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寒地冻的季节你会养生吗?

 冰山上的过客 2016-01-29

冬季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俗称“冬三月”,是草木调零,冷冻虫伏,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重在一个“藏”,饮食、起居、情志活动等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起居调养

《黄帝内经》:“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至于防寒保暖,应注意头部、背部、足部保暖,适时增加衣服,以免阳气受损。同时多晒太阳是调摄七情、克服不良情绪的自然疗法。居室内注意开窗通风,忌紧闭门窗。经常傍晚锻炼身体可增强体质提高防寒抗病能力。肾藏精,为封藏之本。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饮食调养

一般认为冬令进补的最佳时间为冬至前后。进补原则为:药补不如食补,且要因人施补。

炖补:以羊肉、鹅肉、鸭肉为宜。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银耳炖鸭汤。

适当多食坚果:如杏仁、核桃、板栗、榛子、花生等。

粥补:如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龙眼枸杞红枣粥、山药粥、栗子粥等最为适宜。

饮食多搭配新鲜蔬菜、水果,益多饮水。

谨记进补六戒:戒乱进补;补而戒腻;补而戒偏;外感戒补;戒以贵贱论英雄;戒惟补药而补。

运动调养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句民谚,是说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还需指出,在冬天早晨,由于冷高压的影响,往往会发生逆温现象,即上层气温高,而地表气温低,大气停止上下对流活动,工厂、家庭炉灶等排出的废气,不能向大气层扩散,使得户外空气相当污浊,能见度大大降低。有逆温现象的早晨,在室外锻炼不如室内进行为佳。

精神调养

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要求精神安静,“神藏于内”,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少私寡欲。从生理上讲,道德高尚、光明磊落、性格豁达、心理宁静,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人体生理功能正常而有规律的进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这说明养德可以养气、养神。其次,“神藏于内”的第二点是:能调摄不良情绪。如遇事节怒,宠辱不惊,都是节制法在调摄情绪中的运用。此外,亦可采取疏泄法:就是把积聚、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法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经络调养

灸关元。关元穴位于人体“阴脉之海”的任脉,肚脐之下的位置,这个部位又称为下丹田,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每天揉自己的关元穴,可以起到美容强身的效果。

方法:每天用手掌根揉关元穴10分钟;每周用艾条灸关元穴1次,每次10分钟。

擦涌泉穴。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如果每日坚持推搓涌泉穴,可使老人精力旺盛,体质增强,防病能力增强。

方法:手心擦脚心,用手掌从脚后跟处擦至脚心涌泉穴处。

揉太溪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少阴肾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主治病症有:肾脏痛、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手脚无力、手脚冰冷、风湿痛等,穴道刺激治疗掉发。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线中点凹陷处。

方法:每天睡前两个穴位各按揉5分钟。

体疗护养

1.温水刷牙。冬季用35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刷牙,有利于牙齿健康,还可清除齿缝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达到护牙洁齿、减少牙周炎、牙龈炎等口腔疾病的目的。

2.冷水洗脸。冬天晨起用冷水洗脸,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又可增强皮肤弹性,减少皮肤皱纹。但冷水温度不宜太低,以略高于10摄氏度为宜。

3.热水泡脚。冬季睡前用55-70摄氏度的热水泡脚,既解乏有助睡眠,又能改善脚部血液循环,预防冻疮的发生。

作者简介

卿艳萍:主管护师,就职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任副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18年,临床护理及管理经验丰富,并发表多篇护理专业论文。2013年4月在云南省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中荣获“云南省临床护理技术状元”称号,2013年4月被云南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及“云南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2014年7月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