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目录
零、前言
壹、与自己过去的和解——故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
贰、与自己当下的和解——《世界》《三峡好人》《二十四城记》《天注定》
叁、与自己未来的和解——《山河故人》
前言
自己拟完这个题目之后,心里琢磨,感觉有些大。但是迅速在脑子里过一下贾樟柯导演从早期到近期作品,又觉得这个主题是对的,当然本来这也是贾导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过的意思,是他拍电影,写下去的原动力。进而再把这个主题放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正在经历的当下,也是贴切的。思量再三,虽然这个主题看起来宏大,但它是准的,是对我们人生旅程最确切的描述,正是因为宏大虚空,每个人才需要用一生去理解与填满——如何与生活和解。
断断续续用了两周的时间,一有空就找出贾导的作品回顾。虽然他的故乡三部曲早在大学期间看过,但是这次依然耐心的从《小山回家》开始,从头起,一部一部,从故事片,短片,到纪录片,一直看到《天注定》。我知道,暂时告一段落了,最新的电影《山河故人》,要等到8月底的多伦多电影节北美首映上去感受了。
第一周,一边看贾导的电影,一边听贾导的访谈,从2005年的鲁豫有约,到2015年的坎城影展座谈。更多的了解到他在《故乡三部曲》的创作背后,是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拍摄动机,还有藏在镜头背后的时代变革与普通人的碰撞。
第二周,一边看贾导的电影,一边读贾导写的文章。一个人的文字更能透露出他的内心和灵魂。于是从他的文章里面,读到了他的愤怒与野心,读到了感伤与失落。同时也读到了侯孝贤,是枝裕和,还有沈从文先生的《从文自传》。还好是枝裕和近年来的每一部作品,我都是没事就会回看,我很喜欢把他的电影就那么播放着,《步履不停》是,《如父如子》也是。而这一周,有事没事就放着的,是侯孝贤导演的《悲情城市》《风柜来的人》《戏梦人生》(后两部是他常常在拍摄时放给非职业演员看的),没事随手拿起的,是那本贾导在大学时期青灯夜读的《从文自传》。
如果说从看贾樟柯的电影,再到读他读过的书,是由外向内的理解他的影视作品,人生经历,内心价值观。那么最终,得以让我有所感悟的,确实是从读到这本《从文自传》开始,才慢慢理解了贾樟柯电影的镜头里,那些场景,细节,人物,他们的存在是那么的自然,舒服,合理和应当。这本书像一座桥梁,让我们跟贾导一样,先走进湘西的边城,又回头守望贾导的边城,最终得以看到自己的边城。
故乡三部曲
《小武》《站台》《任逍遥》
乡音,乡土,乡情是贯穿在贾樟柯早期作品里,三个标志性的存在。从《小山回家》的短片开始,非专业演员就自然地操着乡音,游走在异乡的城市里,为的是回到家乡过年,心中满是孤独和无助的异乡情无处宣泄,只留得一地的烦恼丝,剪不断,泪还流。
从这个时候起,贾樟柯导演开始肆意的运用长镜头,一是为了配合非职业演员的拍摄,二是为了给观众呈现我们身边更真实的生活环境,不是北京的“高大上”,而是北京的“脏乱差”。他为我们打破一线城市的幻象,带我们穿梭在西单民族大世界,北太平庄简陋的车站上,打架斗殴的天桥下,幽暗的地下通道。每逢春节前的北京是躁动的,是不安的,每个人整年的欲望和情绪都积压着,像每个流动人口头顶上方的一团乌云,挥之不去。点一支烟,喝一瓶酒,跟同乡侃一夜大山,都只是徒增烦恼。
当《小山回家》在各大高校放映引起争论,在香港拿奖得到肯定,贾导更确定了这样的人物,值得用镜头去表现的信心和决心。人们都说导演是孤独的斗士,一部电影从构思,落笔,到组建团队,拉拢资金,拍摄后期,要经过多少个日夜,多少次沟通和争执,还能坚持拍出自己最初想要的东西,需要多么强大的坚定与决绝。
而我们最终看到了长镜头的延续,时代背景音的回绕,小县城的日常,从汾阳到大同,从70年代末走到80年代末,从小偷到妓女,从文艺屌丝到乡野模特,从失业青年到乡村企业家。贾樟柯在自己的家乡,寻找自己所经历的一切,一切好,一切坏,他们在贾樟柯的镜头里,都有了存在的意义。
