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茶经》之顺序,解读六至十章。2015年12月3日起始,断断续续,于2016年1月27日解读完毕,历时55天。所作凡顺口溜67首711句。现汇编一集,以便查找。是为序。(仙客识 20160127C) 第六章 仙客解读《茶经·六之饮》顺口溜7首112句 ——XK20151213C/CJ084-090 【茶经·六之饮】 【仙客开场白咏茶之饮——8句151213C/CJ084】 万物需饮食,不饮生命止。饮食生存道,人人尽得知。 古代饮茶法,还须讲礼仪。工序要求严,保障好品质。 1、原文: 翼而飞,毛而走,“呿而言”,此三者俱生于天地间,饮啄以活,饮之时义远矣哉!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 1-1【仙客解读茶之饮之一——8句151213C/CJ085】 飞禽走兽与人类,赖以生存须智慧。 成活必须有饮啄,否则一切皆报废。 饮之含义古则有,解渴喝汤慰劳嘴。 举杯消愁饮好酒,饮之以茶荡昏寐。 2、原文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 2-1【仙客解读茶之饮之二——12句151213C/CJ086】 神农尝百草,解毒得荼始。故曰茶之饮,发乎“神农氏”。 传说鲁周公,饮茶记载之。此后饮茶人,多少有轶事。 饮茶之盛行,应是大唐时。从东直到西,家家多普及。 3、原文 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 3-1【仙客解读茶之饮之二 ——仿陋室铭18句151213C/CJ087】 粗散末饼,茶分四类。 斫熬烤捶,最终研碎。 藏在瓶罐,防止跑味。 饮用时取出,冲泡为沸水。古人叫痷茶,方法实不对。 或用葱姜枣,共煮沸。或扬汤令滑腻,或煮茶去沫沛。 习俗虽如此,茶味全浪费。仙客曰:胡乱揣昧。 4、原文 于戏!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所庇者屋,屋精极;所著者衣,衣精极;所饱者饮食,食与酒皆精极;凡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阴采夜焙,非造也。嚼味嗅香,非别也。膻鼎腥瓯,非器也。膏薪庖炭,非火也。“飞湍壅潦”,非水也。外熟内生,非炙也。碧粉缥尘,非末也。“操艰搅遽”,非煮也。夏兴冬废,非饮也。 4-1【仙客仿摸鱼儿词调——咏茶之饮之三20句151213C/CJ088】 叹人间、天育万物,都有精妙之处。 人类研究多粗浅,只涉外表停住。 造房屋,很精致,安定住所来保护。 人类衣服,更不说服饰,特别精美,惊叹到无数。 填饱肚,饮食方能过度,美酒亦有帮助。 茶有九难难做好,一任群芳嫉妒。 任他去,把握住,环环相扣来烹煮。 下得功夫,按工艺套路,不违规矩,好茶味道出。 4-2【仙客咏茶之四——茶九难 ——咏茶之饮之四28句151213C/CJ089 】 一是采摘制作难,二是鉴别品评难。 三是选择器具难,四是如何用火难。 五是煮茶选水难,六是烤炙茶叶难。 七是碾碎茶末难,八是烹煮把握难。 九是饮用鉴赏难,九难一环接一环。 阴雨采摘夜加工,时机方法都有偏。 口嚼干茶辨味道,鼻闻茶香就不专。 膻味茶鼎沾腥碗,烹制饮食异味传。 膏多柴火用过炭,烤茶怪味容易串。 飞流湍急与死水,煮茶不香难清甜。 烤茶外焦里面生,说明烤茶少翻转。 碾出茶末色青白,研磨用功太粗浅。 煮茶操作不灵活,动作急慌就凌乱。 冬天不喝夏天喝,别称饮者实平凡。 5、原文 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 5-1【仙客咏茶之饮之五 ——仿陋室铭18句151213C/CJ090】 滋味鲜醇,馨香袭人。 如此茶叶,佳茗弥珍。 煮茶一锅,三碗三人。 品质略差点,可煮五碗分。 座客为五位,三碗茶水均。 座客是七位,五碗匀。 若是六位以下,碗数不用担心。 一旦缺一碗,“隽永”茶水斟。 仙客曰:饮茶提神。 第七章 仙客解读《茶经·七之事》顺口溜33首370句 ——XK20160124C/CJ091-123 【茶经·七之事】 【仙客开场白咏茶经七之事——4句160124C/CJ091】 古代涉茶人物多,搜集须干好多活。 当时没有今网络,陆羽辛劳谁比过。 1、原文【人物】 三皇:炎帝神農氏。 周:魯周公旦,齊相晏嬰。 漢:僊人丹丘子,黃山君,司馬文園令相如,楊執戟雄。 吳:歸命侯(1),韋太傅弘嗣。 晉:惠帝(2),劉司空琨,琨兄子兗州刺史演,張黃門孟陽(3),傅司隸咸(4),江冼馬統(5),孫參軍楚(6),左記室太衝,陸吳興納,納兄子會稽內史俶,謝冠軍安石,郭弘農璞,桓揚州温(7),杜舍人毓,武康小山寺釋法瑤,沛國夏侯愷(8),餘姚虞洪,北地傅巽,丹陽弘君舉,樂安任育長(9),宣城秦精,敦煌單道開(10),剡縣陳務妻,廣陵老姥,河內山謙之。 