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耿宏亮焦墨山水作品赏析

 百了无恨 2016-01-27

  耿宏亮

  又署弘亮,字子明,号尚石

  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萧县

  1988年毕业于皖西学院美术系

  2008-2009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班

  201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

  2013年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李翔中国画高级研修班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阳光麦田广告公司艺术总监

  艺术设计联合会会长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国画名家导师王界山工作室助教


  景随笔走,境因情生

  —耿宏亮作品印象

  文/徐沛君

  优秀的山水画作品,通常具备一种静默的力量,吸引观者去品味、沉思,观者也由此获得陶然忘我的审美体验。

  宏亮兄的作品即属于此类。他的画境往往很静谧,初看平淡,但细品后会觉得余韵悠长。他作画,追求形象的简括性、走笔的书写性以及水墨效果的氤氲感;他的创作以写生为基础,又对目之所见的景物作了提纯与转换。他的创作,景随笔走,境因情生,情景交融,带给笔者颇多感触。


  一

  耿宏亮长期勤于写生。他在大自然中聆听山水清音,也由此展开审美上的静观与体悟。所有这些,最后都在宣纸上化作的水墨图像。


  笔者曾见他作于皖南的水墨写生稿,很是喜欢。写生的先决条件固然是尊重客观物象的原貌,但选取什么样的景色来“写”,却直接反映出作者的性情和志趣。这就是写生的主观性所在。宏亮兄不追求造境的奇倔,他从寻常的景色中发掘温馨的诗意。进入他审美视野的,或是掩映在竹林中的僧舍一角,或是农家院墙边的几个草垛,或是菜畦旁的几道篱笆……他的这类作品,堪称“水墨版”的“山居笔记”,充盈着散文诗般的意绪,令人读后难忘。


  就笔墨技法而论,宏亮兄的优长也很明显。首先,他的笔法简括,横墨数尺就能体现出山高水远;其次是泼墨大胆而有度,他有能力控制墨的流动,从不让水墨在纸面上过于漫漶洇化;再者,他用纷披的散锋写景,但却不给人以粗枝大叶的粗糙感。虽然不敢说那些写生稿件件完美,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件都鲜活,且不乏精彩之笔。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画幅中的留白很“活”,堪称“画眼”——那些空白可以是天光,可以是云影;可以是飘渺的烟岚,可以是轻淡的水雾;可以是林中小路,亦可以是冬晨的白霜……巧妙的留白与纵横挥洒的笔痕相映成趣。这类细节处理,看似漫不经心、无意为之,实则是处处留意、苦心孤诣的结果。


  二

  耿宏亮对传统持有深深的敬意,但他不愿意重复旧式文人画那种萧疏岑寂、孤芳自赏的情调。他与古典意义上的“书卷气”也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更不屑于用杂耍般的“特技”来“创新”。他要做的是在继承传统脉络的同时,积极探索当代山水画的新路,在当代的时空维度上实现景色与人性的交融。


  正是这样的追求,让他的山水画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具备了当代气息。他有许多表现危崖幽谷、芳草溪岸的“全景式”作品,但绝少“出世”之意绪。在他笔下,山崖虽然高峻,但不给人以威迫感;林壑虽然繁复,但不给人以闷塞感。总之,其状物手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此类作品中,耿宏亮对水分及色彩的运用很见功力。他擅长用浅淡的色彩渲染环境氛围,墨痕与色块形成微妙的契合,浓淡过渡自然,有着舒缓的节奏感。他描写阴晴冥晦,均能各呈其妙。而他对山乡春景的刻画尤其成功;群山苏醒,树木初萌的嫩叶在朦胧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夜间一场春雨悄悄地来又悄悄地去,洗绿了一畦菜蔬;石桥侧面缝隙间冒出的草芽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小径上隐约可见淡淡的水痕……画面湿濡温润,笔调含蓄蕴藉,清新的气息扑人眉宇;细节刻画入微,但笔力并不轻飘。


  他画园林,亦每每有佳作。他以书法之用笔法写松柏,笔画波磔多变,抑扬顿挫感强烈;他用湿笔叠加和层层积墨法绘丛生的花木,恰当地反映出植物葳蕤的生机;他用淡墨染出亭台楼阁的明暗,却能与相邻的笔墨元素融为一体。他画园林,似乎喜欢“满构图”,繁密中留出少许亮色,以此突出建筑物,既醒目提神,也表现了“曲径通幽”的佳趣。


  三

  近年来,耿宏亮又在焦墨山水领域勤奋探索,成果累累。其中,既有许多现场写生稿,也有创作意义上的“成品”稿。作画过程中,他中锋、侧锋和逆锋兼用,落墨大胆肯定,走笔铿锵有力,作品的视觉冲击力由此得到强化。


  他的焦墨山水“枯”中求“润”。他用篆书之笔法写物象之大形,再以行草之笔法表现岩石的肌理和结构,走笔辗转腾挪,偃仰多姿,辅以墨点来丰富细节。线条的粗细与走笔的疾缓形成呼应关系,皴擦中充满了律动感。如此,既丰富了峰峦的质感,又让粗粝的岩石显出温润敦厚感。


  与他的水墨画稿相比,他的焦墨画显得较为审慎,理性特色明显。如果说他的水墨写生作品是“以虚写实”,那么,他的焦墨画可以说是“以实写虚”——造型元素丰富繁密,但效果却纯净。


  这本画册所收录的作品,仅仅是宏亮兄阶段性的成果。这篇短文,也仅仅记录了我粗浅的读画感想,见解未必中肯。但我相信,由于宏亮兄作画不走捷径,心态稳健,数载后,他会步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他会拿出更精彩的画作。届时再观摩他的作品,笔者必然会有新的感悟。

  2015年岁初,于中国美术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