《站台》让贾樟柯的故事,从当今时代中的一个小人物身上。转向了更大的时代变革下,多个小人物的命运遭遇。就像无数个小武被从时代的长河里,拎了出来。他们是独特的个体,但又不是个例。他们是普遍存在的,他们被过去和现在的变迁淹没。而贾樟柯通过镜头把他们都重新赋予了生命,任由他们在国际的舞台上招摇舞蹈。也让更多的年轻人到看了自己,看到了别人,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影片中那些不加修饰的场景,那些破败的设施,那些不合时宜的潮流,像沙尘一样,钻入了每个人生活的缝隙。他们唱着港台流行歌曲,谈着国际贸易,耳边回响着福利彩票暴富的宣传,尤其是他们每个人身上那件宽大的西服外套。而这些正是改革开放的洗礼,无论是什么样的生活背景,中国人在同一个时代下,失去了自我,被套上枷锁,之后又迎来了曙光,穿上了并不相称的喇叭裤和西服衬衫。火车,高速公路,WTO,申奥成功,这些看似相关,却并不能拯救他们的社会变迁,反而将他们掩盖的更加严实。他们竟然一度被归类为现代化社会的丑陋阴暗面。然而他们听着邓丽君,唱着任逍遥,穿着喇叭裤,跳着霹雳舞,是那么肆意的活着,想做点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样的青春和思想,是无比强悍的生命力。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当有人帮我们拨开乌云,指引我们星空的方向,我们才得见这个国家,不同城市的繁星闪耀,因为萤光微弱才更打动人心。
这些人,那些事,早已深埋在贾樟柯导演的心中,他从诗歌到小说,再到电影,视觉影像让他看到了更强有力量的表现形式,于是他把小说变成了剧本,之后又搬上了荧幕,而在这个过程中,夹杂了他太多的乡情,感悟和责任;愤怒,悲伤和泪水。最终形成了这三部关于故乡的叙事诗。像贾导说的,他选择不修改,不妥协,他就是要直视这个世界。不同于侯孝贤导演的影片中,时而青山绿树的风景穿插,让人们放空视线,令浓郁的悲情在云雾缭绕中化开。贾樟柯导演的镜头从不停息,也不回避,让人们就这样直视着时代的车轮,碾压过中国的城镇乡村,在无数的年轻人身上留下的烙印。也许贾导正是通过样的回忆重现,试着与自己和一代人的过去和解
《世界》《三峡好人》
《二十四城记》《天注定》
在拍摄这一系列展现当下时代的剧情片期间,贾樟柯导演还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片《东》,《无用》,《海上传奇》,《语路》。从最开始的纪录片拍摄引发剧情片的创作,例如:从《东》到《三峡好人》。到后来的剧情片使用纪录片拍摄手法,例如:《二十四城记》。贾樟柯找到了自己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和联系,开始在新闻与故事,现实与艺术之间游走,进而升华,融为一体。被现实社会的冲突触动,成为戏剧创作的起点,在艺术的重塑之间,找到了个中的意义。带给我们一个更加整体,全面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这个我们当下生活着的社会,震撼的巨变,恐怖的暗藏。
在这期间,他谈到了更多关于发声和责任。不可否认,我们多数人都是冷漠的,当我们看到报纸新闻上的暴力事件,当我们点赞评论转发时,我们看到的无论是140个字,还是一篇公众号的文章,不可避免的,都是片面的。即便是最官方的报道,也只是一个人物的物理特征,学历背景,家庭关系和犯罪事实。
我们看不到这个社会的因果联系,也看不破社会舆论的游戏规则。于是只能随波逐流,一会儿倒向人肉搜索,一会儿倒向拐卖孩子要判死刑。个案与非个案之间,我们看不清其中,小触动大反应和大触动小反应之间的逻辑。
但是贾樟柯导演,利用电影进行艺术形式上的重塑,把新闻简报剧情化,和着血和肉,掺杂着痛苦和愤怒。让我们先看到大暴力下,小人物的忍让与苦楚,再看到小讥讽下,小人物的大反抗。令观众从一个只知道引爆点的旁观者,变成一个可以亲身体会个中人物的无奈与压抑的见证者。我们随着贾导在这样不断的转化过程中,尝试着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和解。
《山河故人》
在贾樟柯近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见到几部公益短片,一路从短片,纪录片,再到公益作品《黑色早餐》,《人在霾途》,逐渐展现出了贾导更直接的社会关怀。面对未知,他能做的,是通过现状的呈现,表达一种隐忧。在《山河故人》已经公布的剧情里面写道,影片被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过去,现在和未来。似乎贾导从来不担忧时代的跨度,影片的结构,科幻的驾驭,他只是在全力表达他要说的话,只是恰好《站台》横跨十年,《天注定》四段故事,《山河故人》涉及了未来。他烦恼的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情感的表达。就像《站台》里人物在体制的变革下,随风漂泊又终归家庭一样。《山河故人》也是在呈现经济的飞速发展下,人们组建家庭,却又逐渐形单影支的过程。
也许在这里,贾导试图提前与自己的未来和解,也让我们大家跟着他的思绪,飘向遥远的2025年,那个信息不知道是否还需要敲击键盘来传递,沟通不知道是否还需要屏幕来承载的世界。当相距越来越远,人与人的心是否越来越近?这是导演通过电影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当社会形容80后为垮掉的一代,90后为脑残一代,00后非为主流的一代,而我们这一代又一代的个人肖像,除了标签化的字眼,真正表达一代人真实生活图景的少之又少。就算现在走在北京的大街上,我们依然是麻木的一代,我们是不会表达的一代,我们可能不是有个富老爸的陆涛,不是时尚的夏琳,也不是坚强乐观的米莱,而社会需要我们是奋斗的一代,发声的一代。