後魏:琅邪王肅(11)。 宋:宋安王子鸞,鸞弟豫章王子尙(12),鮑昭妹令暉(13),八公山沙門譚濟(14)。 齊:世祖武帝(15)。 梁:劉廷尉(16),陶先生弘景(17)。 皇朝:徐英公勣(18)。 1-1【仙客解读茶之事人物之一40句160124C/CJ092】 三皇炎帝神農氏,周公晏嬰丹丘子。 司馬相如黃山君,黄门侍郎扬执戟。 吳王歸命侯,太傅韋弘嗣。 西晋惠帝司馬衷,司空刘琨嗜茶食。 衮州刺史叫刘演,常为琨叔把茶寄。 诗人张孟陽,傅咸为司隶。 太子洗马叫江统,茶出巴蜀孙楚诗。 西晋左思《娇女诗》,吴兴陆纳与其侄。 桓温与杜毓,郭璞谢安石。 武康小山寺,和尚法瑶事。 沛国夏侯恺,河内山谦之。 余姚人虞洪,宣城有秦精。 丹陽弘君举,傅巽北地生。 乐安任育長,敦煌单道开。 剡县陈务妻,广陵老姥在。 后魏瑯琊人王肃,刘宋王子鸾和尚。 鲍照之妹鲍令晖,均涉茶事在书上。 和尚八公山谭济,南齐世祖武皇帝。 南梁廷尉刘孝绰,陶弘景道士。 唐朝英国公,名字叫徐勣。 2、原文(茶事) 《神農食經》(19):“荼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 周公《爾雅》:“檟,苦荼”。 《廣雅》雲(20):“荆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葱、姜、桔子芼之。其飲醒酒,令人不眠。” 2-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 4句160124C/CJ093】 荼茗久服之,令人有精力。 提神效果好,多见古书籍。 2-2【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三 8句160124C/CJ094】 荆州巴州制茶饼,米汤浸泡来添味。 茶饼烤干捣成末,放在瓷器冲汤水。 葱姜橘子一起煮,就如青草解疲惫。 喝了可以醒酒醉,令人兴奋不思睡。 3、原文 《晏子春秋》(21):“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司馬相如《凡將篇》(22):“烏喙,桔梗,芫華,款冬,貝母,木檗,蔞, 草,芍藥,桂,漏蘆,蜚廉,萑菌,荈詫,白斂,白芷,菖蒲,芒消,莞椒,茱萸。” 《方言》:“蜀西南人謂荼曰蔎”。 《吳志.韋曜傳》:“孫皓每饗宴,坐席無不悉以七勝爲限,雖不盡入口,皆澆灌取盡。曜飲酒不過二昇,皓初禮異,密賜茶荈以代酒。” 3-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四 8句160124C/CJ095】 孙皓每次宴请,规定饮酒七升。 即使喝不下去,也要酌尽才行。 韦曜酒量二升,孙皓助他暗中。 暗地赐茶代酒,用心良苦成功。 4、原文 《晉中興書》(23):“陸納爲吳興太守時,衛將軍謝安嘗欲詣納,(原注:《晉書》以納爲吏部尙書。)納兄子俶怪納無所備,不敢問之,乃私蓄十數人饌。安旣至,所設唯茶果而已。俶遂陳盛饌,珍羞必具。及安去,納杖俶四十,雲:'汝旣不能光益叔,奈何穢吾素業?’” 4-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五 4句160124C/CJ096】 君子之交淡如水,粗茶淡饭最为贵。 暴殄天物失品位,勤俭节约须领会。 5、原文 《晉書》:“桓温爲揚州牧,性儉,每宴飲,唯下七奠柈茶果而已。” 《搜神記》(24):夏侯愷因疾死,宗人字苟奴,察見鬼神,見愷來收馬,並病其妻。著平上幘、單衣,入坐生時西壁大牀,就人覓茶飲。 5-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六 6句160124C/CJ097】 夏侯愷疾死,变鬼又來之。 身上着單衣,入坐西壁牀。 就人覓茶飲,嗜茶不忘记。 6、原文 劉琨《與兄子南兗州史演書》(25)雲:“前得安州干姜一斤(26),桂一斤,黃岑一斤,皆所須也。吾體中潰(原注:潰,當作憒。)悶,常仰眞茶,汝可致之。” 6-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七 仿如梦令7句160124C/CJ098】 劉琨致书其侄,心烦意乱常至。 何以能缓解,喝茶可以防治。 吾侄,吾侄,茶叶尽可多寄。 7、原文 傅咸《司隸教》曰:“聞南方有蜀嫗作茶粥賣,爲廉事打破其器具,後又賣餅於市,而禁茶粥以因蜀嫗何哉?” 《神異記》(27):“餘姚人虞洪,入山采茗,遇一道士,牽三靑牛,引洪至瀑布山,曰:'予,丹丘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餘,乞相遺也’。因立奠祀。後常令家人入山,獲大茗焉。” 