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象陕南:那些穿越千百年的人文古镇

 昵称30252515 2016-01-28

有義,有意,有藝!喜歡樂讀請加入:ledu121

主編微信:sujiyu001/QQ:87038035

本文来源品位NOBLE


在广褒富饶的三秦大地上分布着众多具有民族风情的民居,经千百年历史仓桑,逐渐成为本地的文化经典。尤其在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很多县城都有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还有非常多的古镇,不是江南,确胜似江南。

  

在陕南,花开的日子通常比北麓的关中盆地和陕北高原要早些,汉江及其支流在这里缓缓流过,这里气候温润,物产丰富,人民淳朴。在秦岭山之南,古镇搭配秀美的山水,成为人们陕南印象中最美的存在。这些古村落多少带有南方水乡的神韵,沿着河流溪水径自展开一副水墨画卷。从早年间便跃入人们视线的青木川,到现在依然鲜有热议的漫川古镇,这些小镇多由明清流传至今,青石板街道,斑驳的石墙,咔嚓快门按下之后,这画风自带清凉。


传奇的青木川

  

很多人去青木川之前对这个古镇的背景并不了解,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因为距离汉中不远,西安这么近找一个民风淳朴环境清静尚未开发的地界儿很难得,于是就去了。还有多少人苦于甘南、川北的人满为患,脑海里突然不知从哪儿飘进了青木川,就去了。于是,西安到阳平关路上,随着车厢里一段亮一段暗,进山洞出山洞之后,出窗外的风景换了样子,山变得有了灵气,水沁的草木青绿,深深浅浅的铺满山涧。




阳平关不大,属汉中宁强下的一个镇子,北边是秦岭山脉,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嘉陵江水依镇而过,把小镇老街与火车站分成两块。去青木川的班车就停在火车站出口。到青木川的路途走走停停并不短暂,当充满传奇色彩的古镇出现在眼前,清幽的巷道、古旧的老宅,让人仿佛置身于一派清末民初的富庶繁华中。



青木川发轫于明中叶,成型于清中后期,鼎盛于民国,是羌汉杂居地区,最早是由蜿蜒的金溪河冲出一片平坦的川谷后,才有了建筑,有人居住。古镇顺着南北流向的金溪河呈川字型分布,从东到西依次为老街,步行街和新街。老街古称回龙场,从南向北把小镇拉得犹如弯弓一般悠长,从山上望下来,青瓦连片的镇子好像一条青龙沿河盘踞。一条飞凤桥横跨金溪河上,连着老街和步行街。老街内的房子大多是旧建筑原封不动沿袭,还有些民国商业遗址,新街则是后来盖的房子,但也都做了统一的外包装,打造成木质外壳的模样,看起来要崭新许多。

  

小镇东边小山上盖了座亭子,还修有观景台,也不甚高,善爬山的人十分钟就能登顶,观景处修葺的颇像重庆南山上的一棵树观景台,向下望去可见青木川全貌,新街老街隔河相望,老街更是随着河流的弯曲而弯曲,一座座青灰色的房顶呈现着此起彼伏的屋檐,一派陕南风情美景。站在高处吹着小风,远远眺望落日,不胜祥和。


青木川是充满传奇故事的一座历史古镇。魏氏老宅和魏辅唐的故事也是不少人来青木川的理由。先说说魏辅唐其人。民国时期,青木川因为地辟人杂,官府无力管理,正值政乱匪患。那时候,秦岭山地的土匪几乎每一帮都与大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出身的魏辅唐在乱世中种植罂粟、发财致富,他购买军火弹药,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当了二十多年青木川的“土皇帝”,他曾强占土地、侵吞庙宇、巧立名目横征暴敛,他也曾修桥修路、兴办地方教育,不准青木川本地人抽烟,打击欺行霸市。解放后,他率部投诚,两年后却因恶霸杀人反革命罪判处其死刑,解回青木川处决,直到八十年代获准撤销此刑事判决。一代枭雄的功过自有人评说,但留给青木川的无疑是一个永远的传奇。

  

这个传奇留给后人最珍贵的东西应该要算是魏氏宅院了。古朴、典雅的魏氏老宅院始建于民国16年,分前后两进,共有房屋61间。宅院前面原是小桥流水的鱼池,魏辅唐常在池上亭子里消闲品茶。正房正中两根柱子的础石是一对精美而形象温馨和谐的石狮子,正房是魏辅唐母亲诵经念佛的慈堂。整个建筑无论雕花门窗,或者浮雕石刻,都非常精美。在这套院子里,魏辅唐养育了五个女儿。因为“地仙”说这里背靠凤凰山,怀抱龙池山,凤凰戏龙池,只生女子不生男,他就在右边再造三进新宅院,背靠将军石,娶了六个老婆之后,终于有了儿子。和老宅的雕梁画栋相比,新宅更多地融合了西方和近代的建筑文化,简洁宽大、庄严肃穆。如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刻保存的是那样完好。老宅、新宅,老街、新街,新街上有老宅,老街上也住着新人。这种新旧交替见证了青木川的过去,也承载着青木川的历史。


