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研报告】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及教学现状调查

 梅影馆 2016-01-29

    为了配合潍坊市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全面了解我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队伍及教学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科教师整体素质,2014年对我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师资和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区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师队伍现状
    1.学科教师的学历及专兼职情况
    我区现有初中思想品德教师65人,其中城区教师(含临时聘任)40人,街乡镇教师25人,学科教师的学历及专兼职情况如下。 

    从统计情况看,城区临时聘任和兼职教师20人,占城区教师总人数的50%;街办、乡镇兼职和非专业教师19人,占街办、乡镇教师总数的76%,临时聘任和兼职教师的人数占全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总数的60%,是“小科”中兼职教师比例最高的一个学科。
以潍坊三中为例,全校13名思想品德教师,有固定编制的仅有5名,临时聘任的教师人数占全校体思想品德教师总数的61.5%。这些教师因为没有固定的编制,加之学校的薪酬较低,流动非常频繁,每年都有教师流失和新的教师加入;这些年轻的教师仅仅把在学校的这段教学经历作为一个跳板,在入手熟悉教材的同时,也在准备着个人的以后发展,或报考正式教师,或报考公务员,难以安心钻研教材,对这些青年教师的培养也因他们的频繁流动无从谈起。
    兼职教师大多是因为学校思想品德学科师资紧张或者个人工作量不足而担任学科教学;有的是教管办主任、学校的业务校长、教务主任;有的是学校人事秘书、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有的是学校教务员、保管员等等;非专业教师虽然能在相对固定的一段时间内任教思想品德学科,但这些教师大多是因为身体健康状况、年龄偏大等原因无法任教语文、英语等重要学科改教思想品德学科。特别指出的是:目前我区所有的街办和乡镇中学只有九年级年级部分地配备了专职、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七年级、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师均由兼职教师或者非专业教师担任。
    2.学科教师的年龄结构情况
    从统计情况看,我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新教师人数不足。城区在编教师平均年龄在43岁以上,街办、乡镇教师平均年龄接近46岁。从2001年以后,我区未招考一名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新生力量严重不足。市区课堂大赛、省、市级的优质课评选面临无人可荐的尴尬局面。
    3.学科教师专业对口及从事本学科教学时间情况 