7-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八 8句160124C/CJ099】 虞洪采茶遇道士,手牵青牛丹邱子。 道明山中大茶树,供你采摘到永世。 若你今后喝不完,送些给我别嫌弃。 虞洪设奠来祭祀,寻到茶树入神异。 8、原文 左思《嬌女詩》(28): “吾家有嬌女,皎皎頗白皙。小字爲紈素,口齒自淸歷。 有姊字蕙芳,眉目燦如畫。馳騖翔園林,果下皆生摘。 貪華風雨中,倏忽數百適。心爲荼荈劇,吹噓對鼎[釒歷]。” 8-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九嬌女詩 12句160124C/CJ100】 我家有娇女,长得很白皙。 小名叫紈素,口齿很伶俐。 姐姐叫蕙芳,如画又美丽。 蹦蹦跳跳园林中,果子未熟摘下吃。 爱花哪管风和雨,进进出出上百次。 看见煮茶高兴极,对着茶炉帮吹气。 9、原文 張孟陽《登成都樓詩》(29)雲:“借問揚子舍,想見長卿廬。程卓累千金,驕侈儗五侯。門有連騎客,翠帶腰吳鈎。鼎食隨時進,百和妙且殊。披林采秋桔,臨江釣春魚。黑子過龍醢,吳饌逾蟹[蟲胥]。芳荼冠六淸,溢味播九區。人生苟安樂,茲土聊可娛。” 9-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 16句160124C/CJ101】 扬雄住地知何处?司马相如啥故居? 昔日程郑卓王孙,两大豪门天下殊。 骄奢婬逸胜王侯,人人仰望皆怯步。 门前連騎客无数,绿带宝刀腰间露。 鼎中美食隨時有,山珍海味几时无。 秋到橘林采柑橘,春在江边垂钓鱼。 果品丰富胜佳肴,美食多多按菜谱。 四川香茶冠六淸,美味天下盛名出。 10、原文 傅巽《七誨》:“蒲桃、宛柰,齊柿、燕栗,恆陽黃梨,巫山朱桔,南中荼子,西極石蜜。” 弘君舉《食檄》:“寒温旣畢,應下霜華之茗。三爵而終,應下諸蔗、木瓜、元李、楊梅、五味、橄欖、懸鈎、葵羹各一杯。” 10-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一仿天净沙 5句160124C/CJ102】 见面暄寒人家,待客先请饮茶。 三杯慢慢咽下,再尝果杂,方能品出精华。 11、原文 孫楚《歌》:“茱萸出芳樹顛,鯉魚出洛水泉。白鹽出河東,美豉出魯淵。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桔木蘭出高。蓼蘇出溝渠,精稗出中田。” 11-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二 10句160124C/CJ103】 世间有万物,产地各自殊。树颠出茱萸,洛水好鲤鱼。 白盐河东多,美豉鲁渊出。巴蜀姜桂茶,高山兰椒橘。 蓼苏长沟渠,稗子田间露。 12、原文 華佗《食論》(30):“苦荼久食益意思。” 壺居士《食忌》(31):“苦荼久食,羽化。與韭同食,令人體重。” 12-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三 8句160124C/CJ104】 长期饮茶,身轻体健。如同羽化,飘飘欲仙。 茶配韭菜,古时普遍。增加体重,未经检验。 13、原文 郭璞《爾雅注》雲:“樹小似梔子,冬生葉,可煮羹飲。今呼早取爲荼,晚取爲茗,或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 13-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四 6句160124C/CJ105】 茶树矮小像栀子,冬来叶子不凋零。 叶子烹煮可以喝,早采为荼晚为茗。 有的地方叫做荈,蜀地多称苦荼名。 14、原文 《世説》(32):“任瞻,字育長,少時有令名,自過江失志。旣下飲,問人雲:'此爲荼?爲茗?’覺人有怪色,乃自申明雲:'向問飲爲熱爲冷耳’。” 14-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五 8句160124C/CJ106】 任瞻年轻好名声,过江变节时人憎。 一次作客到人家,问人是茶还是茗? 发觉旁人不解色,自己感觉难为情。 刚问茶水热和冷,以此解脱来申明。 15、原文 《續搜神記》(33):“晉武帝時,宣城市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遇一毛人,長丈餘,引精至山下,示以叢茗而去。俄而復還,乃探懷中桔以遺精。精怖,負茗而歸。” 15-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六 16句160124C/CJ107】 晋武帝时代,宣城人秦精。 常到武昌山,采茶采芳茗。 遇见一毛人,身高丈余中。 引他到山下,茶树一丛丛。 