青木川民宅建筑


青木川老宅子


  关于青木川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古镇大桥旁长有一棵巨大的青木,二说秦岭山中草木青葱,青木即秦岭山中常见的青冈木。不管是哪种,青木川的名字听着都斯文地透着古意。


辅唐十三花


  到了青木川,一定要品尝当地最出名的美味“辅唐十三花”。虽不能与大酒店的菜肴媲美,却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后柳,最江南

  

汉江最美之处在安康的宁陕、石泉附近的汉江小三峡。从莲花古渡南下,就进入了汉江小三峡的第一峡,过了后柳镇不远,宽阔的汉江又变得狭窄起来,这就是汉江小三峡的第二峡。古时,后柳一带绿柳成荫,其北称前柳溪,南为后柳溪。柳溪峡两岸连山,水鸟蹁跹,帆影点点,渔歌悠扬,风光媲美江南水乡,是为“汉江三峡第一镇”。




  

然而,往返石泉县多次的人也未必发现了在汉水西岸的莲花湖畔还有一座古镇。从石泉县城顺汉江南下20公里,行至柳溪峡,便是后柳水乡之所在,这里三面环水,像个半岛,水域宽阔,景色宜人。汉江和石紫公路自北而南穿境而过,这里既是县城通往南区的大门,又是熨斗燕子洞和中坝大峡谷风景区的旅游连结点。

  

岁月赋予了后柳水乡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古镇盛产桐油。人们沿江砌坎,修建油坊,所以这里也叫“油坊坎”。由于古时汉江纤夫每行三十余里就需歇脚,商人也就籍此进行货物中转,此地逐步形成古镇,并成为远近闻名的“水码头”。到了明清时期,湖广填陕西,移民大量涌入古镇,后柳成为连接陕南、鄂西和川北的重要商埠。清朝时期,这里就是后柳镇。后来,名字辗转更迭,几番之后又叫回原来的名字。


后柳古镇街道




后柳古镇街道狭长,用石板铺成。两旁民宅,多以木板为墙,上有一层阁楼,绘画山墙,翘龙凤角,马头封火,古色古香。街道逢双有集,商铺颇多,依旧还是“男人下田,女人摆摊”的习俗。当年“水码头”都盛景已经不复存在,随着喜河电站库区的下闸蓄水,汉江自北向南好似江南风景,古镇不仅古韵犹存,且旧貌迷人。

  

小镇的临江处,是小镇古建筑的集中区。最东角处,有几间土墙青瓦民居,土旧的程度少说也有百年之久。其间有一棵大树从房屋中间昂然而起,直出屋顶,伞盖全房,被当地人称作“屋包树”。屋包树的旁边便是一条曲折石阶小径,弯弯折折向上,形成一条小街。小街旁边火神庙,至今保存完好,还有一家王氏,上个世纪家中出了一名抗日名将王范堂,在台儿庄战役中以敢死队长的身份带领敢死队杀入日寇群,大获全胜,美名远播。




后柳镇附近也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南下将近二十公里,到熨斗镇,这里步行两公里就可以到燕子洞,可以走山和乘竹筏走水路到溶洞。往西去十公里,中坝峡谷峭壁上有千年的藤条,黄坝村有千年银杏树,“峡谷画廊”里能看到很多各种树木化石。镇东南沿汉江而下的六公里还有一处香柏石岩,也是汉江小三峡最后一个峡的标致。岩石从江边拔地而起,岩石断面陡峭,峭壁上顽强地生长着可入药的香柏树,峡谷也因此而得名。

此凤凰非彼凤凰

    

说到凤凰,最为人熟知的是有沈从文故居的那个凤凰。在柞水,也有一个气韵不同、美丽相仿的凤凰古镇。



凤凰古镇风貌

柞水的凤凰古镇是坐落在社川河畔,背靠大梁山,面向凤凰山,有五寨护卫的鱼米之乡。这个商贸古集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0年前,在唐代就开始有集市,而在清顺治年初,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商人看中了此处水运交通便利的优势,便纷纷来到凤凰镇经商并安居下来。在清末民初,各类商埠字号、店铺钱庄遍布街巷,市井繁荣。凤凰镇逐渐成为秦岭以南连接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重要商贸集镇。古镇上的四合院、古建筑有些像灰瓦白墙的徽派风格。小镇新修了商业街和门牌坊,而真正的古街在新街的尽头。繁华落尽,古朴的古街、朴实的人才是人们真正向往的地方。


