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商周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四) 陶范铸造技术

 露珠映阳 2016-01-30

       首先要说明,铸造虽是青铜器制作的主要方法,但其适用的对象多是造型较复杂,表面纹饰繁复的。对于造型简单的青铜器,则往往采用锻造的方法。比如出土的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刀等原始兵器,以及铜盘这类造型简单的容器,都可以由锻造得到。因此锻造工艺是我们在研究青铜器发展中不可忽略的一环,也是对铸造工艺的诞生积累经验的重要过程。


青铜刀

甘肃东乡县出土

       而将青铜器时代引向辉煌的则是铸造技术,更准确的说是陶范法铸造技术。以经过特殊处理的泥质材料制成模范,浇铸得到和陶模形制相同的青铜器,意味着工匠能够准确地控制得到的器物,再通过多项衍生工艺,配以精湛的青铜熔炼技术,铸造出一件件巧夺天工的中国青铜器。

       陶范铸造的核心自然是陶范,要在高温炉中铸造青铜器,需要的性质是相当苛刻的。好在考古发掘已经发现数十处大小青铜冶铸场所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泥模、陶范、工具、熔炉、青铜遗物等等,让我们能够比较充分的了解当时的铸造技术,并且较好的还原。陶范的原料是由原生土、砂、植物纤维、草木灰、熟料(使用过的陶范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形成的,以得到更好的铸造效果。混合料中的砂能增加陶范的耐火度,熟料能减小陶范在高温中的收缩量,植物纤维和草木灰能增加透气性。配制好的混合料要加入适量水后充分揉捏,使成分混合均匀,还需在潮湿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陈腐稳定,最后才能用于翻制陶范。


1:原生土,2:砂,3:植物纤维,4:草木灰,5:熟料。6:混合料

       所谓“陶范法”,需要制作模和范,“”是指用于制范的原型,“”是指依照模的形状和纹饰翻制出来的铸型。二者相配合,形成了“依模制范,依范制器“的流程。

       以上海博物馆藏西周父庚觯的铸造过程为例,看看这个流程是如何进行的。该器表面装饰凤纹、蕉叶纹和鸟纹,器内底部有铭文“作父庚”。(该流程展出于上海博物馆)


父庚觯

1,雕塑出待铸造觯的泥模,刻出器上的纹饰。    2,将泥模烘培至硬,然后在泥模上分块翻制成外范。

3,在外范面上补刻纹饰,因为翻模的过程中纹饰容易模糊不清。

4,在外范表面贴上一层泥片,厚度与最终得到的器物壁厚一致。组合后再次翻制,得到器身泥芯(内范),和带浇口、冒口(铸造过程中存贮铜液的空腔)的器足范。再剥离泥片形成觯的壁厚空腔。

      另一种说法是直接从外范表面均匀刮去一层,得到内范,此法对工匠的工艺要求较高,且最初的陶模烧制时的火候需要小心把握,但二者本质上并无区别。

5,制作铭文泥模,烘干后嵌入器身主体泥芯形成复合泥芯。

       可见铭文和器形在制模时是分开的,而且也决定了大多青铜铭文都是内凹的阴文

6,合范,将外范内范组合成一体,并在外糊上草木灰固定。


7,阴干陶范后,烘培至600-900度预热,待浇注。

8,浇注青铜液,冷却后清除陶范(打碎),得到青铜器。

       在博物馆时,笔者常听到游客怀疑形制逼似的青铜器是否完全相同。由此工艺可以看出,虽然形制花纹都可以相同,但陶范会被打碎,所以不存在完全相同的青铜器,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


后母戊鼎分范示意图

       这种一次浇铸便就能完成的工艺,称为”浑铸”,显然主要用于器形相对简单的器物的铸造。尽管如此,将多块外范和内范组合,形成的复合范技术就能够解决较复杂,器形较大的器物的铸造。通过对外范的精心设计,灵活的控制器物器形,可谓是铸造技术的精髓所在。很多器形较大的器物上都有明显的范线,就是由此留下的。



范线

       然而还有很多情况下,遇到的问题复合范技术也不能解决,比如难以翻范的器形和特殊配件,就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下一期将带来分铸法与失蜡法,敬请期待。


图片均来自网络,感谢原拍摄者!

想要了解文物故事,请查看历史消息!

有问题或是建议请发送消息!

超过48小时没有回复请重发消息,一定会回复!





关注我们 关注青铜器文化保护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喜欢请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