指示后离开,一会儿回来。 送橘给秦精,果实藏在怀。 秦精很惊骇,暗思乃妖怪。 赶快回家去,惊魂应犹在。 16、原文 《晉四王起事》(34):“惠帝蒙塵,還洛陽,黃門以瓦盂盛茶上至尊。” 《異荈》(35):“剡縣陳務妻,少與二子寡居,好飲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飲,輒先祀之。兒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勞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夢一人雲:'吾止此冢三百餘年,卿二子恆欲見毁,賴相保護,又享吾佳茗,雖泉壤朽骨,豈忘翳桑之報(36)!’及曉,於庭中獲錢十萬,似久埋者,但貫新耳。母告二子慚之,從是禱饋愈甚。” 16-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七 34句160124C/CJ108】 剡县陈务妻,事迹很离奇。年少就寡居,相伴唯二子。 所好饮茶茗,饮前有礼仪。宅中有古冢,饮茶先祭祀。 二子皆忧虑,古冢何能知?如此劳无功,意欲掘去之。 母苦禁而止,离奇事则至。夜梦一人云: 我住此冢里,三百余年矣。如今你二子,老有平毁意。 多赖你制止,相护才无事。又祭吾佳茗,心诚从不移。 我虽是枯骨,定当报恩你。 【仿忆王孙】天晓但见有奇事,庭中十万钱在地。 好像深埋年久币,乃奇迹,唯有串绳如新织。 母告二子子惭愧,从此更无心不一。 祈祷心诚在日日,敬奉茶茗恐迟迟。 17、原文 《廣陵耆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嫗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自旦至夕,其器不減。所得錢散路旁孤貧乞人。人或異之。州法曹縶之獄中。至夜老嫗執所鬻茗器從獄牖中飛出。” 17-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八 22句160124C/CJ109】 东晋元帝时,有一老妪奇。每天一大早,卖茶到集市。 独自提一器,茶装器皿里。市上人争买,茶味地道极。 但见一天早到晚,器中茶水不降低。 赚来茶钱何所用,施舍孤贫穷讨乞。 【仿忆王孙二首】 此事奇怪有人知,报告官府衙门里。 州中都是黑官吏,抓人急,不管三七二十一。 先把老妪绳捆起,关进监狱待审理。 夜晚老妪执茶器,生奇迹,监狱窗口飞出矣。 18、原文 《藝術傳》(37):“敦煌人單道開,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藥有松、桂、蜜之氣,所飲荼蘇而已。” 18-1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十九 8句160124C/CJ110】 敦煌單道開,不畏寒暑来。常服小石子,所服藥自采。 松桂蜜之氣,延年益寿哉。所飲荼蘇品,全是自己栽。 19、原文 釋道該説《續名僧傳》:“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元嘉中過江,遇沈臺眞君武康小山寺,年垂懸車。(原注:懸車,喩日入之候,指重老時也。《淮南子》(38)曰:“日至悲泉,愛息其馬”,亦此意。)飯所飲荼。永明中,敕吳興禮致上京,年七十九。” 19-1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 16句160124C/CJ111】 南朝宋时有和尚,释名法瑶本姓杨。 老家应是在河东,永嘉年间渡过江。 遇见文人沈台真,请他讲经到武康。 从此长住小山寺,《涅槃经》书讲得长。 虽然年纪已经老,饮茶当饭在日常。 南齐永明年代中,武帝传旨到地方。 吴兴官吏送法瑶,进入京城也风光。 那时年纪七十九,茶能益寿更传扬。 20、原文 宋《江氏家傳》(39):“江統,字應,遷愍懷太子洗馬(40),嘗上疏諫雲:'今西園賣醯(41)、面、藍子、菜、茶之屬,虧敗國體’”。 《宋錄》:“新安王子鸞、豫章王子尙,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荼茗,子尙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 20-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一 10句160124C/CJ112】 子鸾和子尚,那时已封王。 前往八公山,寻道去拜访。 昙济道人设茶宴,招待简朴属正常。 席中子尚把茶品,此乃甘露韵味长。 怎能说它是荼茗,应是人间难得尝。 21、原文 王微《雜詩》(42): “寂寂掩高閣,寥寥空廣厦。 