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各县年俗,收藏得太全了

 老李的图书馆 2016-01-30

无论您在哪里、无论您走多远、飞多高,只要您的根在榆次,“榆次老乡俱乐部” 再点击即可成功加入榆次老乡俱乐部。让我们一起为宣传榆次文化而努力!

三晋大地地大物博,不乏独特又富有活力的文化,而这些传遍东南西北、里里外外的传统年俗活动有的很欢乐,有的却很让人震惊和雷人。但正是这些带有浓郁地方风味的传统年俗,才使得新年有滋有味,年味十足,吸引着身在他乡的人们时时刻刻思念着故乡的春节。

背冰


背冰亮膘是流传在山西省南部永济县境内的一种奇特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当地人给它起的名字就是“背冰亮膘”。背冰亮膘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背冰亮膘是由一百零八个小伙子组成八卦阵的队形,踏着鼓点,不断地变换队形并进行表演。这些小伙子,身着短裤,头裹红色绸巾,手敲铜锣,光着脊梁背着从黄河里捞起的大冰块。小伙子们胸部、胳臂、腿上的肌肉都裸露着,丰满的肌肉,健壮的体魄造成了一种特有的、罕见的健美气氛。


“扎马角”

地处山西省临猗县的南赵乡,沿黄河岸边有八九个自然村庄,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习俗,在每年的正月和全国各地一样闹社火,但他们有个与众不同的表演项目“扎马角”。


这种活动起源于何时,无从考证。据说很久以前是为了祈求老天下雨的一种祭祀仪式。天不下雨“扎马角”不断,以示虔诚。扎着都是成年男性,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用20共分长,八九毫米粗的铁钎从嘴里穿透脸颊,令人毛骨悚然。


寿阳爱社

寿阳爱社俗称耍鬼,是山西省寿阳县的一种古老而稀有的汉族民间舞蹈,它借助祭祀鬼神的傩舞形式,表现了“轩辕大战蚩尤”的创世传说和远古人类狩猎时代自然崇拜、人神崇拜、鬼神崇拜的信仰风俗,保留着远古神鬼信仰和祭祀傩舞的重要信息。寄托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繁峙秧歌戏

繁峙秧歌戏是流行于山西晋北繁峙( 繁峙县因寺庙多而得名,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属忻州市)、应县、代县、原平一带的汉族戏曲剧种。繁峙秧歌是由汉族民歌和歌舞发展来的,初期的繁峙秧歌大多活动于节日、庙会和农闲之时,在广场上演出。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的影响,繁峙秧歌逐渐发展丰富起来。繁峙秧歌戏是由汉族舞蹈演变成为戏曲的,至今仍存留有演变过程的痕迹。尤其它的唱腔融汇了多种类型戏曲唱腔的形式,为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天塔狮舞


天塔狮舞又称狮子上板凳,是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的汉族传统舞蹈。相传始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以惊、险、奇、绝、美的艺术特点而被誉为华夏一绝。塔台高高耸立,动作大起大落,令人惊叹;表演过程内含科学的力学原理,再加上安全的保护措施,看上去险实则无险;狮子眼、舌、尾活动自如,能做出口吐条幅之类的表演,使人感到稀奇;天塔狮舞在力量中融入技巧,特技中渗透文化,堪称一绝;这种高台表演,空中造型优美,显示出动人的魅力。


灵丘罗罗腔

灵丘罗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灵丘县及其周边地域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稀有剧种之一,它由弋阳腔演变而来,兴盛于清代乾隆年间,清末至民国时期渐呈衰颓之势。罗罗腔由一人在前台演唱,众人在后台帮腔,和之以“罗罗哟哟”之声,“罗罗腔”之名即由此而来。罗罗腔的传统剧目大部分都出自下层文人的手笔,或是民间口头创作,所以通俗易懂,颇有生活情趣。角色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三小门”为主,表演活泼幽默,细腻真实。


祁太秧歌

祁太秧歌是一种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太谷县以及周边县市的汉族民间戏曲艺术。属于晋中盆地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软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因此,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背棍

背棍是一种起源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的汉族民间艺术,徐沟的背棍始于明代,闻名遐迩。晋中一带流传有“南庄的火、太谷的灯、徐沟的背棍爱煞人”的民谣,被誉为“无言戏剧”、“空中舞蹈”,可见其影响之深远。现已遍及全县,走出山西,蜚声中外。背棍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祈盼。


绛州鼓乐

绛州鼓乐又称绛州大鼓,泛指山西省新绛县汉族民间流行的锣鼓乐和吹打乐。绛县有着演奏鼓乐的传统,鼓乐是民间文艺活动的主要内容,更是当地“社火”活动中的最流行的节目之一。绛州鼓乐以花敲干打著称,这种鼓乐的演奏者充分利用鼓的各个部位以及鼓槌、鼓架的最佳声音进行演奏,演奏起来宏厚博大,气势磅礴恢宏,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有力度。


霍州威风锣鼓

山西晋南霍州威风锣鼓历史悠久。源于尧舜,兴于隋唐,盛于当代,深植于黄河流域汉族文化土壤,有着音域宽广、刚劲激昂、雄宏古朴、凝重豪放的特点。而今仍有“单刀赴会”、“二霸争雄”、“三战吕布”、“四面埋伏”、“五马破曹”、“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面威风”八个曲牌名回荡在古老而年轻的霍州大地,震撼京城,饮誉海内外,展示了黄河文化的深沉厚重、粗犷豪放、不屈不挠、奔腾不羁的汉民族魂魄。


孝义皮影戏

孝义皮影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之一,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有班规、雕簇者存在,说明孝义皮影在宋金时代已发展成熟。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


娘子关特色民俗活动“跑马排”

娘子关内的下村古为军事驿站,这里背依峨嵯大山,前临绝壁深涧,是古代进出山西的重要通道之一,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几千年来,这里的人们保留着许多北方民族的慓悍之风。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举办别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跑马排”。


“雄关百二谁为最?要塞三千此关名”位于太行山险要的长城名关娘子关,相传唐王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兵在此镇守,故而称为娘子关。“跑马排”起源于唐朝,是当时驻扎娘子关的唐军信史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演变成一种民俗的娱乐活动一直流传至今,成为老百姓祈祷国泰民安,万事如意、五谷丰登,跑出希望的一种象征。

内容来自新浪山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