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五部cult片

 真友书屋 2016-01-29


文 | 孙强(时光younghappy)


正经的电影看多了,难免乏味。cult片就是我偶尔的调剂,或是乖张,或是怪诞,或是疯狂,这些重口味让我重新燃起对电影的热爱。如果某部电影几乎无人所知或欣赏者特别少,那么乐在其中的人就会产生一种独占性的优越感,cult电影的魅力可能就在于此吧!


下面罗列几部我认为不错的cult片,请你参考欣赏。


《疯流美之活人生切》
(May,2002)


「如果你没有朋友,就自己做一个!」




May是一个魔女嘉莉般的女孩,古怪、自闭,但她怀有对美好事物的强烈向往。她想爱,却因为太极端而受到了伤害,所以她只能用更加极端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把几个受害者身上最完美的肢体卸下,拼接成她梦想的那个完美的朋友——一个「弗兰肯斯坦的怪物」。这个支离破碎的人肉玩具就像她小时候得到的那个礼物——一个放在玻璃盒子里的洋娃娃一样,永远只属于她。




爱本来就是自私的,爱也是盲目的。《疯流美之活人生切》将它推向了极致。


本片是导演Lucky McKee一炮而红之作,也是他最好的电影。也难怪,有了恐怖女王Angela Bettis、邪典女王Anna Faris助阵,戏想不红也难啊!


《猜·情·寻》
(Chasing Amy,1997)


胖子导演凯文·史密斯的作品无一不是话痨型的。一群男男女女唠嗑,唠的还都是FUCK、PUSSY、DICK之类的粗嗑。但作为一种市井文化来看,我还是比较喜欢的,希望中国也能有这种语言粗俗的电影上映(比如《老炮儿》)。




影片的主题就是同性恋,不知道为什么一般的电影介绍里没有提这个。故事大体讲:直男本·阿弗莱克,爱上一个女同性恋T(TomBoy),而本的朋友——一个男同小受,却极力从中搞破坏,死把着本不许她动,本无奈之下提议干脆来个3P算了!


但女T却拒绝并退出了,最后三人各走各路。


这样的影片似乎也没必要深入分析。如果说这些直白的表演、对话、剧情有啥深刻内涵的话,那就是展示了人在成熟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对性的探索认知的过程。




我想每个人都没有权利指责别人是bitch,就像片中的女T,她在校期间就同时和两个男人做过爱,但她并没有感觉什么不妥,她只当是一种尝试、探索。这也仅仅代表了她当时的一种生活状态、爱情方式,难道因为这个就能把她全盘否定了么?


人们总是想当然地按照「正常」的标准去衡量别人,似乎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样的,把所谓的道德规范强加于每个人,这其实是不公平的。就像本的那个小受朋友,嘴里始终骂着gay,其实他自己就是!凯文·史密斯的这部电影就嘲笑、讽刺了这种虚伪。


《杀人狂》
(Dahmer,2002)


我看过很多描写杀人狂的自传式电影,大部分都是用血腥、恐怖、暴力等噱头来哗众取宠的,很少有本片导演David Jacobson这样,能心平气和地描写、刻画杀人狂的心路历程。本片很大程度上取材于真实杀人狂Dahmer的父亲写的一本回忆录《一个父亲的故事》,他说他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看起来很内向的儿子走上了邪恶的道路。




其实Dahmer是个衣食无忧的帅哥,他杀人如麻可能只是因为空虚。他最后放掉的唯一的幸存者对他说:「在我眼里,你是个又帅气又优秀的人,你根本没有必要杀了我!」Dahmer听后略发迟疑,便没有将他处死,这也导致了他罪恶败露被捕。


影片暗示,Dahmer对自己同性恋的身份认同失败,才是他作案的重要诱因。他频繁出入gay bar猎艳,因为他总是无法排解寂寞。但可惜的是gay圈里只有寻欢作乐与喜新厌旧,没有人会为他停留,激情过后总要走开,所以他只能在他们离开之前把他们的头骨「保留」下来,漆上五颜六色放在家里,成了后现代艺术品。




影片的最后采用倒叙的形式,那个可怜的父亲无奈地注视着他的恶魔儿子走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越走越远。人性是多么复杂,谁又能真正看清呢?


