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天目杯?

 SZJ710 2016-01-28

为茶而生·天目杯

读懂唐三彩,就读懂了盛唐包容大气的鼎盛繁华

读懂明家具,就读懂了明朝清廉简单的文人风骨

读懂宋建盏,就读懂了南宋素朴归真的闲情雅致

——————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苏轼)

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黄庭坚)

闽中造成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陶谷)


天目杯的历史可追溯到宋朝。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斗茶除了需要优质茶叶之外,还需要有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宋代福建建阳窑系生产的黑瓷茶盏简称“建盏”,窑址在福建建阳吉水镇,是宋代瓷器名窑之一。当时的茶色洁白,黑盏宜于比试,且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最适合斗茶的需求,所以是宋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最佳的斗茶珍品。在士大夫的推波助澜之下,用建窑茶盏喝茶斗茶成为时尚:而黑色茶碗的烧造更是蔚然成风,各地窑场纷纷模仿。宋元时期天目山地区佛寺林立,日本僧人多至天目山留学求法回国时常带回天目山寺院中所用的建窖黒釉盏,把建盏连同宋时喝茶的风气带回日本,这种黑瓷茶盏还有当时的茶风在日本开始盛行,所使用的瓷盏也被称为'天目',并延续此名至今,后来人们把黑釉一类陶瓷统称天目瓷


黑瓷在中国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至宋代达到鼎盛。建盏是黑瓷的代表,因含量较和烧窑时保温时间较长,所以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铁结晶,有的釉面呈条纹状结晶纹,细如毛尖,称兔毫盏有油滴状结晶者宋人称为油滴,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斑纹的,称之为鹧鸪斑窑变耀变,是尤为珍贵的收藏品。建盏是我国古代黑釉瓷的巅峰之作,其烧制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比宋代的建盏,当代的天目又有新的突破。在传统的基础上,胎土和釉料的配方上做了更多的创新让釉面表现力更强,使得天目的纹理更加多样。

天目杯有着简章,厚实却不笨重的外型,釉彩则是辨别它的最大特征。天目瓷在烧制时要求的温度高达1330-1600,因为烧制温度的不同、胎质元素含量不同、及釉的厚薄不同,这些因素的细微的变化,都使得烧制后成品的斑纹千变万化。较于千篇一律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全手工制作的天目,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艺术品世界上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天目杯这正是天目杯的魅力所在。 天目杯独特的审美趣味是其他品杯难于超越的。丰富的釉面层次变化,在耀眼中不失沉稳与内敛图案变幻莫测,十分耐看若用放大镜观察,在不同的光线下,可以看到天目釉内部不同的色泽变化与立体纹路。用天目杯喝茶,茶水倒进杯中的时候颜色不断渐变、扩张,甚有孔雀开屏之感,奇妙的幻彩让人产生天空千万眼睛盯着自己的错觉,非常神奇。随着泡茶使用时间的延长,天目杯的颜色、光泽等会有意外的变化,有的会由酱红色变为黑褐色、黑色,有的产生蓝紫色的光线变化。静静赏玩一个小小的天目杯,感受深藏釉色下面那若有若欲出止的细细的纹理,在灯光或阳光下呈现出各种不同的色彩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呀

天目杯的制作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在土与火交融的过程中,影响烧制结果的变数很多,任何一个变数没有掌好,造成的缺陷都可能是致命的,想精准地把握发色,斑纹,品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一件优秀的天目杯是在大量废品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制成一件精品,除了需要大师精湛的技艺外,还要感谢上天的美意,每一件精品的诞生,都是一个惊喜!

温故一下:建盏,也叫'天目'

相传当年的日本僧人到中国来,带回的茶具是从浙江天目山带回来的,故顺理成章叫为'天目'

现在引申出去的,凡是宋代黑色的瓷器,都叫'天目瓷'。

——————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神刀篆刻”- 王品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