型:开放、探索题。之后一段时间,这类题型被人们认为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

  教育部在《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指出:“理科在试卷中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卷,我们会发现各地中考卷都引入不同层度的开放性试题,这对我们数学教学学指引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向。

  开放、探索问题是指问题的结论不唯一、或条件不完整、或推理确定需要解题者依据题意确定结论或补全条件、或选择不同的解题策略后再进行解答.由于题目的条件与结论不确定,使得解题方法与答案呈多样性。

  中考题型:开放探究题主要类型有条件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策略开放型等。

  中考主要考查知识点:考查的知识有三角形的全等、四边形的判定、数与式等,含盖面较广。

  解题策略:在解答时要根据题意,合理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猜想、比较、推理,直到找出正确答案.对于条件探索问题,要执果索因根据现有的已知条件,从多种途径寻找结论成立.对于结论探索问题,要从条件出发经过探索,寻求隐含的结论或引申推广出一般性结论。

  

  为了加深大家理解,我们看下面这个例题: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指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是中小学数学的一个共同目的,帮助学生体验这种智力的欢乐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然而实际上任何学校这种欢乐都是有限的。也许在数学课堂更多地进行没有固定答案的研讨的趋势,将会使更多的学生首次体验到科学女皇赋予该学科的美感。”

  中学生刚好是处于一个身体和心理发育期,有较强的好奇心,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学生培养当作是一个探究者和发现者,学生的好奇心是对不确定性或模棱两可情况的一种反映,具有适度不确定性的开放性问题是激起学生探究活动的最好素材,它能满足学生成为探究者、发现者的愿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