本片男主角杰瑞米·雷纳(Jeremy Renner)当时初出茅庐,非常惊艳。我总觉得他长得很像德国导演雷纳·法斯宾德。两个人从外形到气质上都挺相似。


《麻醉剂》
(Novocaine,2001)


你知道喜剧明星史蒂夫·马丁演过惊悚片么?看过另类女海伦娜·邦汉·卡特演过罪犯么?如果没看过,就看《麻醉剂》吧!




这部片子的气质非常另类,几个主角的表演也特别地和以往不同,基本上都处在疯癫和非理智的狂热状态。也许是循规蹈矩的演出没什么意思,所以凑在一块折腾出了这部惊悚、悬疑、有点恐怖、有点喜剧,外加非常疯癫的电影。




看过之后,有点让人觉得五味杂陈,特别是海报上那个满嘴牙的兔子,相信看过此片,你一辈子不会忘记那到底是怎么回事。意外的是,影片的结尾竟是皆大欢喜的,有点和前面不相称,又好像是梦境中的鬼扯。影片的荒诞不经最后得到了押韵。


该片我看过了很多年了,都还记忆犹新。


《电钻杀手》
(The Driller Killer,1979)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有性格的cult片了。我从音像店的碟堆里发现了它——2块钱一张。


这部阿贝尔·费拉拉(Abel Ferrara)自导自演的电影,出自让人热血沸腾的70年代。故事的主要框架模仿了《出租车司机》。讲的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画家,在城市肮脏、拥挤、混乱的环境中一步步陷入了暴力与毁灭的泥沼。他走向毁灭的道路也和《美国精神病人》如出一辙,先拿社会最底层的人——流浪汉开刀,直到最后才有勇气解决掉那个可鄙、势利的画廊老板。无可否认,他本身就是个可悲可鄙的可怜虫。




影片始终洋溢着一股浓烈的颓废和迷乱。男主角本来很正常的心理防线,被隔壁的一群庞克的乐队排练彻底搅乱。他们制造出来的噪音,根本不算音乐,只是一种情绪的极端发泄。而这种发泄,让本来很隐忍的男主角彻夜不眠,艺术灵感也荡然无存。他于是把气撒向了社会,在无端杀人的血腥与暴力中,他获得了原始的激情,才能继续画那幅未完成的「野牛图」。而这幅绘画的所得也将是他生活的唯一希望。


但可悲的是,好不容易完成的作品,却被那个自以为懂艺术的老板贬得一文不值。老板破口大骂的时候,我们的男主角呆如木鸡,相反他的女朋友还敢和老板对骂。男主角最后的梦想破灭了,他已经完全麻木。




男主角的公寓里还住着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女友,一个是他女友的女友。但讽刺的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都比他深,她们宁可做拉拉,也不愿意对他有一丝温存。她们和他同居,仅仅是为了他的钱,或者暂时没有别的去处。他时刻处在一种精神上被阉割的境地,茫然的看着两个女人的亲热。


在这种刺激下,他拿起了电钻,通过对别人血肉的插入与贯穿,扭曲地满足了自己男性的征服和欲望。他行凶的时候和平时判若两人,仿佛精神分裂。行凶后又毫无愧疚感,仿佛是什么也没发生。可以说是病态的社会诱导着他慢慢的具备了杀人狂的特质。



影片并不恐怖,但却始终洋溢着不安和讽刺。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男主角重新找到已经分手的女友的家,并趁着她洗澡的时候杀死她的老情人。藏好了尸体,男主角蒙着头躺在了床上,不明就里的女人赤裸躺在了他的身边闭了灯,银幕只剩下一片漆黑和女友对已死情人亲热的独白。这才是最恐怖的一幕,最后发生了什么?不告诉你,自己琢磨吧!


本文是读者投稿,欢迎将来稿发送到irisfilm@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