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卷分析

 C438 2016-01-28
田埂 路是这样窄吗? 只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 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 就会数我的脚印; 如果我随你走, 就会看你的背影。   顾城的这首诗精巧,干净。没有多余的意象铺垫。一句设问直接进入主题:一条很窄很窄的路是什么?是一条田地间的长满苜蓿的田埂,窄得只能一个人行走。       仍然是假设:你跟我走,看到的是我的脚印。       我跟你走,看到的是你的背影。       在那样的窄窄的田埂上行走,就是这样的吗!       读一遍是这样的,再读一遍!   循规蹈矩,你行我行。一味跟随别人的后面,没有创新,按部就班,模仿抄袭。就只能看到别人的脚印和背影了 。  如果不想看到脚印,背影呢?“禁止并肩而行”。那就只好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让别人来看你的脚印背影吧!   关于诗歌,如果没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就不能成为诗人。充其量是诗匠。就像一个泥水匠,可以构筑起一座宏伟壮观的建筑令人赞叹不已。而最灿烂的光环却要落在建筑设计师头上。那该怎么办?那就要有泥水匠的功夫,设计师的睿智两者和二为一。   引申一下,没有谁能超越这位朦胧诗的鼻祖。虽然时过晨曦,迷离的浓雾渐散。我们看到的仍是这位先驱的脚印和背影!



诗人感受着无法与人并肩前行的伤感与无奈,原本不服输的孩子现在也会生气的说道:“因为我是路/命里注定/要被践踏。”世俗的麻木与丑陋让诗人感到厌倦:“我厌恶/我长久地睡着/和大大小小的种子睡在一起/只有我,不会萌发/不能用生命的影子覆盖土地。”理想破灭了,信念倒塌了,仇恨、怀疑、愤怒、抗议、痛哭、悲哀等等所有灰色的因素频繁的出现在他的笔下:“童年的梦/破灭了/幻想的霓虹/布满裂纹/软弱的体躯/在潮水中溶化/尖利的仇恨/却没磨钝。”

我看的这本书有关他晚期的作品几乎是一片空白,只有非常经典的诗篇,我估计是编辑不想让那地狱般的诗歌影响了人们对诗人的美好的怀想。这时期的是诗人不再为冲破黑暗而努力,相反黑暗成了他的伴侣,他远离着人群独自品味着凄凉,他甚至固执的相信:“没有一只鸟能躲过白天//正像,没有一个人能避免/自己/避免黑暗。”,诗人对未来不再是充满着热望和急切的拥抱,而是对死亡对覆灭冷酷的断言:“你登上了,一艘必将沉没的巨轮/它将在大海的呼吸中消失。”恐怖、绝望、混沌像魔鬼一紧紧缠绕着这个年轻人,在他的诗作《在深夜的左侧》中诗人把黎明比喻成一条死鱼:“在深夜的左侧/有一条白色的鱼/鱼被剖开过/内脏已经丢失/它有一只含胶的眼睛/那只眼睛固定了我。”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那死鱼的眼睛传达的是死神的信息,可诗人象着了魔一样迷恋着死亡的黑色气息。而现实仿佛处处是危机是陷阱是无法摆脱的梦魇,所有爱他的人一夜之间都成了他的敌人:“我把刀给你们/你们这些杀害我的人/像花藏好它的刺----------再刻一些花纹,再刻一些花纹/一直等/凶手/爱/把鲜艳的死亡带来。”



 田埂

路是这样窄吗?

只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

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

就会数我的脚印;

 

如果我随你走,

就会看你的背影。

 

    窄窄的路,我们不能并肩,就像这人生,你我不能相守相助,我会选择在你身后,看你的背影,虽然你说过,要我看你忧郁的眼睛,可是我做不到,看着它我会难过。

    人生太多错过。

    我不怕错过,只是希望我们别在错过后分离的越来越远,或者是两条不能相交的平行线但是离的很近也好。

    看着你的背影,我会知道你过得好不好,我就不会担心,我可以安心看着你的背影来过我得生活,我的生活不论精彩抑或平淡,不论幸福抑或坎坷,我都可以过得安心,因为看着你的安心的我不会被你打扰到了,没有你的打扰,我会过得很好。我不希望你数我得脚印,我得人生,我不希望你影响到我,我说了,我爱你,与你无关。

 

    我不知道城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这是他 27 岁时写的,我也不知道我到 27 岁时再看这首诗会想到什么,但肯定会坚信我还是要走在你的身后,虽然不一定还看着你的背影。

 

     记得是在火车上第一次读这首诗,记得读的时候就很心痛,一下就想起了你,一下就想到了这就是我们注定的遇见与错过,注定的将来。



 《田埂》这首诗我之前解读过一次,但感觉不太如意。于是再解读一次。

“路是这样窄么? 只是一脉田埂
拥攘而沉默的苜蓿 禁止并肩而行
如果你跟我走 就会数我的脚印
如果我随你去 只能看你的背影”
这首诗理解起来是不困难的。但在具体解读时会使人感觉千头万绪,莫衷一是。也许这便是朦胧诗的迷人之处:让你永远只能在知与不知间犹疑,让你永远感觉是在雾里观花,水中望月。
两个人并肩在田野中漫步,不经意间来到一脉田埂前。田埂上长满了苜蓿,使得原本狭窄的路更加不便同行。于是,在谁先谁后这一问题上,作者产生了联想。其实生活中,谁先谁后都无大碍,总之是两人无法同时穿过。但在极富想象力和极其敏感的诗人眼中,这种秩序诚然是一个命题,一个不得不让人探讨的命题。探讨的结果,作者已经告诉我们:“如果你跟我走,就会数我的脚印;如果我随你去,只能看你的背影。”从这一点上看,是在讲述认识上的依赖问题。
“脚印”和“背影”是实力的象征。在这个时代,能够留下脚印的,无外乎艰苦奋发的成功人士,他们用历练记述着长久的拼搏;能够投下背影的,大概只有德高望重的前辈先贤,他们威望诠释着高贵的品格。可是,如果我们盲目去歆羡他们,去学习他们,便极易陷入“数脚印”和“看背影”的境地,从而丧失独立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有“东施效颦”的可能。古往今来,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伯乐之子按图索骥,最后寻获一只蟾蜍的笑话,到东欧照搬苏联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最后落得政权易手、国体大变的悲剧,其中无不透露着没有主观分析和理解,被动地制造着失败的悲哀。作者这里的一前一后,演变成了“古人”和“来者”,演变成了“圣人”和“平民”,演变成了“明星”和“大众”……一个人如果丧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其人生也注定成为了别人的画板,演绎着历史永久不变的悲哀。
作者的担忧是很现实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有多少股民因为盲目相信所谓专家的建议而导致最后倾家荡产、债台高筑;而日益高涨的英语学习热潮中,又有多少学生在“记忆大师”的指导下取得立竿见影、事半功倍的成效?教训在一个接一个地上演,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这是这个时代最大的不幸。错误不是名人大家铸就的,而是缘于我们自身的愚钝与盲从。
但愿以后,我们在数别人脚印的同时,能够留下自己的脚印;在看别人背影的同时,也不忘回望一下自己的背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