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期回归山林《药性赋》班精彩片段1

 gejiujinhu 2016-01-30


  一大清早,黑龙江的孙爷爷,一下到村委会大课堂,孙爷爷自己会练八段锦,八段锦里面有一招叫摇头摆尾去心火。

  我们笑笑说,大家看古代秀才读书,自动都在摇头摆尾,摇的是头,摆的是辫子尾巴,古代的书籍是竖版的,边看边点头边接受,而且摇头摆尾读书不上火,这是练功加内证的经验啊,现在好多人读书为什么累,读太快太急,而且不懂得摇头摆尾读书法。

  大家听了哈哈大笑,很快用这种慢读法,结果读完《药性赋》一点都不累,怎么这么快就读完了。


  因为读书过程中,随文入观,有时会有很多念头,心主火,心念多了,火气就多,这时通过适当的摇摆头部,可以降火下气,所以古代真秀才越读书越谦虚,像风吹麦浪点点头那样。


  孙爷爷早上一下来就没闲,开始叠柴,一个人干活可以带动大家,张奶奶说,我们以前也是农村出来的,干活是本分啊!

  结果没有叫大家来干活,大家一个接一个来,自动叠柴,教育的最高米秘诀就两个字,身教,孔夫子说,身教者从,言教者讼,我们把榜样做给孩子看,孩子会跟着我们,只讲孩子,孩子就会反逆。

  所以不是孩子叛逆了,是我们做得不够啊!


  刘老师从山上下来,他这次就是想要解决失眠焦虑的问题,开心地说,怎么我昨晚谁得这么好?

  我们笑笑说,沉稳的大山让你气沉丹田,焦虑急躁的人啊,进山来,第一念头就是平静安详,我们很多人经过人生大世面后,都会感慨地说,平安二字值千金,但如何获得平安,平安不是求来的,而是修来的,怎么修?平静安详处修啊!

  你看,古人造词心平气和,心平是因,气和是果,六祖大师说,心平何劳持戒,平静的心就是疗伤圣药,诸葛亮讲,宁静以致远,只有平静,你才能看得远,活得久远,寿自平静中来。


  郭老师激动地说,我没发现到这里龙山的气场这么静,在这里我感受不到半点浮躁,现在人已经到反末求本的时候了,你们办这山林班办得太应时了,我来这里都发现没有着急焦虑的。

 
  我们笑笑说,只要孩子有这缘,他会有他的安排的,孩子只要有使命来的,他一定有他的师缘,父母发心很重要,就像明朗老师,他如果不是发心让孩子走传统文化之路,孩子也不容易一下子学到这么多经典。


  大家吃完早餐后,就开始到二楼上课,今天开讲《药性赋》温性药,第一味木香。

  木香是中焦气药代表,凡郁皆出于中焦,这香它有个特点,能醒脾,能开窍,《黄帝内经》讲,诸窍易闭,人的孔窍容易闭塞,那怎么办?用香药醒之。

  人最容易中焦堵塞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饮食过度,饱胀了,用木香,一种是生气了,叫气饱了,用郁金。

  这组药对不简单,在《医宗金鉴》上叫,颠倒木金丸,有首口诀叫,胸痛气血热饮痰,颠倒木金血气安,这是怎么说?


  大凡胸中疼痛,不外乎气滞,用逍遥散加木香、郁金,血瘀用血府逐瘀汤加木香、郁金,热火用凉膈散加木香、郁金,寒饮用桂枝甘草汤加木香、郁金,痰湿用二陈汤加木香、郁金。

  木香解气郁痛如神,郁金解血郁痛如神,这两味药打成粉末,用老酒来送服,比汤药效果更好,而且还更省钱,更经济,服药也方便。

  所以气郁重的重用木香,血郁重的重用郁金......


  木香讲了将近一小时,郭老师说,大学一节课有时要讲好几味药,一味药不到十分钟,老师这里一个小时讲一味药。

  学习应该是一辈子的事,这时年纪最大的是孙爷爷,年纪最小的是小凡琪,后来还有更小的孩子来学习体验,看到老人家这么认真的学习态度,大家都不敢怠慢。

  老爷爷听得入神,大家笔走龙蛇,唯恐少做了笔记。


  课间时间,就是练功时间,练功就像磨刀,磨刀不误砍柴,练功有益学习。

  第一招圆运动养生功法,春风拂柳。

  这次圆运动养生功法又升级了,为什么呢?因为明理孔子学堂,钱老师过来教了一句练身体的口诀,就一句话:



  眉间松,展慧中,面微笑,心从容。

  孙爷爷见多识广,哈哈笑说,这不就是《圣经》上讲的,喜乐的心是疗伤圣药,忧苦的灵令骨枯槁吗?

  没错开心地练功,事半功倍,大家看春风拂柳,春风过来,柳条是不是很开心,这一招乃是解郁第一招。



  为什么要重视文笔功夫,文墨不通,不做医工啊,诗书为传家之宝,没文化传三代,有文化传代代,郭老师又激动地说,我看了微信,也抄了好多座右铭,其中有一条体会最深,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延绵数千年不断的,凭什么?凭中华先祖无限的智慧跟慈悲,文字不仅传递知识,还承载道义,文以载道啊!没有文化,千年的力量怎么能集中到一处呢?



  第二味药讲半夏。

  半夏主于痰湿。

  湿在身体分上中下,大家说,天空中的水怎么干掉?

  风一吹就干了,没错,就像我们这几天下雨,叔公果断地说,北风不起来,这天晴不了,北风一起来,这天不会有雨下。

  这是老农千百年来观察的自然现象,这个道理就是风令水干,果然,中午起风,下午阳光就出来,这叫风吹云散见太阳。

  所以天空中的水湿怎么办?以风药胜之,用这些风药气药,能把胸膈周围的水气化掉,比如陈皮,羌活。


  杨老师说,我用平胃散想治我爸的胃病,不知道为什么他多年的皮肤病好了?

  我们笑笑说,平胃散里有陈皮能去皮肤之水,苍术能去脾胃之水,水湿退了,皮肤病就好。


  那地面的水用什么药去呢?

  人在天地之半,用半夏,地面的水好像我们厨房很湿,大家都知道拿草木灰一洒在地上,灰能胜湿啊,所以半夏有个功效叫燥湿化痰,它能够让痰湿燥化了,它是温性的,《伤寒论》张仲景讲,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就像温和干燥的草木灰,把地上的水吸干了。


  那沟里的水用什么来去?茯苓啊,茯苓能去三焦之水,三焦这些沟渠的水湿,通过茯苓,能从膀胱排出体外。

  大家想想水在沟渠怎么办?导而利之啊!所以陈皮它是吹干水,半夏它是吸干水,燥干水,茯苓它是利干水,那这三味药配上甘草叫什么汤呢?

  杨老师反应很快说,就是最常用的二陈汤。

  没错,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就是治痰湿总方二陈汤,用这汤方加减变化,可以治疗各种怪病,为何?怪病都由痰作祟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