待君竟不歸,收領今就檟。” 21-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二 4句160124C/CJ113】 高閣掩门寂寂中,廣厦人去寥寥空。 盼君归来竟不歸,饮茶解愁愁万重。 22、原文 鮑昭妹令暉著《香茗賦》。 南齊世祖武皇帝《遺詔》(43):“我靈座上愼勿以牲爲祭,但設餅果、茶飲、干飯、酒脯而已”。 梁劉孝綽《謝晉安王餉米等啓》(44):“傳詔李孟孫宣教旨,垂賜米、酒、瓜、笋、菹、脯、酢、茗八種。氣苾新城,味芳雲松。江潭抽節,邁昌荇之珍。疆場擢翹,越葺精之美。羞非純束野麋,裛似雪之驢;鮓異陶甁河鯉,操如瓊之粲。茗同食粲,酢類望柑。免千里宿春,省三月糧聚。小人懷惠,大懿難忘。” 22-1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三 20句160124C/CJ114】 赏赐八种好食品,实在感谢牢记心。 酒气馨香味道淳,新城难比云松逊。 水边初生嫩竹笋,胜过菖荇之山珍。 田头肥硕青瓜菜,绝胜佳肴味清真。 白茅束捆野鹿佳,哪及恩赐肉脯纯? 陶侃瓶装河鲤好,不及鲊鱼肉鲜嫩。 大米如玉晶莹莹,茗荈如米如玉珣。 酸菜一看就开胃,急忙捧起先闻闻。 惠赠食品太丰盛,远行千里食不尽。 恩惠永远心中念,大德不忘百年存。 23、原文 陶弘景《雜錄》:“苦荼,輕身換骨,昔旦丘子、黃山君服之。” 23-1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四 4句160124C/CJ115】 苦茶提神使人爽,轻身换骨心向往。 丹邱子,黄山君,饮用茶茗把身养。 原文:《後魏錄》:“琅邪王肅,仕南朝,好茗飲、蒓羹。及還北地,又好羊肉、酪漿。人或問之:'茗何如酪?’肅曰:'茗不堪與酪爲奴’。”(45) 23-2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五 10句160124C/CJ116】 南齊做官有王肃,爱好喝茶名声出。 千里莼羹味道殊,後降北魏善媚术。 喜新酪漿和羊肉,目的讨好新君主。 北魏高祖問他時,茶与奶酪比何如? 竟能说出辱节话,茶茗不配当酪奴。 原文:《桐君錄》(46):“西陽、武昌、廬江、晉陵好茗,(47)皆東人作淸茗。茗有餑,飲之宜人。凡可飲之物,皆多取其葉,天門冬、拔葜取根,皆益人。又巴東別有眞茗茶(48),煎飲令人不眠。俗中多煮檀葉並大皂李作荼,並冷。又南方有眞瓜蘆木、亦似茗,至苦澀,取爲屑茶飲,亦可通夜不眠。煮鹽人但資此飲,而交、廣最重(49),客來先設,乃加以香[上艹下毛]輩。” 23-3 【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六仿陋室铭18句160124C/CJ117】 黄冈武昌,武进庐江。 喜欢饮茶,主人就忙。 茶茗有饽,喝了健康。 可飲植物多,取葉熬成汤。 菝葜天门冬,用根也一样。 巴东有真茶,浓浓香。 煮好喝了兴奋,令人不眠夜长。 檀叶大皂李,当茶更平常。 仙客曰:性冷提防。 23-4【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七 12句160124C/CJ118】 南方瓜芦木,叶大如茶树。苦涩难入口,提神最显著。 取末当茶饮,整夜眠不入。煮盐人熬夜,全靠喝此物。 交州和广州,饮茶成风俗。客人茶招待,香菜添味出。 24、原文 《坤元錄》(50):“辰州溆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於山上。山多茶樹。” 《括地圖》(51):“臨遂縣東一百四十里有茶溪(52)。” 山謙之《吳興記》(53):“烏程縣西二十里,有温山(54),出御荈。” 《夷陵圖經》(55):“黃牛、荆門、女觀、望州等山(56),茶茗出焉。” 《永嘉圖經》:“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57) 《淮陰圖經》:“山陽縣南二十里有茶坡。”(58) 《茶陵圖經》:“茶陵者,所謂陵谷生茶茗焉。” 24-1【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八 8句160124C/CJ119】 烏程縣西二十里,有座温山出御茶。 永嘉縣東三百里,白茶山上茶质佳。 山陽縣南二十里,有个茶坡值得夸。 陵谷生茶叫茶陵,起名简单取精华。 原文:《本草·菜部》:“苦荼,一名荼,一名選,一名遊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雲:'疑此即是今[木茶],一名茶,令人不眠。’《本草注》:“按,《詩》雲:誰謂荼苦(61),又雲:堇荼如飴(62),皆苦菜也。陶謂之苦茶,木類,非菜流。