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剖析支付寶「入台」真相,真是一齣木馬屠城?

 创业包 2016-01-29

本文原刊載於 PTT,Inside 獲原作者 IBIZA 同意刊登。

電子支付業務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收付都發生在境內,一種是一方在境內一方在境外。以運作方式類似的信用卡當例子,信用卡有收單行跟付款行。

第一種就像是你用國內的卡在國內刷卡。譬如你用中國信託的信用卡,而店家用的是國泰世華的刷卡系統,那麼收單行就是國泰世華,付款行就是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在收到刷卡之後,會向中國信託請款,扣除手續費後存到店家在國泰世華的銀行帳戶,中國信託會在月結算之後,向你要這筆款項。第二種,就是外國人在台灣,用外國銀行發行的信用卡刷卡。假設用 Citibank,店家一樣是國泰世華,那收單行就是國泰世華,付款行就是 Citibank。

電子支付也是一樣,如果支付都發生在境內,就是國內公司之間結算(可能是同一家)。如果一方來自境外,你就得跟國外的公司合作結算。

有了基本認識之後,來討論這個議題。

首先,支付寶沒有開放PayPal 也沒有退出;支付寶目前的地位跟 PayPal 一樣,都是台灣境外的電子支付機構。台灣在今年五月正式實施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規定要在台灣經營電子支付,都必須要在台灣成立資本額最少五億的公司;PayPal 是有資格在台灣成立子公司的,但是 PayPal 不願意,支付寶則因為外資不允許投資電子支付業,所以目前在台灣也無法成立公司,所以這兩家都不能在台灣營業

真正取得經營執照的是玉山銀行,PayPal 跟支付寶與玉山的關係,就跟前面信用卡例子中 Citibank 跟國泰世華一樣。電子支付跨境結算原本在台灣就沒禁止,只是過去沒有專法規範,也無需報准經營。玉山已經經營好幾年了,PayPal 從去年六月起就指定玉山獨家經營與 PayPal 的結算;除了PayPal,玉山還跟好幾家國外的機構有合作,甚至有一些是經營賭博業,支付寶則是玉山銀行今年新增的境外合作機構。

接下來談支付寶在台灣,在玉山銀行與支付寶合作之後,支付寶在台灣有兩種使用方式:

一種是原本就有的個人私下使用,也就是你去申請支付寶帳號,手機安裝支付寶APP,就可以開始用了。你人雖然在國內,但你在APP的操作全都發生在中國;這種就好像你去申請國外銀行帳戶,透過網路銀行操作帳戶一樣。

另一種則是透過玉山銀行向支付寶請/付款。這個部分因為剛上路,目前情況還不是很明朗,一般個人帳戶不確定行不行,可以確定會作的就是玉山銀行會在台灣佈支付寶收銀機,店家可以跟玉山銀行簽特約成為特約商店。拿到支付寶收銀機之後,可以用收銀機向使用手機 APP 的顧客收錢,這就和台灣各家銀行都有和 VISA 或 Master 合作,在店家佈 VISA 或 Master 的刷卡機一樣。

如果只有第二種,其實沒甚麼,就只是讓陸客可以付錢而已。就像中國的銀聯卡也開放在台灣消費,但是台灣人除非有去中國或是有業務在中國,不然沒甚麼人去辦,幾乎不影響本地信用卡業務。但問題就是,台灣在三方支付這塊幾乎是空白。有多少人會私下去下載支付寶來用,會決定支付寶這匹木馬的威力

最後講到支付寶本身。前面有人說網路建設怎樣怎樣,不好意思,你講的是十幾年前的阿里巴巴。有人說支付寶能付錢,不好意思,你講的也是五年前的支付寶。

支付寶已經不是這麼簡單的東西了

支付寶能付錢沒甚麼稀奇,先說一些支付寶加值的功能。以下我之前寫的,主要是講支付寶能比悠遊卡跟信用卡多作甚麼:

===

悠遊卡跟信用卡消費為什麼在台灣只有連鎖店或比較大的商店願意用,很多小商家即使開發票(也就是沒有逃漏稅問題)仍然不願收信用卡跟悠遊卡,除了手續費較貴之外,信用卡請款入帳延遲以星期計,悠遊卡也要三個工作天。對本金不多的小商家來講,晚一個禮拜拿到錢就是一個禮拜少這麼多錢進貨,也就是少這麼多貨可以賣。

先講一些支付寶大家比較熟悉的功能,一個是擔保交易,一個是即時入款。擔保交易就是買方付款先凍結,等到確認收貨無誤才扣款,這是保障買家權益。基本是 7 天的樣子,最長可以延長到 90 天。即時入款則是賣方即時可以收到錢,而且馬上可以再用這些錢進貨,沒有請款撥款入帳時間延遲的問題,這是對賣家的方便。中間的時間差由支付寶承擔,向賣方收 0.5% 的手續費。沒有擔保交易跟即時入款的信用卡卻要收 3.5%。

除此之外,不管是悠遊卡或信用卡,實體賣家都要有設備才能收款;個人賣家或是攤販,是不會常備這些東西的。支付寶只要雙方有手機就行了,支付寶目前提供條碼或聲波作為臨時支付憑證,而也因為支付寶可以透過手機臨時支付,所以現在支付寶也有一個功能是搜尋你附近接受支付寶的實體店家跟計程車,有些可以直接叫車或外送。而因為買賣都是透過支付寶,收支都有紀錄,所以可以很容易提供消費統計功能,店家可以看到你的客戶的性別、年齡、地域、購物時段、單價、偏好等統計,也有回頭率、付款速度、退貨率等資料。這些數據也提供跟同行平均的比較,部份資料例如退貨率也開放給買家查詢。

支付寶可以遠端在戶頭之間轉帳,悠遊卡跟信用卡都不行。現在有一些中國爸媽,已經改用支付寶給遠方的小孩打生活費,官方也提供親情帳戶或紅包之類,讓你轉帳給親友或授權親友用你的帳戶扣款。轉帳功能又延伸了一些應用,一個就是支付寶現在正在推的借條,之前支付寶就推過阿里貸款,不過以前是阿里巴巴官方貸款給商家,上限一百萬;最近支付寶開始試運行 P2P 的小額借款,你可以向你的好友徵求借款,好友可以視他們的情況選擇要不要借給你,借多少系統會自動計算利息,還可以設定到期是否自動還款,用甚麼工具還款等。

還有像是集分寶,這個是讓店家可以發放購物紅利給消費者,一般信用卡紅利都只能同一家銀行換東西,兌換比例也是銀行自己決定。集分寶不能提現,但是在淘寶可以當作現金用,也可以在官方設定的範圍內對外支付,像是繳信用卡、水電費或是訂車/機票、飯店之類的。還有像 AA 制,一群人一起消費,用信用卡付帳的話通常是一個人先刷卡,其他人再拿錢給這個人。支付寶不用這樣,只要發起 AA 付款,可以從多個手機付給同一筆款項,每個人只要付自己的部分就好,甚至不需要到現場。

還有像餘額寶,不管悠遊卡的儲值金還是信用卡收到的款項,都是沒有利息的。但支付寶你只要把沒用到的現金轉到餘額寶,就可以收紅利。餘額寶的背後是阿里巴巴自己操作的貨幣基金,,每天公布年化分配收益率,多的時候有到 8%,最差也有接近 3%。而且餘額寶是即時轉入轉出,不會說退出要幾天才能兌現,不過餘額寶目前台灣帳號不能開啟。另外有一些信用卡也作得到,但支付寶把他們整合起來的,像是代購、代付、創業集資、買/賣/抵押保險債券基金股票,目前都可以直接在支付寶 app 裡頭進行。

簡單講,現在的支付寶,就是在網上自由流動的虛擬現金。實體現金沒辦法虛擬流動,悠遊卡除了綁實體卡片及設備,不能收款也不能網路虛擬消費。銀行轉帳、信用卡則因為直接處理現金,有層層機制限制,在方便性、即時性、流動性、整合性不如全然虛擬的儲值帳戶。悠遊卡、信用卡目前還是侷限在交易當下付款,但三方支付卻可以作到很多交易前、交易後,甚至無關交易的功能。

