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研究

 wunianyi 2016-01-27


田海涛 

导读

Introduction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建设速率迅猛增加,以中国为例,城市化率已由本世纪初的32.6%提升至47.3%,并将在本世纪中叶进一步达到80%,截至2014 年,我国已建成的总建筑面积超过480亿m2,而高能耗总建筑面积约392m2,所占比例高达81.7%,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建筑占用的全部资源已经过半,且能源利用率不足1/3,这对我国的能源供给以及环境资源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及时根据当前建筑条件,制定合理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研究现状


早在20 世纪中叶,意大利建筑业就开始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当时全球闻名的建筑师Paul Gryfen 就提出了具体的评价体系,提出通过建筑规划、能源耗散等方面来综合评价。在20 世纪70 年代末,随着全球经济迅猛增长,能源供给紧张,节能技术成为了重点研究课题,并引用至建筑上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较为典型的有英国皇家建筑协会的J.Karick 博士提出的OLF 建筑能耗评定标准。进入21 世纪以后,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理念逐渐被全球范围人士所重视,2004 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环境与节能研讨会”上,各国签署了《21 世纪节能公约》,将节能环保提升至全球战略发展的高度。


2 绿色建筑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思路


 要实现绿色建筑的低碳、环保特性,还要保证其经济效益,要先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方面做好规划先导,然后通过具体的指标进行控制,并采取有效措施评价指标落实情况,最后以北京市建筑环境为研究对象,对评价指标进行验证。将本文绿色建筑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思路绘于图1。


图1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绿色建筑指标评价体系建立


结合上一节研究思路,以及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将评价体系分为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工程、电气、景观、室内装修等7 个Ⅰ级指标,并依次再细分成14 个Ⅱ级指标与31 个Ⅲ级指标,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结构列于表1。



表1 绿色建筑指标评价体系

4.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落实


以北京市绿色建筑指标评价为例,详细探讨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落实的方法与流程(见图2)。



图2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落实流程


4.1 规划管理

    

通过追踪基础建设流程来合理监管绿色建筑指标完成情况,从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即控制性详细规划切入。在控规阶段落实具体绿色指标。结合管理流程,形成实施管理途径设计。在基本建设流程中,增加对应的实施流程。

    

在控规设计审查阶段注意绿色建筑专项控规审查,在规划意见书审批阶段做出绿色建筑专项方案审查,在工程规划许可阶段进行绿色建筑专篇设计,在施工图审查阶段进行绿色建筑集成度审查,在竣工验收时,也按照相应标准对绿色建筑指标进行验收。


4.2 设计集成

    

对设计文件需要严格把控,必须从项目建议书开始明确绿色建筑目标,确定绿色低碳化投资预算,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提出具体的保证措施与实施方案,并在设计文件中单独列章进行描述,在初步设计文件中需单独标明绿色建筑技术与设计参数,并在概预算中计算绿色建筑增量的成本,在施工图设计中要明确给出各部分相应的绿色建筑技术,并做好设计交底,施工图设计审查需附绿色建筑专项设计审查意见。将指标体系和各项绿色生态要求纳入设计流程,并在审批流程中设置节点控制,能保证低碳生态城市策略的具体实现。


5.结语


从减少能耗、低碳生态的角度出发,详细规划了绿色建筑指标体系,通过将绿色建筑目标逐级细化,建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随后以北京市绿色建筑指标评价为例,详细探讨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落实的方法与流程。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很好的集成各相关专业,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一套可行的指标体系。


▼打开绿建之窗,实现绿色梦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