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不尽的中国红

 圆角望 2016-01-29

  图  清代着红衣女子

  

  如今社会已有新气象,不仅仅是过年时一片红,平时也可以或说人们也喜欢以红色来装点会场、活动场地等,尤其是运动会入场式,中国运动员总爱穿一身或单件的红衣,以特有的大红色来显示中国人酷爱的吉庆色彩。

  当然,最集中显现中国红的还是过大年。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标志之一就是红色,而最能体现民俗的节日又是春节,所以,不管现代人的民俗意识如何淡化,也还是在过年时想起大红。这样,大红色就成了春节的一个显性视觉印象。

  清代顺治年间进士金渐皋,曾任汉阳知县。他写过《迎春歌》,诗中对服饰的描绘虽寥寥几句,但离不开红色:“马上红裙矜窈窕,秦时毛女遇年少……倾城士女炫新妆,为看迎春特地忙。”明代贡生彭孙贻有《小年夜词》。历史上,吴人讲究以新正二日之夕为小年夜,新正三日为小年朝。彭孙贻诗曰:“五色彩笺频照影,喜看百字映红椒。”《小年朝词》中:“宜春翠胜称安翘,花滚裙红摺未消。”还有:“胡粉邻家不计钱,红婆绿姆各纷然。乔装不怪相唐突,万福拦门说拜年。”看来,除了过年衣服尚红以外,化妆上也要以红为主,这样才烘托出喜庆。满洲旗人索芬作《迎年曲》:“贵戚红妆翡翠楼,长安豪侠白狐裘。内城多少娇儿女,通草为花插满头。”无论是富户人家还是百姓儿女,都认定红色是吉祥避邪的。

  1930年,中国学者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山顶洞,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洞穴遗址,这是继1927年中外学者在该地发掘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1933—1934年进行正式发掘时,发现这里不仅有代表八个不同个体的人骨化石,还有石器、骨角器和穿孔饰物,遗物年代至迟在一万八千年以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有125枚兽牙已被人为穿孔,其中一枚是虎的门齿,其余是獾、狐、鹿、野狸和小型食肉动物的犬齿,都是在牙根部两面对钻成孔。此外还有钻孔的海蚶壳、鲩鱼眼上骨、石灰岩石珠、岩浆岩小砾石等。这些饰件的孔眼部位,几乎都有红色的痕迹,很明显是以赤铁矿粉染过的。根据这些饰件散落在人骨周围的位置来分析,肯定有项饰,因为有排列成半圆形的。想必是穿系饰品的绳子风化了,但当年染在绳带上的赤铁矿粉却因是矿物质不易消损而保留在骨石饰件的孔眼中。结合法国拉玛德梅尼的兽面纹角片护符、法国方特高姆洞刻有麝牛和人像的骨片护符来看,这些已很显然是出于巫术意义上精神的需求了。

  认为红色具有避邪含义的色彩意识,带有明确的中国文化特色。广西仫佬族祭祖仪式中,有一种叫“依饭祭”,两法师中必有一人着红色法衣。苗族人祭鬼时,有一项活动即要主人身披红毯。壮族“大巫”作法时要头戴红巾,顶插雉尾,身穿红袍红裤。与此相类似的漳州人求雨时,长发者也要以红带系结成长辫。家喻户晓的月下老人,更是以红绳“暗系”住男女,使之成为夫妻。很多地方都有为患病亲人招魂的习俗,不是用红绳将庄稼地里的草人拴回,就是站在房顶上,用红衣服边扇边喊。沿海地区的女性还有一种特殊的风俗,丈夫出海了,女性要将红腰带系在树上,祈愿丈夫平安归来。

  古籍中显示,中国人认为红色是有魔力的。月下老人那满袋子的红绳就在唐代李复言的《续玄怪录》中得到重点描述。更早的《周礼·夏官司马》所记方相氏舞,即傩舞,“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中国的神仙多朱衣,如妈祖,即天津人所供奉的娘娘,在《临安志》中就记为“红衣女子”,说她成为护航女神后“……能乘席渡海,着红衣飞翔海上”。文学作品《水浒传》中描绘九天玄女,“头绾九龙飞凤髻,身穿金缕绛绡衣”,绛亦红色。

  直至如今,新生儿随母亲从医院回家时,大多被裹上一方大红布,新生儿的第一个除夕,要舅舅给买一个大红鱼灯高高悬挂。经典剧目《白毛女》中,尽管杨白劳家贫如洗,但还是在过年前给喜儿扯上二尺红头绳。过年的习俗更是预示着来年更美好。走到年货市场上,到处一眼望不尽的大红色。中国红,给中国人带来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