===

講完支付寶的功能,支付寶有甚麼厲害的地方?種種便利功能還不是支付寶最厲害的地方,支付寶最厲害的地方,是他種種便利功能幾乎不用錢,只有少數功能收零點幾趴的費用。而且非但不用錢,支付寶還能讓你賺錢。

除了前述餘額寶支付 3 %左右的紅利(這是真錢),集分寶上一堆免費送點數=現金的活動,認真作的話,每天吃喝靠這個就行了。買東西很多商店提供 2%~10% 的回饋金(稱為返利,送到集分寶),如果配合廣告計畫買東西,返利甚至是 10% 起跳。

官方的廣告計畫稱為阿里媽媽,非官方的返利網還有很多;阿里媽媽是你要分享購物連結,大多數返利網是只要你從他們網站進去買特定廠商的東西就給你返利,這種返利的回饋是由賣家的廣告費支付,所以回饋金額高很多。舉例來講,華為 3C 產品,透過返利網去買,返利是 12%,三星目前是限時 16%~24%,而且如果有人用你分享出去的連結來消費,你還可以得到額外的返利。

===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支付寶是灑錢買用戶,錯了。微信支付可能是在灑錢買用戶,但支付寶不是,支付寶是在讓利吸金。前面有說到,有一種東西叫餘額寶,目前會支付轉入金額 3% 左右的紅利。餘額寶背後是阿里巴巴控股的貨幣基金,轉入餘額寶的錢,會被拿去買國債、央行票券、銀行擔保票券承兌等風險小,一般人沒辦法買、相對銀行利息高的東西。於是餘額寶就有能力支付比銀行高的利息,使用者也願意把銀行的錢轉存到餘額寶。

不到兩年,餘額寶吸金六千億人民幣。加上數額應該也非常可觀,但沒公布的支付寶本身的儲值信託,這些錢一年穩穩帶給阿里巴巴幾百億人民幣收益,阿里巴巴自己大約拿 10%,90% 分給使用者。

支付寶讓利的動作,讓他拿到更多資金,而支付寶就拿這些錢去滾更多錢,這才是支付寶現在最厲害的地方。PayPal 只是要作串連銀行的收支管道,但阿里巴巴卻是想直接當銀行,而且這家銀行內部用的錢,還是他自己印的

不過支付寶的危機,也是他吸了太多錢。餘額寶規模一千多億的時候,支付給使用者的收益年利率有 6%;規模破五千億之後,就跌到 3% 以下了,如果阿里巴巴的管理能力趕不上吸金的速度,無法賺取足夠的利潤,一旦阿里巴巴的基金收益分配掉到比一般存款還低,贖回壓力就會是阿里巴巴的噩夢,尤其是中國經濟不振的現在。

===

最後,談談三方支付在台灣的未來。在電子支付條例通過之後,支付寶的功能台灣廠商有心應該大部分都能複製。

但問題是環境,這很難。支付寶的功能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便利性,一種是附加價值。

便利性這部分台灣現在就能複製,但是很難免費。附加價值就更不用講了,目前沒有那個市場支持。支付寶之所以可以手續費這麼低還提供這麼多功能,是因為中國網路消費金額非常大。所以廠商跟廣告商願意跟三方支付廠商合作,把回饋跟廣告費投入在這一塊。也因為消費市場大,儲值金額夠多,阿里巴巴才能成立自己的金融公司,開始當起銀行。

支付寶可以從這些地方收錢,就不用向使用者收費,反而可以讓利給使用者,這又吸引更多人願意儲值。從經營網路消費,把淘寶作到幾乎是寡佔;然後成立支付寶,利用淘寶寡佔地位把支付寶作大,吸引廠商跟廣告商投入,讓支付寶有本錢加進更多附加價值功能,最終眼看就要變成銀行。阿里巴巴是一步一腳印,花了十幾年才把這環境打造出來。

台灣現在第一步跨了十幾年還沒跨穩,後續還不知道能不能跨得下去,不過起碼先有廠商把便利性作出來吧?支付連收個錢要一個禮拜,甚至有人拖到一個月才收到錢,這種東西能用嗎?

相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