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丝镶嵌工艺的历史 所谓花丝镶嵌,即是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制、堆垒等传统技法,把贵金属丝编织成型,再用挫、鎪、锤、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贵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形凹槽,最后镶以珍珠、宝石或翡翠,制成华贵无双的冠戴或珠宝首饰。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花丝镶嵌向来是皇家专享的珠宝奇珍。 花丝镶嵌工艺早在春秋时已有雏形,而在元、明、清时期,则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近代史长达五十年的战乱,让昔日宫廷的富贵转瞬烟消云散;那些曾被高高仰视的宫廷工艺供奉,也猛然间从云端堕落,成为了胡同里以打铁为生的贫民艺人。解放之前,全国仅余天聚、瑞源、宝兴等数家首饰楼的艺人,还掌握着花丝镶嵌的秘技。当新中国筹建北京花丝镶嵌厂、四处寻访那些民间的工艺大师时,竟发现他们居然只能用嘴吹火,加热焰温,其中的辛苦与血泪,实在是难以表达之极。 解放后的花丝镶嵌也有过短暂的辉煌,工艺大师们的杰作,成为最重要的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尼克松与法国总统密特朗。 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珠宝制作工艺的大举进入与流行,花丝镶嵌工艺一步步被淹没,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特色奢侈品工艺,濒临失传。至2000年,全球能够继续从事花丝镶嵌行业的技师,竟不足50人。 二、明代银鎏金花丝镶嵌玉牌饰的探析: 在收藏的过程中,偶得一块银鎏金花丝镶嵌玉牌饰,尺寸:高10公分,宽8.5公分,厚(含镶嵌碧玺)1.5公分。其造型精美,工艺繁琐,中间玉饰为喜鹊登梅,寓意幸福美满,喜事连连。 玉牌饰正面 玉牌饰背面 如此精美之物,会不会是现代仿品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析: 1、正面花丝镶嵌工艺: 花丝制作工艺:先看一下下面几个部位的60倍放大图片: 图1-1 图1-2 图2 从图1-1、图1-2,图2可以看出,花丝的螺旋间距,整体的粗细是不等的,叶子两端的花丝拼接,叶子底托与花丝明显的焊接痕迹,所以,此工艺是先手工制作花丝,后焊接上去的,非一次成型而为。这种焊接工艺,可以是以锥管用鼓风机加热,也可以是口吹加热的方法完成。 由此,可以推断花丝的制作工艺应如下(图3):
看一下镶嵌红碧玺的花朵部分(图4): 图4-1 图4-2 图4-3 从图4-1,图4-2中可以看出,同图1,图2是一样的加工工艺,图4-3中,碧玺底部的托片明显是錾子捶切而成,然后又焊接在花蕾之上,起到底托的作用。也是手工而为。 下面是挂鼻部分(图5): 图5-1 图5-2 从上两图可以看出,挂鼻为一条银丝缠绕两圈,然后焊接而成。 下图是玉佩边缘的护边(图6): 图6 从图中可以看出,也是一整条扁银弯圆后焊接而成。 再看一下侧面的加工工艺(图7): 图7-1 图7-2 从图7可以看出,组成依次为:扁银条、圆银丝焊接、扁银丝花朵焊接、圆银丝焊接、扁银条,皆为手工而为之。 再看一下背面的花丝工艺: 中间连续花瓣部分(图8):均是相等的细银条手工弯曲焊接而成。 图8 边缘缠枝部位: 图9-1 图9-2 从图9-1看出,每一个弯枝变化不一,都是近乎相等长短的花丝手工弯制而成。图9-2中可以看出,花丝是在图3的基础上,锤扁或压扁,然后焊接而成。 背面中间花朵及缠枝部位的内侧边缘,都有细小的花丝镶嵌(图10): 图10-1 图10-2 由上所述,此牌饰繁琐、精美的花丝工艺,皆是出自手工而为,符合古代加工的工艺特点。 2、鎏金工艺: 鎏金,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考古证实这种工艺在战国中期就已开始。鎏金工艺主要将金和水银(汞)合成金汞漆,然后把金汞漆按图案或要求涂抹在器物上,再进行烘烤,使汞蒸发掉,这样金就牢固地附在器物的表面了,根据需要可以分几次涂抹金汞漆,以增加鎏金的工艺效果。器物上的鎏金很牢固,不易脱落。 正是工艺的复杂,和手工制作,实物的表面就会留下岁月的痕迹。 从最上面图1,图2,可以看出,表面由于原材料的纯度不够,出现坑坑洼洼的感觉,再加上岁月的侵蚀,表面出现了磨损,已经局部露出银质。 我们先看一下表面60倍放大图: 图11-1 图11-2 图11-1,11-2告诉我们,正是由于工艺的复杂和古代工具的不先进,在焊接的过程中难免出现某一部位积焊的现象,而黑色的结点,应为镀层太厚,水银蒸发未尽而致。 由于多次鎏金,缝隙处会积累很厚的鎏金层,这正是手工加工的典型特征之一,而电镀会出现很薄的一层。整件牌饰金光闪闪,光亮如新,正印证了此工艺的特点,金色也符合古代金子的呈色。 由此可见,上面的现象正是古法鎏金工艺所为。 而目前造假,一般会采用镀金的方式,那么,什么是镀金呢? 镀金,真正的电镀镀金工艺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镀金方法有氰化物镀金法、低氰化物镀金法和无氰镀金法等。镀金分为两类,一类呈同质材料镀金,另一类是异质材料镀金。同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黄金首饰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它的意义是提高首饰的光亮性及色泽。异质材料镀金是指对非黄金材料的表面进行镀金处理,如银、铜镀金。 镀金的最大特点是:镀层均匀,表面平整,颜色亮度高。 此配饰明显不符合电镀工艺的特点。 3、再看一下镶嵌玉件和碧玺的工艺特征: 此玉佩玉质细腻、温润符合和田玉的明显特征。 下面从工艺细部的放大图看一下: 眼部细图 身部网格纹细图 周边圆凹处底部细图 以上三图,可以观察包浆的一致,痕迹特点也完全符合古代正反转水凳加工,以及研磨砂随之滚动的特性。 镂空处拉丝工艺细图 从镂空的部位观察,痕迹特点完全符合古代拉丝的工艺特征:宽窄、深浅不一,不平行,包浆统一。 下图是镶嵌的碧玺的60倍放大图: 由图可以看出,表面的包浆及老化程度、打磨的光洁度、自然地裂痕均符合老的特征。 特别是碧玺的镶嵌,采用鱿鱼爪的包裹方式,可谓独具匠心,巧夺天工。采用这种方法的原因,正是由于碧玺的大小、形状不规则,此方式、方法更容易加工和包裹。 如果造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考虑: 1、此花丝工艺及鎏金工艺用手工造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此工艺几近失传,现代人能否完成? 2、如此繁琐、精美的工艺又和老玉、碧玺结合在一起,造假的成本会有多高? 综上所述,无论从花丝的加工、镶嵌、鎏金工艺,还是玉器的加工看,判定这是一件必老无疑的古代艺术品! 这种花丝镶嵌工艺特点受金元时期金银器工艺的影响比较明显,但是玉器的造型和纹饰明显具有明代的鲜明特征,所以,综合判断,这是一件明代中早期花丝镶嵌鎏金玉牌饰。 --------------图文源自与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