茗,春采,謂之苦[木茶](原注:'途遐反。’)” (59) 24-2【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二十九 16句160124C/CJ120】 《本草菜部》称苦荼,叫荼叫选叫游冬。 生在川西河谷旁,冰封雪冻春又生。 三月三日采弄干,疑此当是今茶茗。 喝了令人不入眠,与茶相似催人醒。 誰謂荼苦诗中云,堇荼如飴出《诗经》。 此中之荼皆苦菜,并非苦茶之所称。 苦荼指茶陶弘景,木本植物非菜名。 春季采茗叫苦搽,香浓味纯益神清。 原文: 《本草·木部》(60):“茗:苦茶。味甘苦,微寒,無毒。主瘻瘡,利小便,去痰渴熱,令人少睡。秋采之苦,主下氣消食。注》雲:'春采之’。” 24-3【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三十 6句160124C/CJ121】 《本草木部》说到茗,应为苦茶味甘苦。 性寒微冷没有毒,利尿去痰解毒素。 秋采茶叶特别苦,能治下氣消食物。 原文:《枕中方》:“療積年瘻,苦荼、蜈蚣並炙,令香熟,等分,搗篩,煮干草湯洗,以敷之。” 24-4【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三十一 8句160124C/CJ122】 治疗多年旧瘘疾,茶和蜈蚣一并炙。 烤熟等到生香气,分成两份来处理。 捣碎筛末先备好,一份甘草煮水洗。 一份随后敷在外,内外兼用可根治。 原文:《孺子方》:“療小兒無故驚蹶,以苦茶、葱須煮服之。” 24-5【仙客解读茶之事之三十二 4句160124C/CJ123】 《孺子方》中验方多,治疗经验数不尽。 小孩惊厥不知因,苦茶葱须煎水饮。 第八章 仙客解读《茶经·八之出》顺口溜17首165句 ——XK20160127C/CJ124-140 《茶经》八之出 一、仙客开场白 【仙客开场白咏茶经八之出——26句160127C/CJ124】 茶叶之出巴蜀始,文字记载战国时。 西汉成都茶最盛,已是茶叶集散地。 秦汉时期广传播,茶陵得名佐证之。 三国两晋交流多,荆楚江南异军起。 巴蜀优势已弱化,荆汉成为主阵地。 西晋南渡入中原,顺江而下续东移。 唐代中期盛江南,贡茶推动茶工艺。 安徽祁门千里内,山无遗土茶遍地。 皖赣浙闽发展快,渐成中心露端倪。 五代宋朝初年始,全国气温骤降急。 江南茶叶发芽迟,清明到京不可及。 京都三月尝新茶,须赖建安三千里。 福建茶区成中心,制茶工艺更精致。 二、原文解读 1、原文 山南(1):以峡州上(2),(原注: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3)。)襄州、荆州次(4),(原注:襄州生南漳县山谷(5),荆州生江陵县山谷。)衡州下(6),(原注:生衡山、茶陵二县山谷(7)。)金州、梁州又下(8)(原注:金州生西城、安康二县山谷(9)。梁州生褒城、金牛二县山谷(10)。) 1-1【仙客解读茶之出之一仿江南好二首10句160127C/CJ125】 山南道,好茶出峡州。 襄州荆州胜衡州,金州梁州摆后头。 所说有理由。 茶好坏,粗分四等质。 峡州第一襄荆次,衡州第三金梁四。 纵横可对比。 2、原文 淮南(11):以光州上(12),(原注: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义阳郡(13)、舒州次(14), (原注:生义阳县钟山者(15),与襄州同。舒州生太湖县潜山者(16),与荆州同。)寿州下(17),(原注:生盛唐县霍山者(18),与衡州同。)蕲州(19)、黄州又下(20))。(原注:蕲州生黄梅县山谷,黄州生麻城县山谷,并与金州、梁州同也。) 2-1【仙客解读茶之出之二 10句160127C/CJ126】 淮南道,光州茶,黄头港,质最佳。 应与峡州茶相似,自古出名值得夸。 义阳舒州摆第二,第三寿州也不差。 黄梅麻城似金梁,要制好茶采嫩芽。 3、原文 浙西(21):以湖州上(22),(原注:湖州生长城县 (23)顾渚山谷(24),与峡州、光州同;若生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25),与襄州、荆州、义阳郡同;生凤亭山伏翼阁、飞云曲水二寺(26)、啄木岭(27),与寿州同。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 常州次(28),(原注:常州义兴县(29)生君山悬脚岭北峰下(30),与荆州、义阳郡同;生圈岭善权寺(31)、石亭山,与舒州同。) 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32),(原注:宣州生宣城县雅山(33),与蕲州同;太平县生上睦、临睦(34),与黄州同;杭州临安、于潜(35)二县生天目山(36),与舒州同。钱塘生天竺、灵隐二寺(37);睦州生桐庐县山谷;歙州生婺源山谷;与衡州同。 