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建“当代福尔摩斯”的人生现场

 老沈阅览 2016-01-29

重建“当代福尔摩斯”的人生现场

2016年01月29日   

  海沙尔 摄

    解放日报记者 顾学文

  从事刑侦鉴识工作56年,参与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起案件的调查,其中既包括辛普森案、克林顿性丑闻案等名案,也包括碎木机杀妻案等奇案。犯罪现场任何的蛛丝马迹,似乎都逃不过“当代福尔摩斯”李昌钰的眼睛。
  而在人生的现场,李昌钰的表现亦让人惊叹:从一名普通警察,到全球最负盛名的刑侦鉴识专家,他走过了艰辛,走出了荣光。
  《挑战不可能:李昌钰的鉴识人生》是李昌钰的首部自传。日前,记者独家专访李昌钰,围绕自传,试图“现场重建”他的成长之路。
  专访那天,上海异常寒冷。李昌钰说,冷天里我们更要保有内心的温度。

  心里总有个声音:谁来替死者讲话

  解放周末:您的人生经历和破案故事已是彼此嵌入,很难剥离了,这使得自传更像是一本曲折离奇的侦探小说。但我有一点不解:这些案件暴露了社会的种种险恶,但您在序言中表示,希望人们在险恶之外亦看到和记得人情的温暖。这似乎很难做到。
  李昌钰:我目睹了一起起凶杀案、一个个支离破碎的家庭,还有那些悲痛欲绝的受害者家属。我亲见了许多世间的残忍和邪恶,但也感受过人间的善良和正义。这种复杂和矛盾的职业经历,让我对自己拥有的幸福倍加珍惜。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有一位好妈妈,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人养大我们兄弟姐妹13人。她教给我的,不是抱怨苦难,而是感恩生活。我还有一位好太太,我们一起风雨同舟走过50多年。
  我一生受益于妻子对我的支持,所以,我看到夫妻反目成仇的案件最痛心。丈夫把妻子杀死,放在碎木机里绞碎,如此残忍,但他们恋爱、结婚、生子的时候,都不会想到后来是这样的。
  我特别希望读者能像我一样,因为世上有险恶,因而更珍惜身边人。希望他们能从这些案子中得出教训,悟出夫妻相处之道。
  婚姻是彼此容忍,我和太太也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眼看要吵了,我就说上班去了,让彼此冷静一下。太太稍后也会打来电话说,我煮了你最喜欢吃的,早点回家啊。
  解放周末:和您近距离接触,感受到您是一位达观、温润的长者,我很好奇,那么多案子背后那么多阴郁、负面的东西,不会在您心里累积起来吗?
  李昌钰:这就看你做这份工作是为了什么了。我记不清有多少次被问到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选择鉴识科学这一行?”也有电视节目将我年少时喜欢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列为证据——看,李博士从小就立志于此。其实,我那时是想打篮球的,可惜身高不行。为了不给家里添负担,我中学毕业后报考了不收学费的台湾“中央警官学校”(今台湾“中央警察大学”),成为一名警官。可是我发现,因技术和观念的落后,当时审理案件的手段往往既不科学也不人道,于是决定去美国学习怎么用科学手段查找证据。历经坎坷,我取得了生物化学博士的学位,我的导师是诺贝尔奖得主,他希望我继续从事生化研究,哈佛、伯克利等名校也向我发出了聘书,可我还是选择了鉴识科学这一行。因为那是我来美国的目的。
  我心里总有一个声音——谁来替死者讲话?据美国司法部统计,美国平均每年有37%的凶杀案没有侦破,一年大概就有五六千件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这个比例和数量就更惊人了。用科学手段替死者说话,这份工作让我有价值感。