所以无数的年轻人,大学刚毕业就开始了创业风潮,涌进了五百强企业,用自己的青春燃烧着,拼搏着,背井离乡,牺牲了家人之间的陪伴,朋友之间的沟通。我们被社会发展改变,被生活压力改变,被金钱物质改变,只为了现在可以活着,未来可以活的更好。在这么多的变革下,如何让自己活的肆意,如何让家庭和爱情保鲜。这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忙碌的当下,需要对面的关于未来的问题。当我们的现在已成过去,未来已成现在,如何与未来和解,还看今朝。
某种程度上,我并不认为贾樟柯导演的影片小众,反而其实是大众的。现在观影的观众们看似大众,其实是一二线城市的小众人士。贾樟柯的电影里捕捉的才是中国的大众,而中国的大众们还没有太多机会买票电影票,走进电影院看电影,收藏DVD,谈论艺术。而贾樟柯帮我们记录了大众的生活百态,在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地方,用极其克制的镜头语言,呈现了中国大陆上的时代更迭与人物小传。
他曾言他是一位说书人,他希望表达的是可以传唱故事,而不是市场和观众的喜恶爱憎。正像他很喜欢李安导演的那句:“不要想观众爱看什么,要想他们没看过什么。”,所以在贾樟柯的电影里,我们看到的,是我们想象不出的,是我们没见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他试图用电影镜头告知我们,真实发生的过去,正在发生的现在与即将发生的未来。
如果说,王家卫先生只拍过一部电影叫《阿飞正传》,那么贾樟柯导演就只拍过一部电影叫《小武》。而他就是那个小武一般的拧巴角色,扬起下巴对着镜头,拍着少有人拍过的县城,演绎着缺少关注的人情世故。抽一口烟,任由烟雾在镜头前缭绕,嘴里说着那句:“我不相信,你们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参考资料:贾樟柯电影作品与文章
《侯导,孝贤》
《我是一个说书者》
《我的边城,我的国》
《我不相信,你能猜对我们的结局》
2015年8月25日 小玄儿记
Dreamers原创作者联盟成员
猫眼电影特邀作者,玩影网,时光网博主
微博:小玄儿的漫谈,邮箱:178555070@qq.com
来自: 对你好123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贾樟柯和??山河故人〉
贾樟柯和??山河故人〉懂得这一点,你就会懂得贾樟柯,对他而言,拍小人物和大人物力道差不多,小武的沮丧就是总统的烦恼,开罗宣言就是...
《山河故人》对山河的、对故人的。而撑起这部电影的,除了导演贾樟柯,更多的,是塑造出这些生动的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演员们。他又...
冯小刚、徐峥加盟贾樟柯新片《江湖儿女》,名下11家公司的科长有何魅力?
冯小刚、徐峥加盟贾樟柯新片《江湖儿女》,名下11家公司的科长有何魅力?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小武》到《江湖儿女》,从汾阳少年...
【颍州文学.留声机】安徽.周岑岑||江湖儿女·浅醉一生
【颍州文学.留声机】安徽.周岑岑||江湖儿女.浅醉一生点 击 “ 颍 州 文 学 ” 关 注 我 们 吧!1江湖儿女散如风,山河故人劳燕飞在山西...
李宇春演唱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山河故人》主题曲
李宇春演唱贾樟柯导演的电影《山河故人》主题曲。
贾樟柯:一部活的电影海报设计进化史
贾樟柯:一部活的电影海报设计进化史。——贾樟柯。《江湖儿女》不是贾樟柯最好的电影。早在电影还未公映前,一组“流沙体”海报。除了...
叶小闲 | 《山河故人》:贾樟柯镜头下的时代与个人
叶小闲 | 《山河故人》:贾樟柯镜头下的时代与个人。《山河故人》:贾樟柯镜头下的时代与个人文|叶小闲2020年的6月,贾樟柯站在作家梁红...
秋风起,云的回乡曲
片名|山河故人。片名:山河故人。导演:贾樟柯。贾樟柯导演经常会选取一些耳熟能详的旧歌用作自己导演的电影的插曲,这是爱看贾导作品...
90后电影投资人董子健又霸屏了
90后电影投资人董子健又霸屏了。最近关注到董子健的人,肯定是因为正在上映的电影《山河故人》,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贾樟柯重返...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