古镇之所以叫凤凰,是因为古镇的建筑格局是按照一只飞腾的凤凰建造的,每当夜晚灯火燃起的时候,站在镇东面山上俯瞰,网状般的街道便可勾画出一只展翅的火凤凰,左翅亮痕,便是“S”型老街的中央街道。




凤凰古街


凤凰古镇弯曲的老街街道和两边遍布的明清老房是这里的最大特点。在这条东西一千多米长的古镇上至今仍完好保留着六十多座明清时期的民居。沿主街有一条石板覆盖的小溪,另有一条与之垂直的小溪穿镇而过,形成十字形水系。老街两旁靠街全是商铺,商铺后面是住宅。临街大门一般用结实耐磨的核桃木或漆木板做成,用土漆油染,明净光亮;门墩为石雕花卉。商铺铺面宽不盈丈,宅深却达三四十米,据说铺面的间数和房屋的纵深度都代表了当时主人的富裕程度。



凤凰古街

 

凤凰镇老街上人来人往,店铺把货都摆在街上,日用百货,土杂特产琳琅满目。在凤凰老街的很多老房子上,你能看到历史留下的印记。在一幢老宅梁柱下,甚至能看到了汉白玉制作的石墩,然而其中来历已经无法考证。一些老宅墙上残存的“文革”时期的标语,也见证着凤凰古镇在那个年代曾经走过的风风雨雨。


华阳古镇


华阳古镇风貌


在陕南秦巴山区,三面的山护卫着地处小盆地的华阳古镇,小镇在汉中市洋县境内的长青自然保护区里,地处秦岭中段南坡,境内从海拔八百米到三千多米,气候四季宜人。


华阳古街


华阳古镇秦汉成集镇,唐宋设县治,至今已两千多年。因历史上有名的傥骆古道而兴,唐朝有两位皇帝南避汉中均曾在此驻仳,是古镇成有名的古道驿站、古军事要冲、古经济政治重镇。三山对峙,两河并流绕镇而过,河床上颇具特色的木质廊桥在1981年被洪水冲毁,仅剩下河床里用于支撑廊桥立柱的石窝子清晰可见。古镇保留明清风格建筑较多,老街上的房子多为明清风格,前门清一色的木制围墙,饰有雕花窗格。


漫川古镇


漫川古镇


“昔疆秦楚之塞,今界陕鄂之边”的北国小江南漫川关曾是“南通吴楚、北连秦晋”的重镇。昔日的漫川关曾有“水码头百艇联樯,旱码头千蹄接踵”的辉煌。如今的小镇安静了很多,一条青石铺筑的小巷,街两边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一如走进了唐诗宋词的烟柳画桥。

漫川古镇


古镇中如今还保留陕西最完整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尤其是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的骡帮会馆双戏楼。由于多次水灾,淤泥填满戏楼广场,致使戏楼底层几乎被掩埋,地面长期潮湿,梁柱出现腐朽。省文物部门曾经对戏楼进行了全面维修。古建是修了,而古老的街已经让现代建筑挤压得无处可退,走在不长的漫川街上,那些参错新的建筑和偶而的老楼,逼仄的街多少让人唏嘘。


蜀河古镇


束河古镇一隅


距离旬阳县城五十多公里的汉水之滨有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集镇,蜀河。由于蜀河口地处水陆交通要道,水路船只上通安康、汉中,下达老河口、汉口,旱路有通往西安的骡马大道,一直是汉江上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之一。经由明清两代的长期发展,蜀河古镇的商铺由几家发展到民国32年的69家,成为众人口中的“小汉口”。

    

汉江边悬崖上有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杨泗庙,名为杨泗庙实为船帮会馆。汉江滩多险急,修建庙宇是为了供奉船工始祖,祈求平安。过往船只到此停驻,可供休息、议事聚会。庙内有戏楼、小院、神殿,其建筑风格典雅大气,错落有致,具有鲜明的南方建筑风格。相传在汉江水运兴盛时期,杨泗庙 “夜照万盏明灯,日受千人叩首”。



蜀河古镇黄州馆(护国宫)


位于蜀河古镇下街后坡的黄州馆是汉江上游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商人会馆,为清代黄州客商所建。黄州馆房高院深,每一块砖上都有“黄州馆”字样,从馆中碑文上也可以想象到黄州馆建筑的时间之长、花费的资金之巨。蜀河的清真寺,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后来随着回族移民的渐渐增多,在清末民初又进行了扩建。清真寺算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筑。四周绿荫掩漾,树木葱茏,有小溪绕寺而过。蜀河古镇曾是汉江上游商贾云集的集散地,八家巷、乾益巷、永安巷、兴文桥、六合坊、沈家楼和清真寺、黄州馆、杨泗庙一起给古镇留下繁荣文明印记。


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一種境界!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本公眾號文章素材來源於網路,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