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趣谈据说,状元最早出现在唐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高祖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过去读书人考个状元是很难的,需经过乡试、会试、殿试,层层选拔,最终挑出一个来。不过,这些选拔出来的状元真正有所建树的并不多。如在唐代的近三百年间,《登科记考》载状元共一百三十九人,较著名的也就王维、柳宗元等数人而已。许多有才的人,并不一定能中状元,如唐代诗人杜牧,南宋诗人陆游等。还有些人因特殊原因未中状元,如明代建文二年,庚辰科殿试,当时的王良文章天下第一,却因长得“磕碜”了点,被拿下;明正统四年,己未科殿试的张和,因为眼长得不好看,也被拿下;清光绪三十年的最后一次科考,点的状元是朱汝珍,因其姓名籍贯,犯了慈禧的忌讳,被换成了本是探花的刘春霖。当然,也有中状元而不“稀罕”愤而辞职的人。如清末状元张謇,在翰林院做官,恰逢庚子之乱,慈禧和光绪由西安回銮。文武大臣都跪在雪地里接驾;如此情状,令他深感做官的卑贱,于是辞官转而从事民族工业,成为最早的民族工商业巨子。此外,还有些非常时期的状元。如张献忠大顺政权时,曾有一人中过状元。太平天国时期,有十四人中状元;还增加“女科”,其中南京女子傅善祥,一举夺魁,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中状元是古代读书人的最高梦想,有的人穷其一生也未曾考取功名,最终穷困潦倒。即使考上状元的那些人,一般也只能封个六七品官,即使在重文轻武的宋代,新科状元任官一般只能做个承事郎,它只是文官官阶中的第二十八阶,官位很低;明清时期的新科状元可担任翰林院修撰,官职只是从六品,地位并不高。至于中状元就当大官,那只是戏曲家和小说家之言而已。(来源:辽沈晚报 孟祥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