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 【基本资料】 2014年10月27日。赵某,男,81岁。 主诉:身体不适,不时发热,盗汗。 既往史:具体不详,最近情况见下图。 现病史:一个月前出现夜间恶梦,梦醒或思考易出汗,汗干后觉恶寒,时发热,盗汗等情况,现口干,目内眦红,大便稍烂色黑,舌淡紫苔薄腻,脉浮弦滑实长,尺浮。 中医诊断:厥阴病 因为患者是一名热爱中医的老人,自己自学中医,尤其爱看《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故前来省中医院经典科门诊。因年老言语不方便,故自己记录病情让儿子打印出来,如下: 病机分析如下: 1)9月5日,因吃一个月饼后不适,次日舌起黄厚腻苔,前往医院就诊,当地医生认为是发热,予以打针3天。之后舌苔消失。 [病机分析]:患者脾胃虚弱,过吃肥腻运化不及而成土虚填实,郁而化热。“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阴阳应象大论》)。又因为发热打退烧针,寒中,故舌苔消失。 2)9月21日背担抬重物上楼,当时项背不痛,29日出现发痧,予以凉茶及中药调理后痧退。30日,项背部剧痛,自己开了一剂中药调理,服后舌苔退了,感觉口干不能张口,津液少,舌尖痛,眼红有眼屎,流泪。 [病机分析]:患者年老担抬重物,易伤筋骨,“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生气通天论》)。后出现发痧及项背疼痛,考虑少阴里气不足易感外邪,但又服用中药,舌苔退且不能张口,口干,考虑苦寒败胃,兼之阴液受伤。舌尖痛、眼红流泪,考虑为水寒木郁,相火妄动之象。 3)10月份之后,下午3点后至天明口干,舌苔黄厚腻有裂纹,夜间发梦,下床小便或思考问题则汗出,时觉冷时觉不冷,有时发热盗汗。脉结。现见口干,目内眦红,大便稍烂色黑,舌淡紫苔薄腻,脉浮弦滑实长,尺浮。。 [病机分析]:患者干苔有裂纹,考虑阴液耗伤;目内眦红(足太阳膀胱经),为相火外飘,循经上扰;苔黄厚腻为土虚填实;大便稍烂色黑中下焦寒有水气;舌淡紫,苔薄腻,为患者虚、瘀、湿体现;脉浮弦滑实长、尺浮,为病人相火不敛、有痰饮、宿食、水寒木郁;患者时恶寒时发热,汗多,为厥阴虚损,而夜间发梦则为阳不归位。 病机:火土两虚,三阴伏寒; 治法:温三阴,开太阳;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吴萸生姜附子汤加味 生附子30 桂枝45 赤芍45 炙甘草30 通草30 红枣75 吴茱萸30 川芎30 生姜90 当归45 生半夏65 细辛45 野葛75 山萸肉60 干姜45 生晒参30 春砂仁30 加减分析: 山萸肉:收敛阳气,使厥阴和缓有序地生发; 干姜:温运中宫,取通脉四逆汤之意,破阴散寒; 砂仁:重用同煎,纳气归肾; 野葛,川芎:引经药,助开太阳。
二诊: 患者自述整体状况好转。舌象好转,右脉好转,左脉如前。
方药: 前方加山萸肉30,干姜15,五灵脂30,龙骨30,牡蛎30。
加减分析: 山萸肉:加强厥阴生发条畅能力,助开太阳; 干姜:增强中土运化能力; 五灵脂:加五灵脂合生晒参相畏相激,祛邪外出; 龙骨牡蛎:合破格救心汤之意,加强元气的收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