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瓷器器型 ——穿带壶

 天宇楼33 2016-01-29



穿带壶又称穿带瓶、背壶、背水壶、携壶等,因瓶两侧有穿带或绳索的环耳、沟槽而得名。

 


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均为泥质陶制。喇叭形口,瘦长鼓腹,尖圜底或小平底,腹部有一对环耳,腹另一侧下部有一小横耳。大汶口中期墓葬出土的背壶,其腹身与腹径接近相等,底部更大,背部明显扁平,至山东龙山文化这类器形绝迹。

 



唐代北方地区流行彩色釉陶鱼形穿带壶。辽代除鱼形外,尚有扁、圆,或一面扁平的式样。多圈足小口,有陶和瓷两种质地。以黄釉、白釉、白釉绿彩等品种为常见。

 



宋代生产的器形多呈盘口,造型较前简练清秀。南宋官窑所制的圈足处有孔,腹部有系的各式穿带瓶及明代景德镇窑烧制的长颈扁腹双系背壶则多做陈设瓷,清代有仿制品。
























(本刊整理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