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是最好的早教老师:三岁娃的美术早教

 ismilesmile 2016-01-29


文|徽仪


小朋友三岁,开始进入色彩敏感期,经常主动拿起粉笔,在小黑板上煞有介事的涂抹,嘴里念念有词。我琢磨着给他报个艺术启蒙班,希望他在很小的时间就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以后也能用画笔抒发他不想说出来的情绪。


预约了几家的试听课,老师带着孩子们与其说是学习某种技能,更像是同颜料和想象力玩耍。每节课都有主题,课程结束的时候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一幅挺有艺术感的作品。我开始心动,直到一问课程价格,美丽的让我退却。


好吧,既然舍不得报班,又希望孩子在三岁时得到艺术启蒙,那就只能拿出我勤俭持家的本事,自己来!


一、准备工作

颜料、刷子、画笔、白纸、黑卡纸、黑板

推荐去宜家一站式搞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童心!


二、课程内容

对我来说,每次课程的主题都是随心所欲的,没有系统准备过,常常是晚餐桌上的闲聊变成了餐后画画的主题,或是偶尔的灵光一现,记在脑海里。(也有想不出新鲜主题的时候,每当这时就觉得成人的世界真是太枯燥刻板了,更能认识孩童世界的美好)


分享几个我尝试过的方法:


1、放肆涂鸦

有时候我想不出主题,就给他纸笔让他自己画,大部分时候都是一团一团的色块,或者凌乱的线条,交织的圈圈。画画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让他无负担的去画很重要。在这种不受限制的画中,细心的你可以发现孩子的爱好和心理状态。


画完我一定会让他给我说说画的是什么,这是最重要的环节,让他去表达,激发他思考。儿童发育的理论书上写着,三岁孩子尚未形成根据主题来画画的能力,他们通常是根据画的东西来编故事。那么就让他畅快的编吧,他编故事的时候,我会不停的提问,引导他想得再多一点。


北京的风和雨,他用了咖啡色画雨线,我问他雨的颜色为什么是咖啡色,他说这是雾霾雨:(


他画的夜空,有五个月亮和一堆星星,他说把天空照亮就不用睡觉了。他讨厌睡觉。


玉米车,看了《忙忙碌碌镇》、《咕噜咕噜转》的结果。


这是一岁的老二画的手指画,虽然简陋杂乱,但她画画的过程很high,全程哼着小曲,宣泄情绪的目的就达到啦:)早教并不是一件追求结果的事情。


2、借助手工道具

如果只玩颜料不过瘾,你还可以借助外力,贝壳、树叶、彩色纸片、棉花、毛线、甚至大米、面粉、蔬菜都可以成为创作的原料。


贝壳涂色


夏天从北戴河沙滩带回的贝壳,用水彩上色,摆成想要的造型,再编个故事。看着小朋友把贝壳摆成一个圈,我以为他说他要送给妈妈一串项链,可是他却说那个圈是张大的嘴巴,里面都是彩色的牙齿,吃了各种味道的糖果就变成五彩缤纷的了。


秋天的树叶


一天,我下班看见他从小区花园捡回各种树叶,晚餐时他告诉我班里的同学过四岁生日了,他也想长到四岁,可以吃蛋糕吹蜡烛。于是那天的美术课就是给他自己做一个四岁生日蛋糕,他兴奋地把各种叶子命名成水果:菠萝、西瓜、草莓。“黑色的小果实呢?”我问。是芝麻!


彩色纸片


顺便练习了剪刀剪纸。


3、主题画

有时你可以布置个作业,比如我生日那天,向小朋友“索要”了一幅妈妈画像。


他画的妈妈和爸爸,妈妈的胸部和高跟鞋着重画了出来,爸爸看的书和喝的咖啡也画了出来,这是他对爸爸妈妈的理解。


这是他画的小鸡一家,从左到右是妈妈、妹妹、他、爸爸。孩子的画都是心理的折射。妈妈画在最前面,个头最大,说明在他心中妈妈最重要,但离自己很远。整个画面中妹妹最小,但居中,说明他认为妹妹是中心。四只鸡,只有自己的头是垂着的,说明他不喜欢这种现状,但很无奈。这是妹妹出生后一段时期他的作品,他画出了自己的烦恼。


4、旅行的记录


旅行是一堂美好的早教课,旅行中深刻的印象可以让孩子及时记录下来。比如在San Jose科技博物馆门前,他对图中的大机器特别好奇,足足站了一个小时,反复研究球的运动轨迹和那些机关的开开合合。回到家就嚷嚷着要画画,我知道他想画这个机器却力不从心,便提出和他一起合作,“咱俩分工,我画管道,你画球。”合作完成后,他就对着画,兴趣盎然的和我说球怎么运上去又怎么传输下来。


我想说,合作也是很好的办法,在孩子无法完成特别具象的画时,不妨帮他一下,不去破坏他的自尊心和想象力,却给了他完成一幅作品的成就感。


美术课的内容太多样了,我只是举了几个家常的例子,只要爸爸妈妈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力,少一点洁癖,多一份童心,撒开膀子和孩子们high吧,简单粗暴有效果哦!


三、有用的资料

推荐几本有用的书,我也正在学习,可以给自己不专业的早教课增加点专业的色彩。嘿嘿。




后记


一直坚信爸爸妈妈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点最为了解,可为何如今我们却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各类机构?似乎不报一两个早教班,就错过了智力开发的黄金时间,就输在了起跑线,就耽误了孩子一辈子的发展,就不再是个好爸爸好妈妈!


暂且先不展开讨论早教是否有必要,尽管有研究表明接受早教的孩子会有短期优势,但成长到十来岁优势就消失了,最终影响孩子的是行为情绪自控和学习动机,远远超过认知。在商业社会,这十来年的优势已经足够成为最大的卖点。那么如果我们既不想落后十年,又不想进入商家的“圈套”,如何为好?


答案是自己来!


其实大多数幼龄早教并不是高门槛、高技术含量的,只要我们用心,舍得花时间和孩子相处,遵循启蒙的基本原则,完全可以超越机构十八条街。(这里说的是低龄娃的启蒙早教,类似于学乐器这种技术含量高的不在讨论范畴)


有的父母会说没有理论知识,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启蒙方法。除了看指导书,还有个很容易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孩子,像个孩子一样思考和对话。不用那么多理论,只要包容和理解,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精神导师。


家庭早教最难的地方在于坚持。上班累了、出差了、困了、嗓子疼了,只要你想,可以瞬间找出一百二十个停课的理由,为自己的懒惰轻松找到借口。但你的惰性还在那里,即便报了机构早教班,心疼银子坚持送,你的人生态度还是没变的。而这些才是孩子潜移默化之中接受的最深刻的早教。


你的人生态度,就是孩子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