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东颖 今年7月,26岁的哈尔滨小伙子计成代表荷兰禧马诺车队在环法自行车赛中顺利完赛,他也成为完成环西班牙、环意大利和环法世界三大公路自行车赛的中国第一人。昨天,计成现身上海,在CHNO自行车主题咖啡馆与上海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交流心得,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推倒重来的观念 8年的欧洲磨砺,计成早已熟悉了在欧洲训练和比赛的节奏。但他不会忘记,初到欧洲时,自己曾像小学生一样困惑。 “刚去那儿,很多东西要适应。有些成长过程中熟悉的‘规则’,突然发现是错误的,全部被推翻,感觉像精神世界崩溃了。但如果想变得更好,就必须转变。”在计成之前,也曾有中国车手加盟欧洲车队,但因观念的碰撞及各种原因,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而很难生存。 让计成印象深刻的是,“学习知识时,欧洲人会鼓励你说不,可以反驳,然后用道理说服你。而中国传统的学习模式,更多地说‘是’,就算有怀疑,也不会提出来。” 你想要才能做到 计成在国内跟专业队训练了十几年,到欧洲后发现,教练不会监督选手,也不会有强制性要求。从原来的“要我练”到“我要练”,计成的自我训练能力得到了提高。 日常,教练会用邮件的形式把训练计划发给计成,计成再把每天训练后的数据通过电脑反馈给教练。“全年的训练根据赛事有一个周期,像单日赛,3到5天或5到8天的多日赛,一般赛前会提高强度,平时就是积累期。” 计成说:“这么多年的运动生涯,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自己。如果想要更好的成绩,我会去想怎么保持和提升竞技状态。”有时赛季初计成感觉自己速度欠缺,就会听从教练指导,找朋友骑摩托带自己拉拉速度;或是感觉最近力量需要加强,就会在力量训练方面加大比重。 中国车手有希望 能够完成中国车手的多个第一,计成说自己是幸运的。“虽然现在坚持的只有我一个人,但我走的路是可以复制的。中国现在的自行车运动正在上升期,已经有好多车手想这么做。” 计成认为,应该改变中国车手不如欧洲车手的旧观念。“中国选手的体能、速度、力量,跟欧洲人没有太多差距,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 国内车手不是练得少,而是赛得少。计成说:“其实国内训练量很大,有时更苦。以前我在国内省队时,全年只有2次比赛,比砸了就等明年,一年300多天都是在训练。”强烈的反差,也决定了中国车手想要跻身欧洲赛场需要付出更多。但计成的8年磨一剑证明,中国选手完全可以适应欧洲赛事的节奏和欧洲车队的战术思维。 本月底,计成将返回荷兰,备战明年1月开始的新赛季。未来再有进一步的突破并非易事,计成希望自己的职业生涯能再久一些,让更多人来关注和推动中国的自行车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