润州(38)、苏州又下 (39)。(原注:润州江宁县生傲山(40),苏州长洲生洞庭山(41),与金州、蕲州、梁州同。) 3-1【仙客解读茶之出之三 仿陋室铭咏顾渚紫笋茶18句160127C/CJ127】 浙江西道,湖州为上。 湖州名茶,顾渚山上。 品质第一,时人崇尚。 不逊峡光州,名气天下扬。 湖州紫笋来,满朝尽欢畅。 仙娥赶进水,众人忙。 用精美之茶具,品人间之天香。 寻春不去寻,上朝须延长。 皇帝曰:慢慢品尝。 3-2【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四 仿陋室铭咏湖州之茶之一18句160127C/CJ128】 湖州之茶,自古有名。 顾渚山外,品质推崇。 不比紫笋,但胜佳茗。 可以看古人,怎么评。 山桑儒师二寺,白茅山悬脚岭。 所产茶亦佳,襄荆义阳同。 仙客曰:当年风行。 3-3【仙客解读茶之出之五 咏湖州之茶之二8句160127C/CJ129】 凤亭山上好风景,寺院林立农事兴。 飞云寺,曲水寺,伏翼阁,啄木岭。 所产茶叶品质优,应与寿州一样名。 3-4【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六 咏安吉武康茶4句160127C/CJ130】 安吉武康两县茶,亦有佳茗未出名。 若问品质啥情形,就与金梁二州同。 3-5【仙客解读茶之出之七 咏安吉白茶4句160127C/CJ131】 安吉白茶今发现,品质堪称天下佳。 三大价值专家话,茶博会上金牌发。 3-6【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八 咏阳羡茶12句160127C/CJ132】 常州义兴县,君山茶极佳。 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悬脚岭北峰下,所产名茶卖好价。 可与荆州义阳比,当时品质呱呱叫。 茶生圈岭善权寺,或长石亭山里坳。 茶味约与舒州同,应比寿州衡州好。 3-7【仙客解读茶之出之九 咏宣杭睦歙州茶16句160127C/CJ133】 宣州与杭州,睦州与歙州。 浙西列三等,当年有理由。 宣城县雅山,类似古蕲州。 太平县两睦,茶与黄州同。 天目山上茶,舒州茶水平。 天竺灵隐寺,睦州桐庐县, 歙州婺源山,茶叶属中端。 应与衡州同,不同于一般。 3-8【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十一 咏润州苏州茶6句160127C/CJ134】 润州苏州茶又逊,总体感觉很平凡。 润州生傲山,长洲洞庭山。 类同金梁与蕲州,列为四等属低端。 4、原文 剑南(42):以彭州上(43),(原注:生九陇县马鞍山至德寺、堋口(44),与襄州同。)绵州、蜀州次(45),(原注:绵州龙安县生松岭关(46),与荆州同,其西昌、昌明、神泉县西山者(47),并佳;有过松岭者,不堪采。蜀州青城县生八丈人山(48),与绵州同。青城县有散茶、末茶。)邛州次(49),雅州、泸州下(50),(原注:雅州百丈山、名山(51),泸州泸川者(52),与金州同也。)眉州(53)、汉州又下(54)。(原注:眉州丹棱县生铁山者,汉州绵竹县生竹山者(55),与润州同。) 4-1【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十二 剑南道茶6句160127C/CJ135】 彭州茶冠剑南道,绵州蜀州茶亦妙。 邛州稍逊也算好,雅州泸州难仿效。 眉州汉州逊雅泸,只与润州相比较。 5、原文 浙东(56):以越州上(57),(原注:余姚县生瀑布泉岭曰仙茗,大者殊异,小者与襄州同。)明州(58)、婺州次(59),(原注:明州鄮县生榆荚村(60),婺州东阳县东白山(61),与荆州同。)台州下(62),(原注:台州始丰县(63)生赤城者(64),与歙州同。) 5-1【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十三 浙东道茶4句160127C/CJ136】 浙东茶叶越州上,余姚仙茗名气响。 明州婺州列二类,台州茶叶不咋样。 6、原文 黔中(65):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66)。 6-1【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十四 黔中道茶5句160127C/CJ137】 黔中道,亦产茶,地处偏僻气候佳。 思州播州费夷州,名茶应该也不乏。 7、原文 江西(67):生鄂州、袁州、吉州(68)。 7-1【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十五 江西茶4句160127C/CJ138】 江西团练观察使,当时管辖鄂州地。 