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作保护性耕作就是将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我国传统垄作技术相结合的一项新型农业技术。其基本特征是在高于地面的秸秆覆盖的土埨上免耕栽种作物的耕作方式,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台一经形成后只是在播种过程中或中耕追肥时对其形状进行修复,作为作物的永久生长带,作业机具车轮则只在垄沟内行驶,可减少机具对作物生长带的压实。世界各国多年的试验研究表明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保土、增产的技术,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机械化垄作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基本内容:秸秆残茬管理;原垄免耕施肥播种;垄台修复与追肥;杂草及病虫害控制;深松作业。国内外研究表明,垄作保护性耕作与平作相比,主要具有如下优势: 1、提高光能利用率。垄作栽培开沟起垄,改变了田间的微地形,可加大地表面积,扩大田间受光面积,增加对太阳能的吸收效率,从而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提高微生物活动力。 2、垄台土层厚,土壤空隙度大,不易板结,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3、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 4、垄台能阻风和降低风速;被风吹起的土粒落入邻近垄沟,可减少风蚀。植株基部培土较高,可防倒伏。 5、提高肥料利用效率10%-15%,有利集中施肥,可节约肥料。 6、有利于采用机械方式除草,减少对化学除草剂的依赖,减轻农业化学污染。 7、降低作业成本。由于垄作保护性耕作采用原垄免耕播种,减少了播种前的作业工序,从而可降低作业成本。 8、采用免耕和残茬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同时能减少对水和大气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传统垄作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垄作保墒难、水分损失严重的问题。该项技术不仅可有效地解决传统垄作春季播种时土壤水分不足的问题,而且还能够降低机具作业成本,从而降低农民生产投入。另外,传统垄作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结合还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前茬作物及土壤生物留下的大量孔隙,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等优势。 垄作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结合适合我国东北的气候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道路。在国外已经有很多科研工作者针对垄作保护性耕作的效益以及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国内也有许多科研工作者针对东北垄作区的气候特点以及种植模式对传统垄作以及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