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其实是一个悲剧形象

 快乐老年435 2016-01-30

孙悟空是中国最经典的神话人物之一。同一个孙悟空,先前大闹天宫,在花果山自封“齐天大圣”,对抗天庭,率性而为。后被如来降服,压在五行山下,不得已保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再后来,大战六耳猕猴,与过去彻底决裂,正式被吸纳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而这个转变过程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其实是一个悲剧形象

孙悟空,历来被认为是追求自由的斗士。可他竟然也放弃了放抗,最终加入了统治集团。那么,这一转变究竟是怎么完成的呢?

这得从孙悟空花果山称王、大闹天宫说起了。

话说“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又跑到西牛贺州拜了师学了艺,于东海龙宫讨得如意金箍棒,闹地府,销了生死簿,率性而为,好不自在,却不知已触动了统治阶级的秩序。玉帝不满,于是派太白金星前去招安。这时我们看到的悟空的反应是:“猴王听得大喜”。这已经为日后孙悟空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可以说,从一开始猴王的内心里就有着对权力的隐性欲望。接着,玉帝给了悟空一个 “弼马温”的小官做,不过瘾的他还是惦记着做 “齐天大圣”时无拘无束的日子,于是又“反下界去”了。此后大圣大闹天宫,把天庭砸了个稀巴烂。这个阶段的大圣是想进入体制内的,但统治阶级根本看不上他,既得利益还轮不到他来分享。或许正因如此,悟空才想通过继续抗争来引起统治者的注意,可是天庭却认为他是“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于是,“如来神掌”一出,“五行山下定心猿”,悟空就被如此轻松地收拾了。看来此时此刻统治集团还不想和这只“无名小猴”“利益均沾”,所以,悟空要进入体制内还得继续努力。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其实是一个悲剧形象

接下来,就进入了悟空转变的第二个阶段:西去取经。其实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的动因很简单:被压五指山下,要脱身只有这一条路可走。所谓“果然脱得如来手,且待唐朝出圣僧”。对于悟空来说,这也是一个契机,统治者未尝不想通过这个来考验一下他,不论是能力还是忠心。于是,在唐僧救得他脱身后,悟空就准备保唐僧西去,当然刚开始也有反悔和不甘:在打死六个强盗之后,因不满唐僧的说教,一个筋斗云就无影无踪了。经过龙王的劝说——“大圣自当裁处,不可图自在,误了前程”(这可看作是统治集团给悟空的暗示)——他才回心转意了。在此后的取经途中,悟空也的确够卖力,一路上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斩妖除魔是除恶务尽、毫不留情。但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是“妖魔”?“妖魔”是与天庭、灵山对立的,统治秩序之外的“游神散仙”,可以说他们就是被统治者。而以玉帝、如来为代表的统治者却容不得他们,想除掉他们却不好直接出面,于是就借孙悟空之手杀人,何其毒也!当然,那些有后台的“妖怪”(他们大都与神、佛有着一定的依附关系)都活了下来。于此也可想见进入统治阶级对于被统治者会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个人认为,妖怪们与神、佛的矛盾就是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的矛盾,悟空则是这个矛盾斗争中统治阶级的一个有力工具。其实,孙悟空自己就是一个“妖”——一块石头变得“妖”。而悟空在取经途中,为保护唐僧而打杀的妖怪不正是他的同类吗?实际上,悟空也是被逼无奈:不斩妖除魔,就到不了西天;到不了西天,就证明不了自己的能力与忠心。这样一来自己的辛苦不是白费了吗?因此,在这个阶段,为了能够挤进统治集团,悟空不惜牺牲自己的同类,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其实是一个悲剧形象

最后来看悟空转变最为关键的一步:大战六耳猕猴。为什么说这是关键呢?因为六耳猕猴象征着悟空的过去。悟空在如来收服六耳猕猴后,一棒将它打死,这一举动标志着以前的那个孙悟空的彻底终结。经此一役,现在的悟空是一个充分表明了自己忠心和能力的悟空,是一个统治集团可以信任和依靠的悟空。悟空终于完成了自己的“脱胎换骨”,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这样写道:“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 孙大圣何太心急!如来又是何等虚伪! 接着,“如来道:‘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唐僧)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这是对悟空的许诺了,看过悟空刚才的表现,统治者已经完全接纳了这个新的悟空。至于此后到达灵山,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则是进行利益分配了:“孙悟空……归于释教,且喜汝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全终全始,加升大职正果,汝为斗战胜佛。” ——悟空终于如愿以偿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西游记》刻画的孙悟空其实是一个悲剧形象。最初追求自由而不得,于是转而寻求进入体制内部,最后成功地“洗底”,成为了统治者。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其实是一个悲剧形象

孙悟空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惊天大逆转,是与作者吴老先生的思想认识有直接关系的。在明清时代,专制统治已达极致,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虽然《西游记》想要表达一种反权威、反专制的思想,但是由于作者的局限性,这种反抗思想是极不彻底的,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甚至连精神层面上的反抗都流产了,于是就出现了孙悟空的悲剧。但是,我们不能苛求古人。瑕不掩瑜,《西游记》仍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其反抗专制、追求自由的思想光芒不能因此就被否定。(文/魏辛迪)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其实是一个悲剧形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