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园丁阅读】学习动力更多来自于成就感

 水映沐月 2016-01-31

最近,我接触了4位北大数院才女,并邀请她们在《Leo时间》中分享经验。整理完采访手记后,我想“借题发挥”来写写一些文章,谈谈我对学习的理解。

肯定,如钥匙般,能打开学生心灵的智慧之窗;表扬,如种子般,能深埋在学生的梦想之田中。

很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在介绍学习经验时,都会分享这么一段类似的经历——Ta在小学或初中曾遇到一位好老师,老师常肯定Ta的认真和聪明,要么是在班级点名表扬Ta,要么是鼓励Ta上台讲题或者参加一项比赛。于是,Ta获得了很大的成就感,Ta就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挑战新的任务和目标。来自湖南雅礼中学的琪湉,就是如此。在读小学时,她做出数学老师设计的每日一题后,总能受到老师的表扬。于是,她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就主动去做课外拓展题,从而走上了数学竞赛之路,最终进入国家集训队。

因完成学习任务(做出题目,背出单词等)而被肯定,因成绩排名前列而被表扬,因学习进步而被鼓励,因比赛获奖而被赞赏,学生在学习中达到目标、实现愿望时,学生就能获得成就感。这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情绪体验。随着多次成功经历的累积,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就拥有了信心,产生了兴趣。

只是在很多时候,这样的故事只是少数学生的专享,因为更多的学生属于“中等生”。中等生,这个词并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它只是反映了占总数80%的学生的成绩状况。这群孩子智商并不低,性格也好,只是成绩不是最拔尖的而已。因为学校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目光自然而然会聚焦在成绩优异的学生身上。中等生们的成绩在一个正常波动范围内提高或降低时,并不能引起老师的重视,但是,中等生们恰恰更需要老师的关注和肯定。

所以,我们需要把这些理念渗透到我的课程和练习中。比如,每天的练习,重要的不是题目本身,而是辅导老师有温度的批改和指导。孩子学习态度和习惯的一点进步,都能被辅导老师注意到。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做下次作业时,就会继续进步。比如,在每节课上课前,老师都会晒出作业认真、回答积极的孩子的名单;又比如,辅导老师会根据学生们某阶段的表现,用明信片写上寄语,并送一些小礼物给学生们。

这是不是在哄学生?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就不再需要这些?

其实,成人同样很需要别人的肯定。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个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达到满足后,就要获得尊重需求,进行自我实现。一个人努力工作后,只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才能更好地欣赏或体验到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价值。

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的心理还在成长中,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还未发展健全,孩子们更看重别人的承认和肯定。当学习或行为上取得小小的进步时,学生都想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只是我们很多的家长,太吝啬自己的肯定和表扬;只是我们很多的老师,忽视了“中等生”这个沉默的大多数。

学习其实是辛苦的,那为何不在孩子求学之路上,给与他们充分的成就感呢?

此文与老师家长们共勉。而我们也会努力践行。


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