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导演张良揭秘《雅马哈鱼档》 感慨如今电影“票房第一,艺术工作者失去了个人对艺术追求的权利”。

 昵称30335793 2016-01-31

电影艺术家张良同志以“董存瑞”形象登上事业巅峰之后,毅然转型当导演。在珠影,他为中国南派电影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雅马哈鱼档》,这部作品不仅获奖无数,更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发展的“活广告”。为什么放弃幕前风光,转为幕后导演?轰动全国的《雅马哈鱼档》又是怎么拍成的?

【演戏】“从15岁参军开始就演小战士,演了18年”

作为演员,张良感受过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风光。《董存瑞》和《哥俩好》都为他戴上过荣誉的桂冠。凭《董存瑞》,张良在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凭《哥俩好》,张良获第二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更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除此之外,张良还演过很多角色。这些角色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兵。

“我的前三十年都在演戏。概括起来一句话:当兵,演兵,为兵塑像。”张良说,“我本身就是个军人,而且从15岁参军开始就演小战士,演了18年。”“文化大革命”夺走了张良10年的演艺生涯,等他复出时,已是人到中年。“很多观众都不愿意我离开银幕,因此我演了最后一部戏———《挺进中原》。”那是个军官角色,但看了样片后,张良自己头一个不满意,“我已经发福了,这形象不行,不是我想象中的军人”。1979年,张良正式决定放弃演戏。


《挺进中原》


《挺进中原》


【转型】“我只有一次机会,干砸了就只能回去演戏”

1980年,张良和太太王静珠到苏州体验生活,他们共同创作了剧本《梅花巾》。张良希望据此开拓当导演的新路。在分别为卢珏和陶金两位大导演的作品《枫树湾》和《斗鲨》担当副导演后,张良提出单独执导《梅花巾》的要求。“刚开始领导不肯,他们说:‘张良,你是一个很好的演员,但你不一定是一个好导演。’”
但张良还是奋力说服了珠影的领导层,“他们说,我只有这一次机会,如果干砸了,就回去干演员这个老本行。我答应了,即使没有经验,我也铁了心要当导演。”张良没让人失望,充
满江南特色的《梅花巾》上映后备受好评,甚至被立刻送往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参展。

【突破】“张艺谋用非职业演员来演戏,其实我早就试过了”

为什么不拍军队生活?当时,很多人这么问张良。张良说:“我对部队很有感情,但是现在改革开放了,这个潮流压倒了一切。在这个大潮中,各式各样的人物都开始出来表演,而我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太多题材可以捕捉。”于是,他开始着手拍摄《雅马哈鱼档》。这是中国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张良说:“我就是要拍他们,拍他们怎么学着赚钱,怎么学做人。”

像《清明上河图》一般展现广州繁荣的《雅马哈鱼档》,有不少创新。比如,片中大量起用非职业演员———四位主演中有两位没演过戏,此外还有无数群众演员。比如大量实景的运用。“我甚至造了一条街,里面有鱼档、烧鹅摊、发廊和服装档,还有200个群众演员当顾客。”张良甚至还在片中尝试过偷拍,摄像机架在一个角落,演员们不化妆,完全跟普通市民一样行动说话。
“有人说,张艺谋用非职业演员来演戏是创举,其实我早就试过了。”张良笑着说。《雅马哈鱼档》影响巨大,当年很多人因为这部作品来广州做生意,成了万元户,至今这部作品还是北京电影学院的经典教材。

【良心】“那个年代的人,永远有东西比金钱更重要”

《少年犯》,又一部在上世纪80年代轰动全国的片子,不知多少人为之震撼洒泪,它的导演又是张良。事实上,编剧也是。早在《雅马哈鱼档》之前,张良和太太王静珠就写好了《少年犯》的剧本,但因为题材敏感,前后修改八次还是没能投拍。后来司法部门看好这部作品的教育意义,决定亲自投资。


“我当时算了算,拍下这部片子起码要100万元,这在当时不是个小数目。”张良决定省钱。方法之一就是直接在监狱拍摄,省下场地费。然后,他提出让少年犯来演少年犯,又省了一笔演员费用。最后,他号召所有工作人员放弃酬金,义务劳动。“没有人提出异议,这就是那个年代的人,永远有东西比金钱更重要。”

《少年犯》最终成为那个年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之一。影片票房大卖,获奖频频,但张良最欣慰的是:“在片子拍完之后,所有主演当场释放或获得减刑。”他感慨如今的电影已跟当初不同,“票房第一,艺术工作者失去了个人对艺术追求的权利”。 (本文来源:金羊网-羊城晚报 作者:李丽 有删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