    从统计的情况看,学科教师中非专业教师25人,在全体学科教师中所占的比重为38.5%,从事学科教学时间1至2年的教师为26人,占全体学科教师的40%,在从事学科教学1-2年的教师中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有脱离教学岗位多年、又重返教坛的教师,也有同时跨学科、跨年级任教的老师,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极不合理。
    (二)学科教学现状及分析
    1.学科教学师资匮乏导致学校教学力量安排上存在缺陷。
    从我区的思想品德师资状况来看,由于学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严重老化,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学校在教学力量的安排上存在缺陷。一些学校尤其是街办、乡镇中学把专职教师安排长期在九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由兼职教师和非专业教师担任,这样的师资配备除了造成 “育人为本”的学科理念不能实施的巨大隐形损失之外,还会造成影响中考成绩的显性的直接损失。这是因为七年级、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师因为思想上不重视、学科专业素养缺失、时间和精力的诸多限制,很难给学生形成关注思品课、学习思品课的习惯,九年级教师接手时,等于一切从头再来,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不得不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规范和调整,而九年级年级的思品课程相对七、八年级来说,知识点多、与国家时政联系密切、难于理解、知识更新、实用性要求较高,对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在短短一年的有限课时内完成一系列教学、备考任务,教师的难度无疑加大了很多。有不少九年级的专业教师感慨:接手这样的学生,要花费大半年的时间帮助学生重新建构学科的理念、思维方式和习惯,还没能完全理顺过来,学生就要面对中考了,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学生的学科中考成绩。
    2.学科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滞后,参与课程改革的动力不足。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核心是在体验和感悟中明理、导行,其生命力在于解决学生自己成长中所遇到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问题。我市从2010年开始了“育人为本”的课题实验,重点从课堂教学和纸笔测试两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引导教师在“育人为本”教育理念之下,通过活动教学来解决学生自己成长中所遇到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努力做到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动情、明理、导行。但不少思品课老师仍然固守着陈旧的教育理念,把思品课当成一门知识性的学科进行传授,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方法,阻碍了学生学科思想的形成,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浸染与落实,甚至采用传统的划书、背诵的方法,不愿意参与学科的课程改革。
    2014年,我市思想品德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从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等多个层面进行了改革,在充分把握初中阶段学生成长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的基础上,以问题立意形成教学模块,整合课程内、课程间、校内外等资源,构建“基础?延展?实践”三类课程形态。按照基础课程——延展课程——实践课程逐步推进,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解决学生困惑,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升华情感、知行统一。倡导在教学中采用问题解决式、活动探究式、互动合作式等授课形式,形成更加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注重在实践活动中落实道德践行的育人课堂范式。这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原来的传统的知识性的授课方式,对思想品德学科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深层次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要求下,非专业教师因为不具备专业的素养,无法理解课改的精神和内涵、缺乏对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兼职教师由于精力限制,难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本学科的备课及教学研究,还有一部分老教师抱着“得过且过、只等退休”的思想抵触教学改革的思想,使得我区目前的教学与课程改革只能在实验学校的部分教师和部分班级开展,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3.部分学科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处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比较薄弱。
    从2004年开始,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又一轮教材改革。我区先后使用了山东人民出版社(山人版旧版)、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和新版的山东人民出版社(新山人版)教材,尤其是新课标推行之后,新版的山人版教材从内容到结构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所以,有些兼职教师和非专业教师难于适应新教材的要求。部分兼职教师和非专业学科教师只能熟悉1—2个年级的内容,只能在七年级、八年级年级之间游离,无法了解中考的要求和动向,不利于学科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更无法指导学生理解、把握整个的教材体系。
    通过听课调研了解到:部分教师只能是依据教材的脉络,就教材,讲教材,就知识,讲知识,缺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教材怎么设计怎么讲,教材怎么写怎么说。其结果是教师讲书,学生看书、划书。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部分教师缺乏钻研精神,心气浮躁,不想把本学科教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存在应付的思想。原因之二是部分改科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教学中只能流于教材的表面。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的乡镇中学整个年级的思想品德的授课都是由所在班级的数学、语文或者英语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基本不参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教研活动和课程培训,在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科理念和学科素养无从谈起,出现挤占思想品德课堂的现象也不足为怪了。
    4.在备课、课堂教学等教学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备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进行潍坊市思想品德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实验学校的实验教师未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备课中延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体现不足;
    (2)很多教师对复习课、讲评课缺乏充足的认识,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设计敷衍了事,复习课简单地“冷饭热炒”、讲评课没有变式训练,仅限于简单纠错;
    (3)部分教师使用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导学案或者网络下载的电子教案,但没有个人增减或者批注,未形成自己的个案,没有二次备课的痕迹。
    (4)部分教师没有课后反思或时有时无;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流于形式,为反思而反思,浮于表面,这样的反思根本就起不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作用,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与灵魂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显示出知识本位化的倾向;
    (2)情境创设存在形式化、手段单一等问题,部分教师并没有从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去精心地设计教学情境,以至于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3)课堂开放程度不够,部分教师仍不敢或不愿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怕耽误时间,由此导致学生自主探究时间较短,流于形式。
    (4)学生在小组合作前缺乏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建立在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5)教师在课堂中注重了合作探究,但教师参与力度不够,不能和学生融入在一起;
    (6)预设太强,课堂生成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7)很多教师重“多媒体使用”轻“板书设计”,有的教师整节课没有板书设计,失去知识整理和固化的功能。
    (三)建议与措施
    1.补充新教师,为学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努力改变师资队伍的种种弱势。
    目前,我区思想品德教师队伍师资匮乏、补充不力,已经推进成为学科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一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引进教师计划,定期、分批补充新教师,为学科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带来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师资薄弱的校区举办讲座、观摩学习、公开课、示范课,努力改变学科师资队伍的种种弱势,使兼职教师和非专业学科教师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科专业素质。
    2.在学校层面上建议重视思想品德教师师资的调配,由专任教师担任思想品德课教学,至少固定相邻或相近学科专人担任思想品德教师,而不是随机由其他同年级的数学、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新上岗、新聘任的思想品德教师最好能由专职的思想品德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流程、基本教学设计等相关业务的培训;
    3.加强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落到实处。具体做法是:加强校内同头、同学科教师之间定期与不定期的集体备课。同时,在区内形成由学科教研员牵头,以学科中心教研组为骨干的全员的集体备课。如:每学期七、八、九年级至少组织两次全员的集体备课,由学科中心教研组教师负责组织、带领学科教师进行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们对教材相关问题达成共识。在集体备课形成导学案的同时,教师再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不同,二次修改完善导学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
    4.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按照潍坊市思想品德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要求、站在“育人”的高度,设计、展开教学,按照成长主题尝试进行“基础型课程”、“延展性课程”、“实践型课程”的教学设计,不能再把思想品德作为一门知识性课程来传授。在育人为本的前提下,教师按照成长主题为单位整体进行教学设计的,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要连贯,不能支离破碎。每一节课要找准育人点,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在教学思路上要采用归纳式教学,知识呈现的过程是:材料→分析→梳理→概括→归纳→结论,而不是简单地把结论抛给学生背诵。
    5.要重视复习课和讲评课的教学设计,复习课和讲评课均要选取适合的材料,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进行针对性的变式训练;
    6.在教学设计中要选择精当的材料,设置恰当的情境,设计问题将知识慢慢梳理总结出来,让学生经历知识、基本观点的生成过程,并引导行动。在材料的取舍上要把握“一切为课堂的中心服务”的原则,而不是简单的堆积材料。
    7.加强区级、校际间的学科教学信息交流。这种信息交流不仅仅是区内校与校之间的,还应包括与市内各县区之间的交流。尤其是九年级的教师更应做到这一点。通过交换教学信息,可以开阔教学思路,弥补教学中的疏漏,完善教学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