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盘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悯农二首》中的其中一首,估计大多数人对其并不陌生。改革的进步,城镇化现代化不断地推进使越来越多的后辈小生远离土地融入了城市,从而也使得他们对本诗的理解逐渐成为空洞的说教。城镇中的小孩虽说在假期有不定时到“农家乐”进行其乐融融的劳动生活的体验,但也谈不上什么锄禾流汗辛苦之类。“谁知盘中餐”为什么不说“谁知碗中餐”?看来唐代人拿“盘”来装饭吃可能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众所周知盘大碟小。平时有谓轻易可办的小事情为小菜一碟,可不敢说小菜一盘,唯恐惹人笑话。这是一个直径二十几厘米的大盘,盘中一树梅花,争相斗艳。花间数只喜鸟翻飞歌唱,小鸟们一脸天真惹人喜爱,其情其景充满喜庆,“喜上眉梢”之意洋溢其间。古人做事规整,有一定的法度,因此,这个盘子一般也有它专属的名称。你看那盘上四只红色吉庆的鸟儿,当为“四喜鸟”!那么此盘当为“四喜盘”无疑!旧时的人们所谓的四喜,即福、禄、寿、喜四件喜事。看来此处的“四喜盘”也应该归人我国传统的吉庆盘一类。平时带“寿”、“福”等之类图案或字体的吉庆盘,只能在祈福、祝寿等的场合专属专用。而这“四喜盘”则可以在吉庆宴会中广泛的使用。当然这“四喜盘”的出现肯定也是受《尚书·洪范》中所提倡的“五福”即五种传统的幸福观所影响。中国传统的吉庆盘起源于何时具体已经无法考究,但我以为与我国传统的“春盘”有着某种的关联。(待续1)
|
|
来自: 老刘tdrhg > 《4、瓷器/玉器/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