各地产茶应不多,主产鄂袁吉州里。 8、原文 岭南(69):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70)。(原注:福州生闽方山山阴(71)。) 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8-1 【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十六 岭南道茶6句160127C/CJ139】 当年到岭南,伤感哀叹长。到处多荒蛮,犯罪人流放。 福州和建州,未必都荒凉。方山有佳茗,建州茶名扬。 韶州和象州,资料不太详。荒山野岭中,奇茗山谷藏。 8-2 【仙客解读茶之出之十七 未详茶补8句160127C/CJ140】 黔中道辖四大州,江西鄂袁吉三州。 岭南福建韶象州,地处偏僻交通愁。 信息闭塞交流少,山高路险人难走。 资料不详情理中,茶味极佳韵足够。 第九章 仙客解读《茶经·九之略》顺口溜7首34句 ——XK20160127C/CJ141-147 《茶经》九之略 一、仙客开场白 【仙客开场白咏茶经九之略——8句160127C/CJ141】 九章篇名叫做略,器具工序可省略。 因地因时而制宜,不因细节多制约。 饮茶在于雅韵兴,若能取得就称绝。 抓住主题弃小节,意境开悟胜味觉。 【本章是讲因时节和地点的原因,可以不使用的器具等,所以篇名叫做略。】 二、原文解读 1、其造具,若方春禁火(1)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乃蒸、乃舂,乃复以火干之,则棨、扑、焙、贯、棚、穿、育等七事皆废。 1-1【仙客解读茶之略之一 6句160127C/CJ142】 造茶器具不须用,应在寒食节时令。 野寺山林众人采,当即蒸捣用火烘。 棨扑焙贯棚穿育,七件工具何须动。 2、原文 其煮器,若松间石上可坐,则具列废。用槁薪、鼎[钅历]之属,则风炉、灰承、炭挝、火筴、交床等废。 2-1【仙客解读茶之略之二 4句160127C/CJ143】 若在松间石上坐,陈列架床何所用。 野外干柴烧鼎锅,风炉一类别提供。 3、原文 若瞰泉临涧,则水方、涤方、漉水囊废。 若五人以下,茶可末而精者,则罗废。 3-1 【仙客解读茶之略之三 4句160127C/CJ144】 瞰泉临涧水在旁,何须水涤漉水囊。 五人出游茶碾细,不必罗筛属正常。 4、原文 若援藟跻岩(2),引絙入洞(3),于山口灸而末之,或纸包、盒贮,则碾、拂末等废。 4-1【仙客解读茶之略之四 4句160127C/CJ145】 攀藤附葛登险岩,沿着绳索入山洞。 山口烤茶捣细装,碾和拂末无须弄。 5、原文 既瓢、碗、筴 、札、熟盂、鹾簋悉以一筥盛之,则都篮废。 5-1【仙客解读茶之略之五 4句160127C/CJ146】 瓢碗之类一筥装,都篮省去又何妨。 出外结行求乐趣,跋山涉水须简装。 6、原文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阙一,则茶废矣。 6-1【仙客解读茶之略之六 4句160127C/CJ147】 城市之中应严谨,贵族之门讲究品。 二十四器缺一样,饮茶雅兴顿失尽。 第十章 仙客解读《茶经·十之图》顺口溜3首30句 ——XK20160127C/CJ148-150 《茶经》十之图 【仙客开场白咏茶经十之图——12句160127C/CJ148】 茶经内容列九章,单列十章谓之图。 并非作者没事干,或是可能有失误。 而是茶经说得全,全都记住有难度。 不妨文字抄写出,分别挂在明显处。 有空随时看一看,利用时间在暇余。 看后操作心有数,日积月累牢记住。 1、原文《十之图》(2-1) 以绢素或四幅、或六幅分布写之,陈诸座隅,则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之事、之出、之略,目击而存,于是《茶经》之始终备焉。 1-1【仙客解读茶之图之一 10句160127C/CJ149】 白绢四幅或六幅,上述内容全写出。 张悬座位之旁边,内容入眼皆显目。 茶叶起源与采具,制茶方法与用具; 煮茶饮茶与茶事,产地茶具省略处。 目击而存于脑久,茶经完备有帮助。 2、注释 2-1图。是指把《茶经》文本写在素绢上挂起来。引《四库全书提要》对本章的说法:“其曰图者,乃谓统上九类写绢素张之,非有别图。其类十,其文实九也”。 (译文:所谓图,是说把以上九章用绢素写好挂起来,并非是另外有图。虽然分了十章,但相关内容实际是九章。) 2-2 【仙客解读茶之图之二 8句160127C/CJ150】 所谓图者并非图,而是文字写几幅。 悬挂桌旁或墙边,看看内容就记住。 单独列为一章节,可以当成是附录。 虽无具体茶文字,强调值得注意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