  我是个普通人,只是比较勤奋

  解放周末:很多书和文章,把您描绘成一个天赋异禀的奇人,“两秒钟,他破了20年未破的悬案;一条手帕,他还肯尼迪家族成员以清白”,类似这样神乎其神的描述并不少见。但在自传里,您似乎卸下了光环。
  李昌钰:我不要光环,相反,我想让大家看到,我是个普通人,只是比较勤奋。
  人们经常问我:“你是怎么找到证据的?”我说我有“七看”——站着看、弯腰看、腰弯深一点看、蹲着看、跪着看、坐着看、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看。
  作为一名鉴识科学家,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不畏艰难的工作态度,证据是不会自动送上门的。
  比如碎木机杀妻案,我推测罪犯抛尸约尔拉湖,但当时一场大雪覆盖了湖面。我们就在湖边两英尺深的积雪里,每天工作10到20个小时,在冰土里寻证据。我们把搜索面分为一个个边长为8英寸的网格面,用便携式加热器一点点融雪,铲起土层,放在临时帐篷里的桌上,在灯下检土。初检后,又用筛子筛,再用放大镜查看细小的微粒。觉得重要的就带回实验室进一步检验,足足装了数千个证物箱。
  同时,州警潜水部队还在水下探测,水深约35米,河水浑浊,蛙人只能在水底停留5到10分钟,靠触觉找证据。
  当时捞出来的鞋子、酒瓶、课本一大堆,但一把磨损了的编号新链锯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们利用化学方法进行显性,在几秒时间里记下了链锯上那个令我至今难忘的编号——E591616。然后我们根据销售链锯的信用卡单据,查出买这把链锯的正是死者丈夫。
  除了链锯,我们最终还发现了2660根头发、69块小的人骨碎片、6滴人血、一块被截短的人颅骨、一小节人指、一片指甲和一小片趾甲,加起来仅三盎司的人体组织。根据这些证据,我们对死者丈夫提出起诉。
  我承认感觉很重要,但我更愿意相信,所谓第六感其实是数千个案件积累起来的经验、团队的力量以及对新知识保持的开放态度。
  解放周末:正如证据不会自己送上门一样,您今天的成功也不是从天而降的。
  李昌钰:我27岁时,带着50美元赴美留学,端盘子、教功夫、洗试管,用5年时间读完了本科、研究生和博士。许多人问我:“你怎么做到的?”很多时候大家看到的是功成名就后的光鲜,却很少有人能想象得出我为之付出的努力。即便我现在77岁了,仍然每天工作14个小时,希望教出更多的鉴识专家去破案,太太常笑我吃饭像个“吸尘器”。
  成功之道多种多样,因人因事而异,唯有一点永恒,那就是努力。你每天比别人少睡几小时,你成功的果园里就会多些果实。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富人的时间不会多一小时,穷人的时间也不会少一分钟。每人每天都是24小时,就看你如何支配。
  其实人的一生可以用在工作上的时间并不多。按人活到70岁计算,一个人除去睡觉、吃饭和个人打理,70岁之前可用于工作的时间约为11年。何其有限!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多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

  读书是吸取人家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知识

  解放周末:听说您年轻的时候读书很“疯”。
  李昌钰:读书是最重要的,可以吸取人家的经验,变成你自己的知识。你的金钱、公司、地位都有可能失去,但没人拿得走你的知识。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小时候妈妈不准我看小人书,我就躲在被子里,打着手电筒看。
  但那时可看的书不多,因为家里没钱,别说买书了,就是借书的钱也没有。我总在放学后,去书店里蹭书看。后来店主说,好啦好啦,你每天帮我整理打扫,我就不赶你啦。
  解放周末:那时您都看些什么书呢?
  李昌钰:喜欢看《三国演义》,看了好几遍。后来喜欢看推理小说,比如 《福尔摩斯探案集》和《洗冤录》。
  读了警官学校后,我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看了不少心理学著作。到了美国,白天做实验、打工,晚上看书看到半夜。
  解放周末:看书给您带来什么收获?
  李昌钰:书里的一些想法会启发我。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里有一个故事,福尔摩斯在犯罪现场的墙上发现了一根动物的毛发,他马上说出这是一只怀孕三个月的非洲母猩猩的毛发。现在用DNA可以检测出这是什么动物的毛发,也可以检测出性别,但怎么能检测出是否怀孕、怀孕几周呢?这虽然只是个虚构的故事,但我还是经常会想,有没有可能实现。
  解放周末:现在看书还像以前那样“疯”吗?
  李昌钰:以前看书是一口气看完,现在常常拿着书翻啊翻,看几页,想一想。看书就跟人生的河一样,现在我的水面辽阔了,水流平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