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本书里的爸爸,用柔软的方式传递给女儿坚强

 真友书屋 2016-01-28
写在前面的话

丢失了手绢的那天晚上,爸爸连夜绣了一条新手绢。第二天,女孩带着自己的新手绢,又坐上了爸爸的自行车,他们沿着河岸向前骑,穿越阳光照不进来的漆黑隧道。隧道的尽头是一片大海,妈妈就长眠在海边。

他们下到海滩,走进大海,用新手绢包了好多红色和紫色的贝壳,小女孩终于不再哭了,懂事乖巧的她说:“我不再哭了,因为我一哭,爸爸就更伤心了。还有,我最最喜欢爸爸了。” 

故事中的爸爸从头到尾都是寡言少语,给我们更多是他的背影,但,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爸爸。不管平日里爸爸的爱多么有距离、那么有分寸,甚至貌似漫不经心。爸爸永远是可供孩子退守的最后一张王牌,在孩子真正脆弱的时刻,给予没有太多言语,但却全力以赴的爱。

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在《孩子的宇宙》一书中写道:“死亡是非同小可的事物,不是通过大人们的安排就可以让孩子避开的。”有一些艰难与困境,无法避免,那么我们可以和孩子一同面对、一同成长。至亲至爱永远无法忘怀,但是别忘记,继续快乐生活也同样重要。


大海的味道

文 / 柳漾 儿童文学工作者

以前,不止一次地想象,第一次遇见大海的样子,那个时候总觉得,当我第一次看到大海时肯定兴奋无比。三年前的元旦,在青岛,我第一次看到了海,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海没有想象的那么蓝,却一样的惊涛拍岸,一样的广阔无边。可是,我发现,站在海边,海水就在咫尺之外激荡,我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想要喊出我的向往,喊出我的兴奋——我静静地领略它的无边无际,静静地享受海风,静静地聆听海浪的声音。在这三年,我还见过了不同的海,也见到了想象中的一片蓝,只是每次平平静静,仿佛,满腔热情都化作了想念和期待。

有一天,突然觉得,大海对我来说,就像父亲。尽管现在离我的生活很远,但是,我随时可以静静地走近,或聆听,或抚摸;不管再怎么想念,到了面前,好像语言只是累赘,所以只好不言一语,走走停停。

大海的味道,像极了父亲的味道。

翻看《爸爸》的时候,时时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也是一片大海。巧合的是,大海在故事里面也有出现,当爸爸骑车载着小女孩穿过阳光照不进去的隧道,他们突然眼前一亮。海天一色,动人的蓝色扑面而来。“大海!大海!”小女孩欢呼起来,可爸爸还是一边蹬车一边喊着,“呼呼,嗨哟,嗨哟。”这个跨页是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动人之处,这样的海,就像一束光照进了原本黯然的生活,小女孩打开了心扉,爸爸走了进去,冲着她笑……

这个故事,献给所有的男人,他们要么已是人父,要么将是。

故事里的爸爸可能是一位作家,所以忙碌的时候,就是坐在书桌前一直写啊写啊,写着一个又一个故事。在故事里,他可以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可以轻而易举地穿梭在不同的内心世界,我想,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看到的他,是一位心思细腻,对世界也有着一种难得的敏锐的爸爸。所以,他能明白女儿的难过,并且以独特的、女儿也能接受的方式表达他的爱;所以,他会在不同的季节带女儿出门,那个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光,春天的粉红,夏天的葱绿,秋天的金黄,女儿小心翼翼地珍藏每个季节的味道,有时候是樱花的花瓣,有时候是三叶草,有时候是橡子和七叶树果……

我觉得,每个爸爸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都有自己的味道,不管是日本的爸爸,还是我们这里的爸爸。

说到日本,这部作品实在是典型之作,我们可以看到那种日式的唯美,近乎极致,无论是对风景的描摹还是对人物的刻画;也可以看到一贯如此的细腻之风,好像只有在日本才会出现这样的创作,细腻地描绘小女孩的表情、心情,从她蹲着收集花瓣到把它们撒在河里,那种满足和喜悦。

当然,最细腻的要数爸爸处理女儿的心结的方式了,他没有大堆的大道理要说,也没有一肚子的委屈要吐,他只是默默地做,默默地守护……故事的最后,女儿收到了爸爸连夜给她缝制的新手绢,好像也深深地感受到,虽然妈妈不在,爸爸的爱一样,时而深沉如父,时而温婉如母——所以,她不再拽着妈妈不放,她释然了,特别开心。最后,父女俩在海边玩耍,画面定格在了最幸福的瞬间,女儿也开始用新的手绢收集新的东西。要是天堂之上的妈妈能看到的话,一定也会放心吧。

正视心爱之物的失去,其实就是代表从内心接受了妈妈的离去,这个过程我们不难想象,对一个小女孩来说,极其难熬,幸好,因为爸爸的爱,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表达,给了她另一种全新的安全感。

成长的过程里,总是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的伤口,如何走出这样的伤口,其实是我们的必修之课。往大了说,自然灾害之后,不计其数的孩子内心的创伤,很多人根本看不出来;往小了看,同伴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演变成不小的心理问题。我想到了日本的柳田邦男先生,如果听过人生三读绘本的说法,一定不要忘记这个人的名字,他原本是一位纪实文学作家,因为次子的死去,开始接触绘本,不但透过绘本而释然,甚至发现了一片新天地,所以他在《绘本之力》里说道:“在谈到生命、灵魂、生、死等重大问题时,我看到绘本的无比力量,他不仅仅只是表面的语言传递,而是以撼动灵魂的方式在和人沟通,我个人以为,再也没有比这更叫人赞叹的沟通手段。”

其实,《爸爸》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但是,我想强调的是,故事里的爸爸才是真正的大书,我们的周遭,每个爸爸都可能是一本大书,等着有一天,缓缓打开,我们会惊见其中的故事,仿佛,向往大海的人终于与海不期而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