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文化No 67:香用篇

 清河堂主人 2016-01-30



随着道教的发展,香之通感功能的论述也纷纷见于道教文献,道家大德陶弘景《真诰》中有:“上清真人冯延寿诀曰:凡人入靖烧香,皆当对席心拜,叩齿阴祝,随意所陈,唯使精专,必获灵感。正心平气,故使人陈启通达上闻也。


在他的另一著作《登真隐诀》中也提到:“香者,天真用兹以通感,地祗缘斯以达信,非论斋洁、祈念、存思、必烧香。




朱熹著《周易本义·筮仪》中提到占卜之前必焚香:“置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东上。筮者齐洁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




道士的早晚课中有《香赞》和《祝香咒》。《香赞》称:“烟祥馥郁,瑞气氤氲。罗天海岳遍遥闻,列圣尽来临,赐福乾坤,大地获清宁。”《祝香咒》称:“道由心学,心假香传。香焚玉炉,心存帝前。真灵下盼,仙旆临轩。令臣关告,径达九天。”这两段被广泛使用的赞祝之词,都体现了道教认为焚香可感通神降、传达心意的理念。




道教科仪甚至将烟香的飘向和神降联系起来,唐代朱法满的《要修科仪戒律钞》引《五符序》云:“烧香醮五帝,看流芳所归。气正上中央,黄帝先降;气东流者,青帝先降;气南流者,赤帝先降;气西流者,白帝先降;气北流者,黑帝先降”。这里气流的方向,和五方之帝的方位各相配一致。道教宫观醮坛经常用香作为供品,并且设立「侍香」职事,专门管理烧香事务。




在我国道教的民间信仰中,还广泛流传着一种观音灵感香图谱或神传香谱,有24图、48图、72图的。名为观音香谱,但并非出自佛教,香谱中的香是线香或竹签香。道教中吸收了佛教的菩萨作为道教的供奉对象,如观音菩萨称慈航真人,普贤菩萨为普贤真人等等。这种香谱的占卜法就是佛神前诚意供香三支,恭请临坛。三炷香一定要粗细长短一样,插在香炉中也要一般高。香燃过一定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三支香的燃烧速度不一样,长短也发生了差异。这时候,根据三支香的构成的形状,对照图谱,即有相应的说法,非常简单。较复杂的还附有香燃后,香灰末掉入香炉中时,香灰的形状朝向,以及点油灯、蜡烛的火花形状等等谱图,不同的象蕴含不同的特征提示




道教供香,也发展处一套礼仪规范,道教敬三支香代表的是三清,供奉不同的天尊,点香、捧香、插香还有不同的口诀、手印(表一定含义的手势)、祈愿文、回向词与之配合,这一点与密教很相似。上香后,自然要礼拜,即磕头。礼拜在各个宗教中都存在,动作大同小异,佛教重心性的修炼,故多着眼于礼拜的内在功德,如折服我慢、减轻我执等,而道教和密教则很重视礼拜对身体气脉的作用。道教认为,习礼拜如运动,能舒展人的三百六十个骨节,是全身血脉运转,每日三次,晨午晚行之,则会自觉精神加倍,气血通畅,礼拜有益于打坐,结跏炼丹等等。而密教磕大头的运动量就更大,密教中还有不弯腿的磕大头方式,更与修炼气脉有关。道教认为,性功可自悟,命功则必须依靠名师、过来人指导,不能盲修瞎练。性功指的是心性的修炼、悟道,命功则是指身体气脉的修习转化。

唐密传承-今日香方〗用香推荐:怀爱


所有诸香皆以216种药材和合成香。而法香,以108位为君,108位文武尊佛以其功德力,以其一百零八种无量三昧加持行者与法相契。

于此,更表断除一百零八烦恼,从而使身心寂然。祛淤化湿、散滞和胃、风寒顽痹、补肝肾、壮筋骨、消水肿,增加免疫功能,增强脾胃功能,对于血糖平衡也疗效显著。


【香用 / 品名:怀爱】


怀爱:此香,由沉香、檀香、降香乳香、三七、灵芝、党参、丹参、白术、茯苓、桂芯、砂仁、厚朴、柴胡等两百余中草药材和合而成。此香可疏肝理气,理胃活血,脾胃气虚、痰湿中阻、寒热夹杂、对于胃部十二指肠、慢性胃炎、皆有明显舒缓。肝郁气滞血瘀,调理脾胃失调,同时可令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得以改善,增强辅助治疗之功效,增强修复免疫系统。




【功效】:燃此香可得人天福报,具足大权威势。所到之处皆受人敬爱,受上司部署至欢迎。此香属西方莲花部,可得莲花不诸尊加持庇护。如西方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圣等诸佛菩萨的加持爱护。燃此香可令一切人见者发欢喜心,可摄伏、钩召。做意供养可得诸天天主及眷属之拥护加持,可得世出世间之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