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神奇的村庄!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耽读斋 2016-01-29

众信旅游 环球旅游好伙伴!


“未见村郭闻犬吠,等闲平地起炊烟”

这句词描述的村庄是什么样子?

你能想象的到吗?



    

4000多年历史,世界独一无二!


豫西边陲

星罗棋布的村庄散落着数以万计的奇特民居——地坑窑院

当地村民俗称“地坑院”

也有人戏称为“地下的北京四合院”



据考证

地坑院这种建筑形态,已经有近4000年的历史

汉、唐、宋及以后的文献,都有记载

堪称人类穴居文明史上的“活化石”

这种奇特的民居形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



陕县地坑院最早的航拍图

(德国飞行员武尔夫-迪特·格拉夫·卡斯特尔-吕登豪森,于1933年-1936年间拍摄)


一个家庭一个地坑院

院子四四方方,住房、厨房、库房样样俱全

一个家族住上几百年还完好无损



    

地下四合院:挖个坑,建个院子


陕县地处黄土高原边缘

境内的西张村塬、张汴塬和东凡塬三大塬区上

有着100多个这样的地坑院


地坑窑院之形

村村皆如此,家家一模样


进入每家的院子

都要穿过一个地道似的走廊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远而眺之,进村不见院,只闻人语响



近而察之,炊烟袅袅

地下人往来,梨树浓阴,投院中沁人清凉


现存最早还住人的院子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已住过六代人以上

保存较好的村庄有张村塬的人马寨和庙上村等



不过很多地坑院也都荒废了

依旧生活在地坑院的人不见得有多富裕

有的甚或是贫穷



在繁杂喧嚣的社会中

很多人更加向往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

寻找心中的那份宁静

你不妨去陕县的地坑院小住几日,让心沉下去



    

地上做饭,地下冒烟


窑中灶台连暖炕,地坑小院石围墙

蜿蜒曲径通院落,年代久远情意长


站在地坑院落中抬头仰看

一方天地,日走云迁,岁月匆匆


地下阳光房


地坑院地处黄土高原边缘,土层厚且坚硬

窑洞还是天然的温度调节器,冬暖夏凉

特别是它建造简单价廉

对昔日贫穷的山民来说,这样的建筑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地下阳光房,冬暖夏凉,温度常年在20℃左右

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无论外面刮多大风,里面的风都很小

窑洞内一侧有灶和炕相连,冬天炕上很暖和



储藏粮食用苇子打成的囤

下铺麦糠,盛粮后上盖麦糠再用泥封

储存三年五载不生虫,不腐烂


过山灶


过山灶,是这里的民俗

它由一排炉灶串联而成,有7~8个灶眼

柴火在灶的一头烧,热量穿过灶膛送到每个灶台



由于离火的距离远近不一样

每个灶台的火力大小自然有别

正好为厨师炒、闷、炖、蒸,提供不同火候



据说这个区域,红白喜事、逢年过节都兴十碗席

菜谱不复杂,有荤有素



    

地下的艺术瑰宝


2011年“地坑院营造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着看似简单却高超的建筑工艺


排水


这样的地下房屋大院

你肯定会想,怎么排水呢?


地坑院与地面的四周砌一圈青砖青瓦檐,用于排雨水

房檐上砌高30~50厘米的拦马墙

在通往坑底的通道四周同样也有这样的拦马墙

这些矮墙一是为了防止地面雨水灌入院内

二是为了人们在地面劳作活动和儿童的安全所设

三是建筑装饰需要,使整个地坑院看起来美观协调


要进入地院,需要穿过穿过十几米长的门洞

单是门洞开在哪边?都有很多讲究

因为它是整个地坑院的关键所在



出口是从窑院一角的窑洞内凿出斜坡通向地面

为住户进出之阶梯式通道

在通道一旁挖有水井一眼,供人畜用水


窑院除人住外

有单独的窑洞作厨房、厕所、鸡舍、畜圈


他们在地坑院中间下挖了深4~5米的旱井、俗称渗坑

专门用来聚集和渗进入坑内的雨水


古人的奇思妙想令人佩服


剪纸


剪纸,是陕县地坑院民间的又一个传统民俗

 这里的民间艺人在全国剪纸大赛中,曾经多次得过金奖




    

这里的春夏秋冬



春日百花盛开,春光烂漫


夏日绿树四合,郁郁葱葱


秋日微风静扫,落叶缤纷


冬日银妆素裹,黄塬冰封



犬吠鸡鸣音,不知何处觅

窑顶阡陌横,女墙几相同


 中国之大,总有你意想不到的美丽地方!



回复【刮刮卡】拍立得果断抱回家!

回复2月】网友推荐2月必选路线!

回复 特价每日微信专享特价旅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