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圣陶很少管儿孙的闲事

 江山携手 2016-01-31

叶圣陶很少管儿孙的闲事

叶圣陶很少管儿孙的闲事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可怜天下父母心,许多家长为了儿女有个好的前程,不惜放弃自己的工作,像直升机一样监控着孩子的成长,生怕孩子走弯路。可惜的是,我们的孩子总不领情,难怪《红楼梦》里会说:“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最近在旧书摊买了一本书,题目是《午后的岁月》,作者是叶兆言和余斌,这本书采用了采访的形式记录人生的感悟,让人读来倍感亲切。书中记录了叶兆言先生的人生经历,比那些媒体的神化要真实许多。看来人在对话中往往能出现“火花”,这些火花进一步激发读者去思考人生问题。

可能是自己孤陋而寡闻,在阅读中,我一直都在想,叶先生的父亲、祖父到底是谁,为什么那么随意的任儿孙放纵,可以随便的退学、进工厂、上学,尽管提出不要当作家这样的要求,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出于好奇,我到网络上去寻找答案,有意思的是,先生的父亲竟然是叶至诚,曾是《雨花》编辑部副主编、主编,作家,祖父更是大家熟悉的教育家叶圣陶。

如果你去查资料,你看《午后的岁月》这本书,一定会觉得这样的家庭,父亲不负责任,祖父太不爱儿孙,只知道自己的生活,有些没有尽为人父母之责。在家庭教育方面,他们很少对儿孙进行理想主义教育,只要孩子将来能学点本领能养家糊口就行,这让人想起了鲁迅先生,有意思的是,这种无为却让子孙后代能在社会上自由自在的成长,进而有了出息。

余斌问叶兆言,爷爷没教过一些基本功?照理说,叶圣陶先生很讲究基本功之类的东西,奇怪的是,叶老先生仅和这位孙子相处了一年,可是,老先生很固执,自己天天写,却反对小辈们写,总觉得写毛笔字是一个过时的东西,应该淘汰,没人跟作者谈基本功的事。更好玩的是家人都会唱高调,在教育子女方面,是从来不讲理想这个词的。

叶至诚平时总说:“一个人想干什么都行”,这话在实际操作上,等于没说,其实,叶圣陶也是一样,一切都听其自然。叶至诚高中读了一半,心血来潮,不想读了,就跑到书店里当学徒,后来又当演员,却从来没有认真演过戏,后来又进入戏剧研究班,反正,老先生压根儿不管孩子的发展,一切随他。

读到此处,又有几位家长不叹息,自己给孩子投入那么多,孩子却不争气,总不能让自己脸上有关,诸不知,这种强加给孩子理想,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权,让孩子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又有什么感恩之心存在?

经常会看到一些小孩跟家长说,我是为你学习的。家长只能很无奈的笑一笑,其实,这也是目前很多家长面临的一大困惑。我们在孩子方面投入太多,全方位关注孩子的成长,以牺牲自己的未来为代价,总希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叶圣陶和叶至诚不为孩子的未来操心,并不完全不管,有时也会提一些建议。正如叶兆言所说:“我祖父说《战争与和平》好啊,而后我就会去看《战争与和平》,说巴尔扎克好,也就去看。像这样的阅读,也能得到乐趣,因为人总有‘向上’之心,总要武装自己嘛!”可以想象,叶圣陶在孙辈心中的影响还是有的,至于父亲叶至诚一方面反对儿子看小说,可是无形中还是流露出鼓励,还曾一本正经地指导作者读杰克伦敦,读德莱塞和马尔兹。

现在看看叶兆言的成长历程,我们是不是该反省自己,这种操心是不是值得,一棵树苗不经过风吹雨打,又怎能成为参天大树,一颗种子,不拼命的钻透土壤,又怎能见到五彩的阳光,一个人,没有经历多少失败的锤炼,又怎能在社会上立足?

孩子只有需要鼓励时,你去帮助他才能更有效。正如我儿子所说,“鼓”是鼓励的意思,只有在需要帮助时全力支持,才能算鼓励。因为“鼓”的形旁是支持的“支”。

 

叶圣陶很少管儿孙的闲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