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影像笔记】第0080期(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

 panyunbo 2016-01-26



定 义

乳头状肾细胞癌,又称嗜色细胞癌,占肾癌的10%~15%,仅次于肾透明细胞癌,起源于肾远曲小管或近曲小管


临床表现

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尿、胁腹痛、胁腹肿块,很少出现晚期肾癌的血尿、腰痛和腹部肿块三联征。

概况

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20-40%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多发或位于双肾,以2-3个最多见。

病 理

1、PRCC起源于肾小管

2、组织学诊断标准按WHO规定至少整个肿瘤的50%由含有纤维血管轴心的乳头管状结构构成。

3、肿瘤内乳头状结构丰富,内血管极少,部分肿瘤可见坏死出血。

诊断要点

肿瘤多呈圆形,假包膜常见,当肿瘤直径>3cm时,出血、坏死、囊变常见,30%的PRCC可见钙化。

肿瘤内部呈乳头状或多个结节状生长。

CT/MR增强扫描,PRCC为少血供肿瘤,故强化不明显,多为轻中度强化;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PRCC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PRCC实质期强化程度较低,CT值在100HU以下,高强化的肾肿瘤可排除乳头状肾细胞癌

由于PRCC多为较高分化肿瘤,一般分期较低,故肿瘤侵犯肾静脉或下腔静脉较少见,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者也较少。

解剖回顾

近曲小管及远曲小管均位于肾脏皮质内,肿瘤常突出于肾轮廓之外。

近曲小管(proximal convoluted tubule

远曲小管distal convoluted tubule

病理解剖

影像表现


平扫:肿瘤低于肾脏实质密度,边界清晰,突出于肾轮廓之外。

皮质期:肿瘤CT值<><>

髓质期:肿瘤密度仍然低于肾脏实质。

皮髓质交界期局部放大图像:1.肿瘤CT值<><>

鉴别诊断

1、透明细胞癌:多位于肾皮质,呈球形,平扫密度多不均匀,皮髄交界期肿瘤强化显著,强化程度与肾皮质强化相仿,实质期为相对低密度,肿瘤出血、坏死和囊变最常见。


2、肾嫌色细胞癌:多位于肾髓质,呈球形,肿瘤密度均匀,很少出现坏死出血,肿瘤境界清楚锐利,动态增强强化程度较PRCC明显,与肾髓质强化相仿,常见放射状瘢痕或轮辐状强化。


3、集合管癌:肿瘤主体多位于肾髓质,常同时累及肾皮质和肾盂,肿瘤形态可不规则,境界模糊不清,肿瘤强化多较PRCC显著,淋巴和远处转移常见。

下图:a.乳头状肾细胞癌;b.透明细胞癌;c.嫌色细胞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